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古堡的烽烟往事
从河北涞源的白石山游玩出来,若直接返京,一天的行程实在有点累,不如去距离100公里的“天下第一堡”西古堡打个尖、住个店,夜晚还能欣赏下令人惊叹的非遗绝技“打树花”。
西古堡位于河北蔚县暖泉镇内,始建于大明嘉靖年间。之所以能被誉为“天下第一堡”,全因它原汁原味的建筑结构与外形,是蔚县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堡。《亮剑》、《鬼子来了》等著名影视剧都曾在此拍摄过。
因为下高速的时候堵了一阵车,到达蔚县的时候天色已不早。蔚县的“蔚”读(yù),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历史悠久。如今被冠以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之乡、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城市、仁用杏之乡,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多个称号。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以及文化名镇、名村。
小娘子要直奔暖泉古镇,因曾被朋友圈里震撼到的“打树花”,真正的火树银花!不是烟火,不是高科技,而是真人用1000多度高温融化的铁水在夜幕中抛出的璀璨火花,绚烂夜空,摄人心魄。其壮观程度胜于烟火,惊妙之感不逊于高科技。别说国外没有了,连全中国也仅此一处。七点之前,必须赶到!
穿过暖泉古镇大大的牌楼时正值下午6点,心里踏实了不少。“打树花”7点开始,这下该不会错过了。这个时间,镇上的商店大多已经关门,除了个别家做剪纸生意的,当然还有餐馆。老人在家门口抽着烟,多数房屋破旧的早已人空,黑色的锁上落满了尘土,掉落了窗纸的木亮子还在等着它的主人。
不想在快到西古堡的路上却堵了车,路窄是一方面,原来来这镇上的人还真不少,只是大多都集中在了西古堡附近。“打树花”其实不在西古堡内,但为了方便欣赏这“天下第一堡”,小娘子把住宿订在了古堡对面,看“打树花”的票也是让客栈代买的,比网上买还便宜很多。
好在黄天不负苦心人。停车、办住宿、拿票、步行前往不算远的“打树花”广场,加上走错路还小绕了一下,7点前算是到达了广场入口。广场上意想不到的人山人海,抱着溜溜缓慢排队前行。按票找到座位后,表演正好开始。先是民俗的歌舞表演,正好让这一道赶路喘口气。
晚来的人不停在过道间穿行,甚至干脆久站于间,也许是嫌自己的座位太靠后,也许根本就没有票,挡着座位上的人,劝阻还更甚。这时候不得不焦忧国人的素质,尤其带着孩子这么干的人。
终于轮到“打树花”了,喧闹的场地安静了下来,人人都屏息等待着。安静无话的表演艺人在主持人的广播与音乐里,从面前的筒中舀出一勺融化的铁水抛向身后,被泼洒出的铁水飞溅在后面坚硬的城墙上。配着一声如鞭炮的响动,铁水被冰冷的城墙溅的四射飞扬,迸发出千万朵璀璨的火花,亮彻黑夜。
就在“金花”们陆续要消失的时候,一捧又一捧铁水被奋力砸向城墙,一轮又一轮的火花相继盛开,是花雨、是花海,是新的希望。置身于绚烂火花中的表演艺人,就像是浴火重生的勇士。与其说打的是“树花”,小娘子更想叫它“生命之花”。虽然面积有限,色泽有限,但那震感程度无可比拟,表演者的勇敢程度更是令人赞惊叹。难怪都说“梦里蔚州不思归,树花烟火暖泉飞。”
“打树花”作为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庆祝丰收,并祈福来年的风调雨顺。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烟花的富人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如今,“打树花”已成为一项古老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整个暖泉镇也只有4人会打树花。这项技艺是个颇费体力的活儿,对艺人的臂力和泼洒技能都有极高的要求;同时还很危险,1000多度的铁水若不小心扣到头上或身上,即便只是被溅到一些,那后果也不堪设想。
表演的间隙,主持人对表演者做了简单的对话。这时候才有机会看清艺人的装束。他们头戴斗笠,反穿羊皮袄,肩上、右臂上都加厚着一层,以防烫伤,整体裹得像只熊。但即便这样,也可能会受伤,让人心疼。到底是该让这种非遗继续传承,还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失传,内心矛盾之极。
精彩的打树花结束后,月亮已经挂在了头顶上。吃一碗削面,回到客栈。西古堡的入口处早已没有人声鼎沸,明黄色的彩灯把寂静的城墙与堡楼映射的威武神秘。卖票的已下班,城门口的青石路被磨得锃亮。抬头仔细观赏这巍峨的“虎抱头”,确实卓尔不群。老人骑着28单车从砖券门洞穿过,像极了民国的那个年代。
大红灯笼配着鼓楼,好看得像是片场的布景,难怪大家都要跑到这里来拍戏。进了这座瓮城,便穿越了时空。
夜未深,但门户已闭,或近或远犬吠声。“跃马扬鞭”的横幅被贴在门洞上,其余标语口号都已脱落。凹凸不平的砖墙砖路里记载着多少烽烟往事?或许,我也曾从这里走过。
第二天一早,趁小镇还未苏醒,再次来到古堡下。彩灯已经关闭,杂草占满城墙的一角,像极了绿色的“打树花”。砖砌的“虎抱头”在蓝天的映衬下依然巍峨,卖票的还没上班,城门口贴着村委会至村民关于成立“西古堡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的红纸,印证了镇里人说“现在卖票的都不是正规的”说法没有错。
依旧是那砖墙砖路,依旧古色古香,可白天总不如夜晚易于穿越,旅游的指路牌也明确在告知,这一切都是在二十一世纪。家家门口挂着红灯笼,可有些人家的外墙是砖砌的,有些人家的外墙是土胚的,贫富之差一眼便知。
西古堡始建于明中嘉靖年间,初建时仅有一南门,清初顺治年间新建北门,并在南北门增建二座瓮城。瓮城建筑形式起源于战国时期,主要用于军事防御。西古堡的南北瓮城呈正方形,边长260米,高8余米。虽说是“古”,但白日里看总是“似旧”。趁人群躁动之前,带着往事一起返京。
▲小娘子要直奔暖泉古镇,因曾被朋友圈里震撼到的“打树花”,真正的火树银花!
▲河北蔚县是著名的剪纸艺术之乡
▲老人在家门口抽着烟
▲多数房屋破旧的早已人空
▲黑色的锁上落满了尘土,掉落了窗纸的木亮子还在等着它的主人。
▲按票找到座位后,表演正好开始。先是民俗的歌舞表演,正好让这一道赶路喘口气。
▲安静无话的表演艺人在主持人的广播与音乐里,从面前的筒中舀出一勺融化的铁水抛向身后,被泼洒出的铁水飞溅在后面坚硬的城墙上。配着一声如鞭炮的响动,铁水被冰冷的城墙溅的四射飞扬,迸发出千万朵璀璨的火花,亮彻黑夜。
▲就在“金花”们陆续要消失的时候,一捧又一捧铁水被奋力砸向城墙,一轮又一轮的火花相继盛开。
▲前面桶里的铁水快泼完了,马上会再送来一桶融化好的铁水
▲置身于绚烂火花中的表演艺人,就像是浴火重生的勇士。
▲表演的间隙,主持人对表演者做了简单的对话。这时候才有机会看清艺人的装束。他们头戴斗笠,反穿羊皮袄,肩上、右臂上都加厚着一层,以防烫伤,整体裹得像只熊。但即便这样,也可能会受伤。
▲中间打树花的艺人会休息一下,再来一段歌舞表演。
▲“打树花”作为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庆祝丰收,并祈福来年的风调雨顺。
▲精彩的打树花结束后,月亮已经挂在了头顶上。吃一碗削面,回到客栈。西古堡的入口处早已没有人声鼎沸,明黄色的彩灯把寂静的城墙与堡楼映射的威武神秘。
▲卖票的已下班,城门口的青石路被磨得锃亮。抬头仔细观赏这巍峨的“虎抱头”,确实卓尔不群。
▲老人骑着28单车从砖券门洞穿过,像极了民国的那个年代。
▲大红灯笼配着鼓楼,好看得像是片场的布景,难怪大家都要跑到这里来拍戏。进了这座瓮城,便穿越了时空。
▲夜未深,但门户已闭,或近或远犬吠声。
▲“跃马扬鞭”的横幅被贴在门洞上,其余标语口号都已脱落。凹凸不平的砖墙砖路里记载着多少烽烟往事?或许,我也曾从这里走过。
▲第二天一早,趁小镇还未苏醒,再次来到古堡下。
▲彩灯已经关闭,杂草占满城墙的一角,像极了绿色的“打树花”。
▲像个戏楼
▲砖砌的“虎抱头”在蓝天的映衬下依然巍峨,卖票的还没上班,城门口贴着村委会至村民关于成立“西古堡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的红纸
▲这印证了镇里人说“现在卖票的都不是正规的”说法没有错。
▲依旧是那砖墙砖路,依旧古色古香,可白天总不如夜晚易于穿越
▲旅游的指路牌也明确在告知,这一切都是在二十一世纪。
▲这条巷子有不少电影的取景
▲看这个场景眼熟吗?
▲当时的大户
▲家家门口挂着红灯笼
▲不知这算不算吻兽
▲些人家的外墙是砖砌的,有些人家的外墙是土胚的,贫富之差一眼便知。
▲院子里种着花,还有老玉米
▲这个土胚墙快要倒了
▲暖泉古镇的著名八件儿
▲溜溜也在穿越时空吗?
▲西古堡对面的客栈,位置非常好,就是白天人多有些吵。
小贴士:
1、打树花的票价很诡异,网上查是150元/人,有小额优惠价,且说现在可以在室内观看,这样白天也能看。但客栈说现在天冷的时候每周只有周五、周六7点一场,且在室外,代买票价只有10元/人。小娘子没搞清楚室内的是否可行,但直接买10元的肯定最划算。 2、西古堡票价:65元/人,可能会随季节与假日波动,毕竟现在还不属于正规收费。但早晚的卖票人下班后可随便进入。
Hash:3507e3881c0dce89df251b21c9a4ff2aac394416
声明:此文由 饕餮小娘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