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驴友寻找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东岩寺

无意中搜索,发现还有这么一个好地方,最重要的是一张吸引住了我,紧贴悬崖上修建几层悬空寺,感觉是非常不错。

两车九人出发,路过文裕河水库,路过苍耳会。还路过一个温家庄。查资料,温家庄也算是千年古村落。也没有停留,有点可惜,下次吧,

据史料记载:温家庄原是一木材集散之地,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青年不得志时曾隐居于此,在多年的隐居生活中,一来利用当地的森林、河流优势,经营木材生意,积蓄财力以图东山再起;二来则与东岩寺高僧一起,览林观花,谈经论佛,钻研军事韬略。

在林场西部的龙宫山上,有一座石庙,人称龙宫庙。庙虽不大,但却香火旺盛,庙内供奉有圣母塑像和五龙牌位,庙崖下有一洞,为五龙洞,深不可测。内有泉水,周围百姓到此许愿祈祷,称饮此水可治百病。天旱时,取洞内之水祈雨,据说十分灵验。

相传此处五龙是玉帝身旁的五个童子,因偷服玉帝仙丹,犯了天条,惹怒玉帝,被打入凡尘。话说五龙生得可爱,还为世人行云布雨,广做善事,附近另设黑龙洞青龙洞,洞内深不可测,充满神秘的色彩,据说是天然溶洞,就留待喜欢探险的游客前去探一究竟吧。

棒槌山。在其山顶上有一奇特的景观石,令人叹为观止。此石犹如一巨大的平顶蘑菇突起山间,又如一朵仙云落入凡尘,更像一个棒槌直指苍天,故亲切地称其为“万宝槌”,又称“棒槌石”,将上面的大石盘取名为“棋盘石”。据说,这一奇特景观,并非人工凿成,而是神来之物。

石槌位于朱家沟梁脊上,石柱高11米,上托一个巨大石盘棋谱,石盘面积16平方米,上面的“楚河汉界”清晰可辨。

回过头来,继续说东岩寺。车到程家庄村,继续前行几百米,路边有大门,估计是什么人捐款修的路,大门紧锁,翻大门入,沿着公路徒步一公里,右侧山凹就是东岩寺。一路风景不错,悬崖绝壁。沟口还正对着一个桃心山。

东岩寺位于山西省吕梁文水县城西北50公里的龙泉山中,寺中旧有十多幢碑,整个寺院已毁于上个世纪中叶,寺内铁佛铁钟抗日战争时期,拆造了手榴弹、地雷等。1953年为筹建学校,拆用了寺院的木料、石料和砖瓦,自此寺院己面目全非,只剩残亘断壁了。

庙前两棵古树拦住了去路,好象是柳树,估计也有个几百年吧。

台阶还是石条的,

庙里古碑还不少,从里面能查找出不少资料。

最初发现该寺院的是抗日战争时在文水工作过的老干部,1990年他们故地重游时,讲到东岩寺有可能是汉代建筑。1997年,时任文水县博物馆馆长李怀京来此访碑,释读文字,见到碑文中有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及当时建寺始末、山中风景描述的记载,对照史传白马寺的始建年代,初步认定东岩寺建寺比白马寺早一年, 应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

墙上的泥塑料和画。好像是佛像的背景。

碑头。有双龙图案。

供台,上面有香炉,供品等图案。

磨盘,估计以前这里的种植生产加工一条龙,自给自足,

这里现在最漂亮的就是这后面的三屋建筑了,修在悬崖绝壁之上。

找了半天,只有从这悬崖上绕过去,有一个小门,可以进入。

里面是两层建筑,每层都分为三四六六间,深也就是三四米,石头垒起来的。用泥裹了墙壁。

一层

另一条还有小门,不知道如果大殿还在的话,是否可以从这里走过去。

从窗户看下面。

看资料,这里以前还有水房,大殿下面还有一层窑洞。旁边沟里,现在还有流水。

从这里出来。原计划是要去野猪看哪个龙堂洞的,结果第一次导航导错地方了导到了野猪沟,开车土路走了十来里,问才知道错了,第二次导到野珠村,本为不让进,正好来了一个领导样的人。说让我们进了。想的随他一起,结果就错过了,问路几次,爬到一个山坡上,又被防火的堵住不让走,以为我们是盗古墓,你说哪有这六七岁人的盗古墓了,最后来了领导一样的人,问了我们半天放行,看来这个龙堂 洞只是有传说,极少有来人参观,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也怨我功课没做足。

石佛寺石窟

这里我前几年就知道了,多方查找资料才知道是在交城的竖石佛村,村名因此石佛而名。也是必须要来的地方、

竖石佛村摩崖造像,始凿年代不详,据清道光七年(1827年)碑刻记载约成于金元之际。有专家判断或为唐代作品。省保

石刻凿刻于一巨石之上,巨石呈金字塔形,坐西朝东,高7.3米,底部宽8.8米,厚2.7米。岩石东壁共有石窟65个,造像100余尊。时代最早石窟分三层布置,布局整齐、规范。这一时期的石窟,形制较大,最大者宽1.4米,高1.5米,进深1.2米,洞口呈方形,火焰门,具北魏隋唐风格。

洞窟内圆雕释迦牟尼佛及菩萨金刚、力士等像百余尊。洞壁施墨彩云纹装饰,简洁抽象,似为后人增绘。岩面正中上端洞窟形制较大,雕饰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迎面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迦趺坐,高大肉髻,着双肩大衣,内有神祇支,衣纹呈“U”形雕饰,简略疏朗。阿难、迦叶合十侍立左右。左侧佛像结迦趺坐,右侧佛像垂足坐姿。洞口两侧有武士像站立。

南向岩面凿刻有佛塔一座,高1.9米,石塔平座呈方形,塔身一层,方形塔门,酷似唐代以前之四门塔,塔檐叠涩挑出。尤具特色的是基座和塔刹较高,塔刹莲座以上又设造像两层。

石刻前正殿基座之上,现存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及清道光七年(1827年)碑三通。

竖石佛寺始建年代不详,其寺山门东向,面临悬崖,寺院一进。正殿三间,歇山顶,有檐柱。基座设置较高,明间基座中开桥形门洞,直通殿内。两梢间有台阶可登基座平面,并有门通殿内平台。这是因为石刻形制而独特设计的建筑。正殿建筑重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间重建,道光七年(1827)大修。解放战争中全寺被拆毁后石刻露天

因为导航过来,路过一个煤矿,好象灵石张家庄的工人调来这个煤矿的不少,继续走两里左右就到竖石佛村了,石刻在公路上就可以看到,所以非常好找,车直接可以开到跟前,面石刻也就是三四米大的样子,没有费多少时间,大家简单参观了一下就准备返回了。还说路过交城顺路看看华的园陵,关门时间已经到,就直接返回吧,8点多安全返回灵石,活动结束。下次见。

Hash:0dd1d68cc982cc0ab4ff63d3e49326a1b4a4da40

声明:此文由 灵石笨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