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在馆陶!
大运河不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还是悠久历史的缩影和传承文明的纽带。大运河馆陶县段不但是馆陶人民的“母亲河”,还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悠悠千载大运河馆陶段尽管屡有改道、六易其名,但她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磨灭;“因河而兴”的馆陶自从汉初置县,至今两千多年来县名一直未变,是中国置县最早的古县之一。
大运河馆陶段作为中国历史上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特别是在东汉、三国、隋唐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两千年间,大运河馆陶段曾经六易其名,即汉代称白沟,隋唐时称永济渠,宋代通称御河,明清时期称卫河,民国称卫运河,现名漳卫运河。但河道走向基本上是清晰的。
卫运河原是古老大运河的一段,是我国主要的内河航道之一,是馆陶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馆陶与山东冠县、临清市的边界河。卫运河馆陶段始于隋,盛于唐宋,衰于元,复于明清,失修于民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不但延续了大运河的文脉,也传承了大运河的文明。
大运河馆陶段遗存的粒粒珍珠
大运河馆陶段文物遗存主要有“十五古”即古河道、古堤、古码头、古桥、古仓、古窑、古庙、古城、古驿站、古会馆、古景点、古瓷器、古树、古墓葬、古战场以及古代名人等方面,可以说大运河好比一条流动的丝带,串起了馆陶历史文化遗产的粒粒珍珠。
♣古河道:在馆陶境内主要有黄河故道、屯氏河故道、王莽河、漳河(古称漳水)、卫河(古称白沟)、永济渠等境内留下了遍布全景的故河道遗址。
♣古堤:据《馆陶县志》(民国本)记载:馆陶境内古堤主要有金堤(也称汉堤)、薛家圈新堤(明)、御河堤(明)、曹公堤(清雍正)、卫河新堤(清光绪)和红花堤等,为现在的卫运河堤防奠定了基础。
♣古码头:馆陶境内渡口主要马头渡、窝头渡、驸马渡、迁堤渡、罗家渡、清泉渡等。“驸马渡”遗址在今县城东,老街东口,七一大桥北侧。西汉文帝长女馆陶公主刘嫖和驸马陈午,宣帝长女馆陶公主刘施施和驸马于永,均曾由此渡口进出馆陶,人称“驸马渡”。
♣古桥:馆陶县有文字记载的古桥,始于唐代。《馆陶旧志》载“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刘黑闼为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所追,闼食尽,众多散亡,逐夜退至馆陶、永济、桥未成,不得渡”。
♣古仓:卫运河沿岸古粮仓众多,都是运往京畿的集运地,如徐万仓、东马头、东厂、西厂、铺上等地。馆陶县旧仓设在县治北馆陶,清康熙年间创建,雍正年间改建,储谷万石。
♣古窑:东厂村明正德年间有72官窑,专为故宫等皇家建筑烧砖的官窑址。
♣古寺庙:沿岸主要有要庄村叮当庙(唐代玉清观)、北馆陶宝应寺(金代)和文庙、圆觉寺(宋代)、丁圈村清凉寺(清康熙年间)。
♣ 古城:馆陶县从汉初置县,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置县最早的古县之一。
♣古驿站:馆陶县名来历就与驿站有关,《尔雅》中说“赵时置馆于其侧,因为县名”。明洪武七年设南馆陶巡检司,永乐六年度南馆陶递运所,永乐二十一年在县城北(北馆陶)西南四十里设陶山水驿,万历年间境内设有八个急递铺,清光绪三十年馆陶始置邮政代办所。
♣ 古会馆:卫运河西岸的山西会馆曾名极一时,它位于南馆陶县城“北洋军阀上将军”王占元祠堂西侧,1947年还作为国有储粮仓库,1968年春才被拆掉。
♣ 古景点:“馆陶古八景”中有“陶山夕照、驸马古渡、黄花故台、卫河秋渡、长堤春色、萧城晓烟、东岳睛云、古井甘泉”中有四景与大运河有关。
♣ 古瓷器:在大运河险工险段,特别是马头、毛圈、刘圈、滩上、前符渡等河段前些年不断有沉船挖出,特别是瓷器的残件,不乏有珍品出现。
♣ 古树:馆陶古树主要有南馆陶关帝庙右侧有唐古槐一株、寿山寺村东崇兴寺前有唐槐一株等。路桥乡张官寨村十字街口有一株两百余年的国槐,现在仍然枝繁叶茂。王桥乡徐万仓村四百余年的古桑树,仍在结出果实。
♣古墓:最新文物普查表明古墓葬全县有32处,主要有驸马坟(汉)、左府君墓(唐)、郭公姬薛氏墓(唐)、陈范庄古墓群(元)、段万户墓(元)等等。
♣古战场:如东汉铜马帝刘秀收复邯郸馆陶大捷、隋未刘黑闼决战永济桥兵败馆陶、唐朱滔决挖永济渠后掠馆陶、明初燕王朱棣四过馆陶桥发起“靖难之役”、清太平军过馆陶沿河北伐等等。
♣ 古代名人:在古代,先后有4位帝王的爱女被封为“馆陶公主”(汉文帝之女刘嫖、汉宣帝之女刘施施、光武帝之女刘红福、唐高祖之女),有3位帝王的爱子被封为“馆陶王”(三国魏文帝之子曹霖、晋庄王之子当淴、明鲁庄王之子朱常)。还有被封为“馆陶县男”唐代国公郭震。千余年来馆陶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如战国名儒段干木、初唐名相魏征、监察御史王沿、抗金名将宋泽、诗人张问陶、散文家柳开等等。
打造陶山老街历史文化名镇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求,馆陶县充分发挥古运河跨境最长、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距离县城最近的优势,确定了“一带一镇”工作思路,围绕运河段、运河城、运河人、运河产业、运河故事,充分挖掘陶山老街历史文化底蕴,以打造“大运河畔历史文化名镇”为突破点,全面提升老城区品味,既要建成县城一大亮点,又主动融入“卫运河生态文化带”建设,把馆陶悠久的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 编辑:郝立翠
>>>> 编审:李跃超
>>>> 审核:睢仕显 王茂军
❤
— END —
Hash:b38d26351d8e090626d7815375e9436d887a8d88
声明:此文由 微馆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