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再登央视,霸屏二十二分钟!带你寻找身边的战争遗迹!

12月23日,央视农业与军事频道,播出《我身边的战争遗迹——寻找汉中红色交通线》的故事,通过刘志青的讲述和足记,讲述了武志平、张含辉等革命先辈在交通站的工作、生活场景和革命战斗足迹,探寻汉中伞铺街、小南海、老龙池、羊圈关、碑坝镇等地,红色交通线遗迹及当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加载需时间,请耐心等候)

追寻红色记忆,感受真美汉中

搜索

汉中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最早的天府之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革命这部光辉巨著中,汉中以她不可磨灭的貢献给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汉中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汉中苏区在这里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疆域一川陕命根裾地在这里壮大,中国革命史上鲜为人知的汉中协定在这里签订,川陕苏区红色交通线在这里开辟,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方面军长征凯歌在这里奏响,红二十九军、红七十四师、陕南第一游击大队、川陕边区游击队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在这里书写。

汉中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五四”时期,陈锦章、何挺颖等众多汉中有志青年奔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把革命的火种带回汉中,点燃了汉中革命的熊熊烈火。在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里,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王震、汪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热土上运筹帷幄、指挥战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汉中是一片战斗的土地。在民族危亡、抗日救国的重要关头,汉中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抗日宣传,为前线输送抗日青年和抗战物资,华北及西安大批军政机关、工厂、学校迁入汉中,汉中成为支撑持久抗战的军事、文化、经济、教育重镇。

汉中依托现存的16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大力开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南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洋县的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遗址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汉中璀璨的红色文化

汉台区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汉中市革命史迹陈列室

汉中市革命史迹陈列室,位于汉台区东大街,隶属汉中市博物馆内设展室。

革命历史陈列室位于汉中市博物馆东华厅,面积120平方米,馆内有陈浅沦烈士雕塑,馆藏汉中革命斗争文物300余件,包含陕南地下革命斗争时期使用的徽章、钱币、武器及有关宣传资料等。馆舍保护较为完好。

1932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陈浅沦来汉,以教员身份领导学生运动,开展革命工作,5月遭当局逮捕。9月出狱后在古汉台的东华厅居住疗伤,继续开展革命工作。1933年初,省委先后派杨珊、孟访周、李艮、杨维三等同志来汉,研究筹备成立红二十九军工作。在陈浅沦的主持下,由孟访周任教官,利用古汉台的公众场合,在望江楼抽调了一批部分县优秀党团员开办军事训练班,学习游击战术,培训了一批军事人员。陈浅沦同志后任红二十九军军长,在西乡县开展武装斗争中,因发生反革命叛乱,光荣牺牲。

开放时间:

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8:30—16:30

淡季(12月1日至2月28日)9:00—16:00

门票报价: 全年凭有效证件(身份证)免费领票

三、地址: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26号

南郑区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何挺颖烈士故居

何挺颖烈士故居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

何挺颖同志1905年5月出生,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夏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参加了三湾改编、朱毛红军会师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8月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1929年1月随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1月24日在江西大庾战斗中身负重伤,25日随部队转移至广东南雄乌迳,当晚遇敌人突袭不幸牺牲。

何挺颖是三湾改编的直接参与者,是中国工农革命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倡议者,我国第一个工农兵政府大纲——《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大纲》起草者,是井冈山时期我军著名的军事指挥员和党的优秀干部,是黄洋界保卫战的主要指挥者。他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报价:全年免费

地址: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城南社区何家湾

旅游交通:汉中——南郑县城——城南社区——故居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纪念馆位于汉中市西南25公里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红寺湖风景区内。是1932年12月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皖根据地战略转移,突破重围,自陕入川后在川陕边党组织和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的,以南江通江巴中为中心,范围包括二十三个县政权,约六百万人口,红四方面军扩大到五个军,八万余人,1933年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

纪念馆内陈列了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的著名战役,红色交通线创建及活动情况;红25军、红29军、红二方面军、359旅、巴山游击队等在汉中的战斗情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汉中籍人物、事件、遗物;20年代至汉中解放在汉中境内的各地方革命武装开展斗争的事件情况介绍,重要人物生平事迹。

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由主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广场、纪念碑、何挺颖烈士纪念广场共同组成,分为三大展区,其主要展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革命活动的部分实物和图片,汇集并保护了分散于各地的、濒临泯灭的革命历史文物,反映了川陕苏区革命活动的历史全貌。

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军石刻陈列园集红军石刻标语文献精品百余件,是“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红色旅游发展的珍贵资源”,是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和陕西省三大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在陕西唯一的纪念馆、也是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研究教育基地、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和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参观时间:8:30-17:30

购票说明:免费开放。

勉县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纪念馆

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武侯镇,距县城约4公里,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项目主体维修、布展、专题片拍摄投资共计100万元,于2017年9月建成开馆。

1935年2月3日,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部署下,副总指挥王树声等率12个团进军陕南。先后取得宁强战斗、阳平关战斗、新铺湾战斗大捷,迅速挥师东进。2月9日,攻克勉县县城,在武侯祠设立指挥部,指挥围攻褒城、南郑的战斗。

陕南战役从1935年2月3日到22日,历时20天,消灭敌军4个多团,缴获轻重机枪70余挺,长短枪5000余支,俘敌团长以下4000余人,有力支援了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策应了已进入陕南商县一带的红二十五军,是我党武装力量在汉中取得的一场大规模军事胜利,迅速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红色版图。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报价:全年免票

地址:勉县武侯镇武侯祠内,距县城4公里

交通路线:汉中乘车至勉县的班车,在勉县乘出租车前往或在县城搭乘3路公交车。

中共陕南特委勉县驻地遗址

1933年秋,国民党陕西省政府警卫团驻防勉县,团长张汉民为中共地下党员。1933年冬,中共陕南特委、特军委机关由汉中迁移到勉县城(今勉县武侯镇)东马家店内办公,领导汉中地区地下党组织和安康特支的革命斗争活动。

城固县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城固革命烈士纪念碑

城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城固县南沙河风景区内。1991年7月,城固县委、县政府在库区西部中嘴山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8米,占地784平方米,花岗岩砌成,大理石雕栏,在绿水青山蓝天映衬下,高大雄伟,庄严肃穆。纪念碑四面上部,分别刻有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首长马文瑞、汪锋同志的题词,下部分别刻有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牺牲的153位城固籍烈士的姓名,纪念碑前立有“碑记”。每逢清明、七一前后,有不少学校师生、干部职工群众等在此凭吊烈士,平时也有许多游人前来缅怀先烈。

2001年,城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城固县委、县政府、人武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纪念馆

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小河镇,距县城约47公里,占地面积1403平方米。项目一期投资1200万元,其中布展投入160万元,于2017年6月30日建成开馆。2017年12月25日,被汉中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12月7日,红四方面军进抵城固县小河口。12月8日,张国焘召开部分师级以上干部会议,讨论行动方针,史称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会上,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等同志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迫使张国焘的家长制作风有所收敛,加强了集体领导,坚持了民主集中制。会上宣布成立前敌委员会,为此后上元观、钟家沟会议确定进军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小河口会议是决定红四方面军去向的一次转折性会议,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创建及发展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报价:全年免费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小河镇

交通路线:城固至小河班车到终点站

洋县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洋县华阳镇华阳街一组的烟家岭山峁上。

中国共产党于1929年8月在洋县建立了地下组织。从此,在古洋州这块土地上掀起了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在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中,在洋州大地上涌现出许多光照千秋的英雄烈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洋县的革命历史篇章。

红二十五军华阳司令部

红二十五军华阳司令部位于洋县华阳景区内。

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华阳创建革命根据地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在洋县牺牲的以及洋县籍的革命烈士,中共洋县县委、洋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在华阳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和缅怀英烈,激励全县人民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洋县而奋斗。2003年8月洋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1934年冬,位于鄂豫皖老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郑位三等带领下北上,实行战略转移,年关到达陕西边境。1935年3月8日,红二十五军进驻距洋县县城约76公里的华阳,在这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将司令部设在红石窑村的余家大院内,部署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穷人闹革命等活动。

红二十五军石塔河伏击战遗址

1935年3月8日,红二十五军来到了洋县华阳。就在红二十五军到达华阳的时候,陕西警备二旅紧紧追上来。3月10日,红二十五军在距华阳东南15华里的石塔河布下了口袋阵。石塔河地形极为险要,山高林密,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沟道,红军就在山沟两翼的丛林中布下了埋伏。当将骄兵疲的张飞生旅进入伏击圈后,先头部队未见红军,只见山上有些农民砍柴。他们问:“红军在哪里?”农民答:“走远了。”实际上这些破柴的“农民”就是红军。诱敌深入之后,红军战士从山沟两翼的丛林中猛冲下来,弹如雨下,杀声震天,将敌军截为数段。敌军遭到红军的突然袭击,惊慌失措,阵势大乱。张飞生的两个先头团被歼,后面的一个团调头逃窜。旅长张飞生负伤逃命。

这次战斗,击毙击伤敌军官兵200多人,俘虏400多人,缴获长短枪500多支,马刀1000余把,以及轻重机枪、迫击炮、弹药等武器装备。

西乡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西乡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西乡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名为西乡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西乡县城关镇附溪村。

1949年12月,西乡解放后,为敬仰和缅怀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先烈,中共西乡县委、县政府于县城北马路圈地2100平方米,兴建烈士纪念塔, 1951年奠基动工修建,1953年4月5日竣工落成。

纪念塔牌楼大门上檐浮雕“革命烈士陵园”,两侧配联“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时任省委书记马明方题词:“西乡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北面碑刻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牺牲的210位英烈姓名。1986年3月,再次整修,增录对越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1985年,西乡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县人民政府列为“西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因城市规划建设迁建到城关镇附溪村,并更名为“西乡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二十九军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二十九军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西乡县骆家坝镇,于2016年3月29日建成。

1933年2月,以陈浅伦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开辟了以马儿崖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多次英勇战斗。后因叛徒出卖,发生了震惊陕南的“马儿崖事变”,红二十九军军长陈浅伦等近百名干部英勇就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二十九军在西乡撒下的革命火种,沉重打击了反动派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红四方面军入川,在陕西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宁强县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中共大安小组遗址

位于宁强县大安镇秀峰寺秀峰寺原名秀峰观,在大安街西北,因高阜隆起,古柏掩映、绿树成荫而得名。在民国时期是大安高等小学所在地。

1926年10月,共产党员陈锦章从上海艺术大学毕业回到宁强,在大安高等小学任教。他边教书边从事革命活动。课堂成了他传授进步思想的主阵地,办公室成了他从事革命活动的秘密据点。他不辞辛劳地在青年学生中传授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学习《新青年》、《创造月刊》等进步刊物,传播革命火种。他还组织在校青年学生利用游行、演剧、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经过进步思想的洗礼和革命斗争实践的锻炼。

1927年春,他先后将自己的胞弟陈文华和进步青年骨干何蔚然发展为中共党员,在秀峰观秘密组建了宁强县第一个、也是陕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一一中共大安小组,陈锦章任党小组组长,陈文华、何蔚然任委员。1927年秋,在陕南特委书记刘甲三等人的支持配合下,陈锦章在宁强城关金家坪乡秘密建立了中共宁强支部,刘甲三任党支部书记,陈锦章负责学运工作,积极组织全县开展地下党组织活动。由于陈锦章在宁羌支部任职,陈文华、何蔚然等人又去汉中第五师范学校读书,中共大安小组活动停止。

中共大安小组的建立,为宁强革命点燃了星星之火,也为党领导宁强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人才支撑、积累了斗争经验,标志着宁强人民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斗争进人了一个由自发到有党组织领导的新阶段。

陈锦章烈士故居

陈锦章烈士故居位于宁强县大安镇烈金坝村6组。

陈锦章,宁强县烈金坝人,1899年出生,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回到宁强,先后在宁羌和大安高等小学任教,他多形式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妇女放足,男子不留辫子,传播进步书籍,发展胞弟陈文华及进步青年何蔚然入党。同年,因张搞反共活动,离开该师回到汉中,11月当选为中共陕南特委委员,任汉中教职员支部书记,仍在女师任教。

陈锦章在长征途中牺牲。只有妹妹陈真仁一人最终走完长征到达延安,并在朱德的关怀下,与红军总医院院长傅连璋结为夫妇。

陈锦章故居原由大门楼子、正房和左右两边厢房组成,成四合院形状,土改分给当地村民,后又多次转手,因多年失修,损毁严重。2017年2月立项、维修、建设,12月7日开馆。12月25日,被汉中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留坝县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位于留坝江口河西村罗家院,房屋始建于清末民初,建筑风格为三合院结构。院内设有图文展室、军部会议室、程子华、徐海东卧室、警卫排、女兵宿舍、教学室和红二十五军领导人雕像。展陈的实物有红军使用过的武器、行军用具、红二十五军重要史料、人物事迹简介及文献资料等。军部旧址展馆和广场雕像生动再次了当年红二十五军的革命历程以及在留坝县的革命活动。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在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的领导下,于1935年7月25日到达留坝县江口镇,7月30日离开江口继续西征北上。红二十五军在留坝期间,击溃盘踞在江口镇的国民党反动民团冯雨三部,军部驻扎在江口镇河西村罗家院,宣讲政策、镇压土豪、分配田地、发放钱粮,建立苏维埃政权;整编军队、补充物资、养病疗伤,进行西征北上的思想动员;军政委吴焕先在这里指导鄂豫陕根据地建设。经过一周时间休整后,红二十五军北上出发,于9月15日到达延川县永坪镇,成为长征第一支与陕甘红军会师的部队。

江口民团起义遗址

江口民团起义遗址位于留坝县江口镇江口村

江口民团起义首领袁昌禄家旧址现貌

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以后,逃在太白凤县甘肃一带大山中的匪首冯雨三带残部回到江口。1936年2月,民团排长朱有文、班长李正华、手枪班长袁昌禄、教练李培民、及江口街青年杨青山等人,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秘密联络民团一些出身贫苦的农民和当地青年近百人,准备趁冯不备杀冯起义,然后去投奔红军。

镇巴县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镇巴革命烈士纪念塔

镇巴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镇巴县泾洋镇(镇巴县城东部安垭梁)。

1984年7月,镇巴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东部的安垭梁山中部正式建成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15米。

自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陕南苏区起,镇巴地区先后有380多名优秀儿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捐躯。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建成将激励着镇巴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并不断谱写出改革和发展的新篇章。

2000年,镇巴县人民政府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南侧约100米处建成“镇巴革命历史陈列馆”,全面反映镇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土地改革战争时期的历史。陈列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红四方面军军旗、红军在创建镇巴苏区期间穿过的军装(仿制品)和防雨蓑衣、用作打草鞋的草鞋耙子,以及苏区人民为红军运送军粮等物资用过的背架等实物。镇巴革命历史陈列馆与镇巴“革命烈士纪念塔”交相辉映,构成镇巴山城美丽的图画。

黎坝秘密交通站遗址

黎坝秘密交通站遗址位于镇巴县黎坝镇柳营村黎家院子。

1934年2月,红色交通线上的渔渡坝交通站交通员被敌杀害后,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三十八军五十一旅少校参谋武志平经与其联络的红军干部柯大祥商议,决定将交通线改为由汉中至镇巴经黎坝到四川通江县的红四方面军总部,在黎坝设立秘密交通站,由关门垭乡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黎正刚及其妻王三珍担任交通站交通员,后由于交通站被国民党特务察觉,加之十七路军五十一旅副官高华锋耽误了时间,以致红军派出的接头人员在遭受黎坝地区民团首领黄世贵、陈善亭等人的袭击后牺牲,交通站由此停止工作。

2018年9月10日上午,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纪念馆在镇巴县黎坝镇开馆。

符先辉将军故居

符先辉将军故居位于镇巴县简池镇杨家营村。2017年12月25日,被汉中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2月,年仅14岁的符先辉参加了简池区苏维埃政府童子团,随后参加红军并于1935年2月参加长征。在参加红军后的60多年革命生涯中,符先辉将军先后参加了镇巴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中的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的上党战役,并随陈赓、刘金轩将军挺进豫鄂陕。先后任山西抗敌决死一支队队长、八路军太岳军区七十二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四纵十二旅副旅长兼参谋长,两郧军分区司令员、十九军五十五师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一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六十五军军长、第二炮兵部队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军勋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佛坪县

程子华、徐海东上沙窝旧居

程子华、徐海东上沙窝旧居位于佛坪县长角坝镇上沙窝村。

1934年底,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在陕南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在陕南活动期间曾多次攻占佛坪县城。1935年3月4日,红二十五军首次攻占佛坪县城。3月5日,红二十五军向洋县华阳转移,并于3月10日在洋县华阳消灭尾随追击的陕警二旅。3月下旬,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东返商洛途经佛坪县上沙窝村,在此作短期休整。红军在上沙窝宿营期间,帮老百姓劈柴、打扫院场,刷写宣传标语,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10多名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将他们的浮财分发给穷人,很受群众欢迎。

漫步在汉中这片红色沃土上

犹如进入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每一处遗址遗迹都见证着

中国共产党人在汉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史

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

最后为大家奉上

汉中市红色旅游线路推荐

温馨提示

(加载需要时间,请耐心等待)

本文为汉中市旅游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汉中旅游

编辑:王欢

责编:杨帆

审核:金璐

Hash:f87c266d8139da6f2cd0cea74e4d13d384bd5442

声明:此文由 汉中市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