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塔

这些日子 经常看到一篇网络热文

说是北京曾经有超过1500座寺庙

而到今天 已经有1000多座消失了

以前寺庙多 各类佛塔应该也很多

今天能见到的却已经是极少极少

四环内可见的也只有不到十座了

越是少越珍稀 每一座都成了地标

北京人最熟悉的塔 是北海白塔

白塔坐落在美丽的琼华岛

塔身洁白 造型优美 高高在上

它永远是那最醒目的焦点

宝塔修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

上圆下方覆钵式塔 高35.9米

塔顶部装有鎏金火焰宝珠塔刹

下为双层铜质伞盖 挂有铜风铃

塔身正面有壼门式眼光门

中为章嘉活佛亲手绘<时轮咒>

阜成门内还有一座覆钵式的白塔

它的年龄和名气 在北海白塔之上

初见它的人 也许并不觉得它好看

较之北海白塔 确实有些敦实臃肿

但对北京人来说 它就像街坊老人儿

只要看到它 就有说不出的温暖亲切

它就代表着北京的味道

此塔的官方名称为<妙应寺白塔>

又称<释迦舍利灵通之塔> 高51米

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

由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

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设计建造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

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覆钵式塔

(网络图片 来源见水印)

在西三环内侧 还有座覆钵式塔

小学坐交通车通勤时天天见它

后来被中国画研究院围在院内

至今就再也没能见到它的全貌

而且 此塔的各种资料都非常少

只好找张网图记录在此

离我家最近也是我最熟悉的

就是西二环西边的天宁寺塔

据史料记载 此塔初建于隋代

隋文帝在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

秘藏供奉释迦摩尼佛的佛舍利

大名鼎鼎的法门寺塔即为其一

还有就是这座 天宁寺塔

塔初建时 为可拾阶而上的木塔

后来木塔损毁 现塔为辽代重建

修建于辽天祚帝天庆9年至10年

并且改成了密檐式的实心砖塔

北京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

塔建于砖砌方台上 塔高57.8米

八角十三层檐密檐式实心砖塔

全塔分为 塔座 塔身 塔檐 塔刹

塔座塔身装饰精美的砖雕泥塑

十三层塔檐下为砖雕仿木斗拱

塔檐下原挂三千四百余枚风铃

并供三百余尊青铜铸造的佛像

塔的整体装饰 按<华严经>布置

为象征大日如来的<华藏世界>

西三环西昆玉河畔也有座宝塔

它外形上酷似前面的天宁寺塔

建造时也确实以它为模仿对象

人称姐妹塔 其实相差近五百年

这座宝塔的名字有好几个

现在叫的最多就是 玲珑塔

因它坐落于原来的慈寿寺中

所以也经常被叫做 慈寿寺塔

它真正的名字是 永安万寿塔

慈寿寺塔的塔身呈八角形

为十三级的密檐式实心砖塔

塔身东南西北四面有砖雕券门

门两侧各塑有一尊金刚力士像

东南 东北 西南 西北有砖雕券窗

窗两侧各塑有一尊菩萨立像

券窗上方有架云佛像一尊

塔檐下原挂有大大小小的风铃

三千三百余枚 重达万斤以上

风吹铃响 如钟磬般悦耳动听

万松老人塔 位于西四南大街

塔的全称为<元万松老人塔>

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 高16米

始建于元代 现塔为1927年重修

万松行秀为金元时期的高僧

受金章宗器重 赐居燕京栖隐寺

81岁圆寂 此塔即为他的墓塔

旁边的砖塔胡同即因之而得名

西三环白石桥东 有座美丽的宝塔

巨大的金刚座周身饰满佛教浮雕

内有小楼梯可以通到金刚座上

宝座上面建有五座精美的小塔

百姓称为五塔 庙名也成了五塔寺

庙本名为真觉寺 建于明永乐年

宝塔形式为金刚宝座式石塔

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式佛塔

此类佛塔在国内非常的少见

这座金刚宝座塔 年代早样式美

为明代建筑石雕的最杰出代表

时代变迁 城市功能也在不断调整

很多变化很可惜 却也没什么办法

今天我们见到的 后人未必能见到

所以 尽可能地记录下来 留些痕迹

Hash:cff6f4eeb999427ec5840687a7791d2a45b07157

声明:此文由 老郭古今讲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