孝义古城:藏在时光深处的“人间烟火”

古城,是一本史书,翻开历史的扉页,我们能看到它内心深处的追求,行孝仗义,悠远人文历史的积淀,形成其独特的魅力。古城,是一声风鸣,风从瓦片间吹下,流成一街的时光,摇动着铃儿,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故事和远人的思念眷恋。古城,是一种味道,熹微的晨光,烘烤的饼香走街串巷,热闹的集会,别具风味的美食,铭刻为几代人的味蕾记忆。平静而热闹,朴实而多彩,古老而青春,走在悠长通达的街道,清晰感受历史的朦胧,藏在繁华之下的静谧,隐在新城之旁的醇厚,孝义古城,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中阳楼,古城的精神地标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到公元1975年,在长达14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孝义古城一直为孝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向为晋西门户,自汉唐以来,晋西以至宁陕等地物资、粮食和商品在此集散、交易,为三晋著名的商埠重镇。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中阳楼一直矗立在古城中央大街,只要看见中阳楼,古城就近了。

中阳楼始建于汉魏,元大德地震塌毁,明代再建,清同治、清宣统、建国后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扩建和维修,现为清宣统重建之遗存,保存完整。2006年5月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珍稀古建筑

中阳楼高耸挺拔、巍峨壮观,三层四檐十字歇山顶,平面方形,边长10米,独特的过街形制,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中国古代城市标志性木结构高层建筑

楼体彩画色泽艳丽,保存完好。楼各层于南、北向悬挂大小匾额共14块,“中和位育”,“行孝仗义”等均为历代书法名人所书,一层廊柱上挂木刻楹联,上联书“孝为人之本”、下联为“义乃人之宗”。楼内藻井绘有《封神榜》、《水浒传》、《岳飞传》等有关人物故事,民族历史文化厚重。

汉魏时,建于县中心的永安市场地带,故名中阳楼。永安市场历来被人称道,自汉唐设郡以来,孝义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文人、商贾频频来往于此,凡事至邑者,必身临其境,仰瞻其楼。

通过中阳楼及所遗碑文记载,可透视到古永安市场的三月集市大会波及甚广,北通内蒙、沙俄,南抵上海、苏杭,西至河西陕甘,东出关外三省,中外客商,皆如期云集,广为交易。

古城孝风,从唐孝子郑兴割股奉母,朝赐“永安”县名改为“孝义”后,说孝行孝成为一城之风气。繁茂的商业活动则让义德义风传遍城乡。在当年古城的商业街上,“义胜德”、“天义成”、“仁义店”等以义为名的店铺就有十七家,以义取利,以义制利成为商行中的道德标准。

孝为人之本,义乃人之宗,成为古城人民的行为规范和人生准则,与高耸的中阳楼一起,在心中矗立成碑。

传说故事,古城的文化气质

孝义倚恒岳,拱太行,带汾水,襟霍山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交通便捷,商贸发达,优越的地理人文环境滋养了孝义人自信张扬而又低调务实,崇孝重义而又包容大气的城市气质,这样的文化底蕴同样藏于古城的传说故事中。

早在汉魏年间,孝义县城中央的永安市场中心盖起一座宏伟高大,绚丽壮观的市楼,叫“中阳楼”。这座楼雕梁画栋,明柱通红,飞檐翘首,凤脊凌空。本地人常以此为傲,逢人便夸耀说:“俺孝义的中阳楼,半个还在天上头哩!”久而久之,惹恼了天上的玉皇大帝,派火神爷下凡,一把天火把“中阳楼”烧了个精光。

再建经年,清朝年间,恰逢永安市场大会,车骑缤纷,商贾云集,中午时辰,街市正红火。中阳楼下来了一位卖火烧老翁,眉头紧锁,似有忧闷之情。他一面制作火烧,一面高声反复叫卖;“世人快来买火烧,吞掉火烧,火就不烧”。围观的年青后生问,“多少钱一个?”“百两黄金,千两白银!”“小小火烧,这般昂贵,怪事!”围观的人们议论纷纷,深感怪异,百思不解。老翁愤激地说:“嫌我的火烧小,那你们等大火烧吧!”说罢,老翁收摊而去。中午刚过,中阳楼突然起火,不到一刻,便成瓦砾一堆。人们后悔未听老者点化,没有将“大火烧”买而食之。从此,孝义人便吃起火烧来,以免除火灾之祸。

孝义古城至今仍基本保持原有的九街十巷及四关格局,每一条小巷,每一处院落都有自己的故事,其中较为知名的是仁义巷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城内楼东人霍冀,在朝做高官。一日,霍冀收到家书一封,族人因兴建地基事与邻居发生争执,望借助霍冀在朝廷的影响,使老家的县官做出有利于家族的裁决。读毕,霍冀沉思片刻,提笔复书:千里捎书为堵墙,让它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何以不见秦始皇?

书信一到,族人幡然醒悟,明书知义礼,主动把墙后让三尺。邻居知其然后,深受感动,也把墙后让了三尺。双方相让,中间留出丈余走路,形成一条街巷。众街邻有感霍冀“德化洽于乡里”,将此街巷取名“仁义巷”,以示纪念。

“火烧中阳楼”“霍冀捎书”等民间故事传说,代代相传,韵味悠长,广纳四方,包容大气的义行也吸引着五湖四海,投契相合,欣然往之。

特色美食,古城的味蕾记忆

“20世纪50年代,在孝义古城南门外东市场边,每日清晨、傍晚,形成了孝义名特小吃摊点市场。一溜儿排开的,有炸油糕羊杂割灌肠碗秃子、蜜酥豆腐脑儿、甜醪糟、杂烩菜,等等。一时间,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刀切碗秃的“噔噔”声、炒勺炒瓢的“叮当”声、油料烹炸的“嗞啦”声、拉动风箱的“唿哒”声,伴以香甜诱人的气味儿,汇成了令人陶醉的美妙晨曲。”

吕梁人民艺术家梁镇川编著的《传统美食》一文中,古城的美食是萦绕心头的眷恋,通过他的文字也道出了几代人共同的美食记忆。

中和位育,秉性中和的孝义人将清淡平和、细品慢咂融入到细水长流的饮食中。

古城人的一天,是从一个“火烧”开启的。凌晨四点多,蓝盈盈的火苗,开始在炉膛里扩散。揉面、饧面、擀剂、印模、上鏊,面饼两面翻焙,最后放入炉中,微火烤成金黄,出炉,随烤随卖,不时有路人闻香而至。在饼香环绕中,远处的中阳楼若隐若现。

蜜酥,色泽金黄,口感焦酥,甜而不腻,是古城每月逢五的集会上必备的美食,赶集累了,在小吃摊点上坐下来吃两个蜜酥,再来碗豆腐脑,有滋有味,美气畅快。

各色的羊杂碎、黄澄澄的胡萝卜、软溜顺滑的粉条子,浮在汤面上的红绿葱椒,慢火煨炖的汤头,热气腾腾,荤素搭配,爽口不腻,喝一口汤,吃一口肉菜,暖胃热肠,回味无穷。一碗羊杂割,两个干火烧,再来几块油糕,人生圆满。

纵横的街巷

是我们慢游探寻的迷宫

潺潺的流水

是古城平稳有力的心跳

热闹的集会

是古城珍藏的回忆

缥缈的中阳楼

是游子回家的方向

这里

有回忆

有思念

有味道

有故事

孝义古城

远悦近来

摄影:武斌武晋洲

孝义融媒

Hash:88022fede7220df9533f382546c818106b1fb6c3

声明:此文由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