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唯一获得山西省首批“文旅建设先进县”称号—— 临猗的文旅建设突围之路
陈玉芳向记者展示“临猗扎花”的技法特点 本报记者 朱 姝 摄
提起“文旅”,相信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很少会有临猗这个县出现。事实上,此次参与山西省首批“文旅建设先进县”评选的老牌旅游县也不少。
那临猗是如何在众多强劲对手中脱颖而出,强势突围的?
近年来,临猗以打造“运城峨嵋果品博物院”为目标,以文旅融合驱动为内核,坚持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多轮驱动,成效显著。
临猗县文化旅游建设的灿烂画卷,正徐徐展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
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记者走进临猗县猗氏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文化站”)的排练室时,一个阿姨正在旁边琴鼓伴奏下演唱这首传统民歌《我的祖国》。
在记者看来,阿姨的演唱字正腔圆,已颇有专业水准。
正在唱歌的阿姨名叫宋改云,今年66岁,家就住在猗氏镇王村。来文化站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已经成为宋改云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按照宋改云的说法,“退休后的十年,基本上天天来,除了天气特别不好的特殊情况”。
宋改云唱完后,坐到架子鼓旁,为后面练唱的学员们打着鼓伴奏。
“我在这个文化站学了不少东西,唱歌、跳舞、唱戏、演小品,还有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等等。”宋改云笑着说,“我以前唱歌老跑调,后来在文化站接受了专业的唱歌训练,唱歌老师带着我们抄词,一个字一个字纠正发音,打节拍,周围人都说我现在唱得确实比以前好多啦。”
走出猗氏镇文化站排练室,一片空旷的广场可供村民们跳跳广场舞、健美操,排练室旁边的书画创作室里,陈列着村民们自主创作的书画作品、临猗花馍、扎花作品等。
“我们文化站成立以来,目前共组建了6支文艺宣传队,共有演出人员300余人,都是由我们猗氏镇各村的老百姓组成。”猗氏镇文化站站长任艳玲向记者介绍说,“每年重大节日都会组织文艺演出,节目形式多样,包括演唱、舞蹈、小品、戏剧、快板等。绝大部分节目都是由我们文化站志愿者,也就是各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
文化站作为一个文化形式、文化内容的聚集地,不仅为老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增添了多种乐趣,也成为临猗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特色。
“每年一到咱们临猗的梨花节,我们文艺宣传队都会前去表演,感觉自己的节目为临猗县旅游事业增添了一份力量。”宋改云说。
猗氏镇文化站的建设,是临猗县文化建设中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9年起,临猗就建成了以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28个行政村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建设体系,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继续向深向实延伸,向基层群众贴近。目前,临猗县的272个行政村,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文艺队伍、文化设备。”临猗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胡银霞说。
近年来,临猗县构筑了县馆辐射带动,乡站协调联动,村室活动经常的服务体系。县级有一个文化馆(一级馆),建筑面积5026平方米,内设书画创作室、书画展厅、书画教室、录音棚等十余个功能室;一个图书馆(一级馆),总面积5612平方米,馆内共设有培训部、编辑部、采编部等16个功能室,供广大群众阅读学习、交流互动。现馆藏图书22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注册读者3000余人,年到馆人数超过6万人次,图书借阅3万册以上;一个大剧院(总投资1.68亿元,建筑面积16870平方米);一个在建美术馆(占地4000平方米,预计2021年7月竣工);一个拟建博物馆(已经立项,正在积极筹备开工);14个乡镇建成了集基层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同时,临猗建成了楚侯张嵩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展馆、突出传统粮棉生产特色的嵋阳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展馆、突出桑泉文化和江石榴文化特色的临晋代村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展馆、突出“诚信文化”特色的猗氏关原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展馆、突出“晋南民俗”特色的楚侯景滑民俗博物馆等7个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展馆,实现了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为文化遗产撑起“保护伞”
记者来到临猗县玉芳爱润信绣艺公司的工作室时,绣娘们正在埋头绣一幅长篇作品。
“这是我们从2019年5月开始绣制的《朝元图》。”该公司负责人、“临猗扎花”传承人陈玉芳向记者介绍道。
据悉,这幅《朝元图》是名扬天下、描绘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芮城永乐宫壁画,绣品长30米、高1.8米,完成后将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9年5月,陈玉芳带领骨干绣娘开始绣制这幅《朝元图》,受到国内艺术界的高度关注。
细看这幅“半成品”,多色绣线错落有致,构图严谨,色彩鲜明,绣出的人物高度还原了原作品中的人物神韵,充分展现了“临猗扎花”的绣法特色。
据陈玉芳介绍,现在的“临猗扎花”技法,是她在晋南传统扎花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苏绣、徽绣等其他绣法的特点,增添了乱针、乱插等技法后,革新而成的扎花技法,现在的“临猗扎花”在过去传统扎花粗放、敦实的风格上,更增添了层次感和细腻感。
陈玉芳在扎花这个行业里,一干就是五十年。做了一辈子扎花的她,对于“临猗扎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这门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在咱们县文旅局的帮助支持下,在2015年我们申请了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之后,我立足自己的公司,不断吸收员工,以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每周还去县师范小学和北辛乡平宜小学给孩子们上特长课,传承从娃娃抓起。”
“在临猗,像‘临猗扎花’这样的非遗保护项目还有很多,我县也是全省拥有非遗保护项目最多的县级单位之一。”临猗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谢润婷说。
这些非遗保护项目中,“锣鼓杂戏”“晋南眉户”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乔阁老的传说”“临晋酱玉瓜”“散手迎风掌”等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晋南刺绣奇葩“临猗扎花”“二郎担山赶太阳”“晋南木作工艺”“岳氏连拳八翻手”等38个项目为市县两级非遗保护项目。
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临猗建成了一个集临猗扎花、晋作家具制作与修复技艺、尚韵园林古建筑创意、银盐相纸刻画、锣鼓杂戏、晋南眉户等项目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传习中心;同时,临猗还积极参加各级展示展演活动,让非遗文化绽放魅力,实现在传承中保护、保护中传承的发展思路。
锣鼓杂戏《铜雀台》在参加2007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全国珍稀剧种展演和2017年晋冀鲁豫传统剧目展演之后,又作为运城市唯一代表参加2019年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荣获“优秀奖”。
桌子戏《面对黄河一声吼》在2020年6月份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九曲黄河 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与华阴老腔同台飙戏,撂响西北,9月份参加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展演,先后赴长沙、太原、北京等地展演,好评如潮。
临猗县眉户剧团是全国现代戏协会唯一的县级理事团,坚持70年编演现代戏,扎根农村基层,实施戏剧惠民政策,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咱农家人的庄户剧团”,几十年来,累计演出9800场,惠及群众1000万人次,《一颗红心》《涧水东流》《唢呐泪》《山妹》等精品剧目享誉全国。特别是去年和今年眉户剧团两次参加了全省稀有剧种调演展演活动,《一颗红心》古韵新唱,再次惊艳观众……
文旅项目做好“新文章”
猪猪学院、猪猪博物馆、可爱小猪造型的儿童滑梯,还有随处可见的卡通小猪造型的各种器具……
在位于临猗县北景乡北里村的丰淋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淋牧业”)的企业园区,风景别致,空气清新,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一家生猪育肥的畜牧企业。
丰淋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猪育肥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部位于北景乡,现拥有1个10万吨产能的配合饲料加工厂;4个基础母猪场,8个生猪育肥场,固定资产2.7亿元。丰淋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周边农户380户,年出栏育肥猪25万头,占全县的50%。
“这边是我们的猪舍,顺着这条走廊一直往前走,可以看到生猪养殖的全过程,同时,我们配套了工业物联网体系,从中控台大屏幕,可以掌握目前养殖的各项科学数据,以便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一设备的先进程度可以排到全国前三,可视化、智能化养殖是我们丰淋牧业经营中的最大特点。”丰淋牧业副总白媛说。
走进丰淋牧业的展示大厅,可以看到丰淋牧业新的发展蓝图——继续加大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畜牧养殖特色小镇建设力度。
据白媛介绍,特色小镇建设预计总投资5.2亿元,占地面积803亩,建设时限10年,实行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个集观光、旅游、住宿、餐饮、大棚采摘体验、饲料加工、母猪饲养繁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科技提升于一体的大型农业科技园区。
水上乐园、儿童娱乐、五彩花田、民俗文化等功能都即将在这里上线。
像丰淋牧业这样,积极推动特色小镇的创建,使临猗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文旅融合最好的特色小镇集聚地,是临猗补旅游短板的一项重要举措。
除了丰淋牧业北景乡畜牧养殖特色小镇之外,临猗还与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集生态、科技、文化、运动、休闲、旅游功能于一体的中华枣乡特色小镇,临猗还将集中打造立足大嶷山的区位和地理优势,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以有机生活为引领的一二三产循环产业链的大嶷山农文旅商特色小镇。
同时,临猗依托现代农业,建成了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于一体的林红樱桃庄园、好普生葡萄庄园、中定观光苹果庄园和代村石榴园等田园综合体,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引擎。
“临猗是文化强县,作为一个平川县,临猗积累了丰富的农耕文化,但在旅游方面仍相对有些不足,因此在文旅建设工作中,除了加强文化建设,更要补足旅游资源这个短板。”谢润婷说。
临猗聘请“山西旅途智库企业策划有限公司”,依托县“黄河、涑水河、峨嵋岭”三条经济带,立足临猗县农业资源、自然和遗产资源、文化资源、地域资源优势,经过3个多月科学论证,制定了《临猗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绘制了临猗农文旅融合发展,做强做大文旅事业的宏伟蓝图。
同时,绘制沿黄旅游“路线图”。依托黄河湿地、生态产业等资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黄河文化及民俗文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沿黄景区项目开发,开辟以代村石榴观光采摘庄园、临晋县衙景区、忠定苹果观光采摘庄园、吴王古渡景区、薛公黄河湿地公园、傅作义故居为主要景点的“黄河风情游”临猗第一精品线路。
临猗县还积极发挥文物资源“热效应”。立足临猗文物资源优势,挖掘历史文化,筛选出有品牌价值的国保、省保及市县代表性文物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依托国保单位妙道寺双塔建成了双塔公园,依托国宝单位临晋县衙开发打造临晋县衙景区,依托省保单位猗顿墓着力打造猗顿商祖文化园,依托县保单位傅作义故居建成了国家2A级旅游景区,在景区打造过程中,不断融入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讲好临猗故事,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游”。临猗县坚持“抓活动,促产业”的思路,立足临猗果业资源优势,在110万亩峨嵋果品博物院内,连续开展和举办了黄豆景梨花节、林红樱桃开园节、好普生农业调产展销节、孙吉镇黄河湿地旅游节等20场活动,围绕活动开展群文风采下基层、书法、绘画、摄影、戏曲进景区入庄园进校园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特产展售和非遗展演,极大地激活了临猗农文旅发展态势,充分彰显了文旅工作在全县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对外宣传的强劲作用,极大地助力了临猗乡村振兴。
Hash:75e228051403e2edd0d28b8ab30f92df3f910067
声明:此文由 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