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藏绘画史中最杰出的代表——夏鲁寺壁画
唐卡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
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每一程序都应遵循藏传佛教仪轨和《造象度量经》,画师不得有任何僭越。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东南三十公里的业堆区。于1087年由杰•喜饶炯乃创建。杰氏家族为象雄王裔,通佛学,世代受赞普重用。喜饶炯乃早年出家,曾求学印度。因此寺建于青苗地,藏语青苗音为“夏鲁”,故寺名为夏鲁寺。
公元1247年西藏各部分割据的大小封建势力归入元朝版图,八思巴被封为国师。元朝统治阶层极力推崇藏传佛教,促进了汉蒙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藏传佛教遍布到了元朝版图以内的广大区域。随后明代帝王的崇信和支持使藏传佛教一直保持着迅速发展的势头。宗喀巴大师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创立的格鲁派已经兴起。卫藏地区的佛教艺术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经过200多年的不断积累与完善,逐渐达到了藏传佛教艺术的鼎盛时代。卫藏绘画在后宏期早期更多地接受了印度波罗王朝艺术的影响,自14世纪前后尼泊尔尼瓦尔人的艺术影响到西藏腹地,并参与完成了夏鲁风格与江孜风格的形成。卫藏的寺院先后出现了代表藏传佛教绘画艺术最高水准的杰出作品,最优秀的绘画作品集中在后藏(日喀则)的夏鲁寺、白居寺、艾旺寺、萨迦寺等名寺,并以江孜白居寺壁画为标志,彻底完成了对印度艺术、尼泊尔艺术的学习阶段,并且随着与元、明两朝的文化交流,使汉族艺术的影响逐渐增多,形成了藏族绘画中真正有着本民族特色的绘画风格体系。江孜的艺术后来又深刻影响了西部的阿里地区,对古格绘画样式的形成起过重要的作用。
元朝统一西藏后,杰氏家族札巴坚赞任夏鲁万户长,与萨迦联姻,声名显赫。后又朝见元仁宗,受封接赏,赠大批金银以助扩建夏鲁寺。夏鲁寺经历过两次扩建,特别是第二次扩建时有自内地请来的汉族工匠的参与,夏鲁寺的建筑也受汉地的影响出现大屋顶,是典型的汉藏结合艺术样式。扩建后迎请布顿大师任主持,于是,僧人云集,形成了著名的布顿派教法。
“夏鲁风格”指的是公元14世纪前后受尼泊尔艺术影响在萨迦寺和夏鲁寺等寺院形成的绘画样式。因夏鲁寺壁画艺术成就杰出、保存完好、特点清晰,固以“夏鲁风格”指代这一绘画样式。尼泊尔风格造型妖媚和色彩纯艳的不足,经朴实真诚的藏民族性格的过滤,使静穆典雅的气质融入了华丽的视觉效果当中。
代表夏鲁寺壁画风格的主要是1333年主体建筑修复后的作品。环绕大殿为封闭式转经回廊,回廊外壁绘满佛传故事和本生因缘故事。一层配殿内绘金刚界大曼茶罗、五方佛、及杰•喜饶炯乃、龙女等主题的壁画。二层前殿回廊绘有须摩提女请佛故事。夏鲁寺最高艺术水准的壁画作品主要在大殿回廊,一层配殿和二层前殿回廊这三处。
夏鲁寺壁画的整体艺术水平高超而整齐,产生了藏族绘画史中的最杰出作品,风格和谐统一,艺术样式明确,自成体系。其风格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个方面,11至13世纪兴起的波罗式藏族绘画传统为夏鲁艺术走向辉煌打下了良好的造形基础和审美起点。
第二个方面,尼泊尔艺术为夏鲁风格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风格范式,构成夏鲁寺绘画风格的核心部分。第三个方面,夏鲁寺第二次扩建有大量汉族工匠的参与合作,其建筑即是汉藏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产物。这一表现不光在建筑中,同时在壁画当中我们发现了这种中原文化的影响,并有机地融入藏民族的绘画。
夏鲁寺壁画的出现是藏族绘画史上的大事,宣告了后宏期早期波罗风格艺术影响的结束,夏鲁寺绘画样式取代了波罗样式在画坛的统治地位,而以全新的艺术魅力影响了整个14世纪,并为江孜白居寺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来影响到阿里拉达克西部地区的江孜艺术养份中留有夏鲁艺术的精气,同时在中原地区元代的藏传佛教经书插图中也留下了夏鲁风格的芳踪。
与夏鲁属同期同类风格的壁画还有江孜宗的觉囊寺的江蚌摩齐塔和日吾齐寺等处应是夏鲁艺术样式在14世纪广泛流行于后藏各地的实例。
夏鲁风格的主要特点是:
1、脸形从方正略长变为方正略短,头部上宽下窄上大下小,五官较集中,眼的位置下降了许多,眼以上的眉额部显大,如儿童的面部比例关系。四肢修长,手足较小,人物戴单层五叶冠,轴状耳饰已被大耳环取代。
2、主尊式构图布局中有加娄罗、舞蹈龙人、龙女、摩羯鱼、卷草鱼尾等古老形制;莲座平直,五彩莲瓣多为单层上合或下翻,斜出的瓣形圆多于方;台座中间跶饰布,有团花或卷草;台座柱间饰异兽珍禽、力士、舞乐的供养天女等形象。
3、线描都是不求变化的“铁线描”;人物的面部、衣带、首饰上的宝珠和植物的叶茎等都有表现立体感和光泽的“高光点”,或暗示高光的装饰亮线。
4、造型单元更为卷草化,在所有的局部和细节当中都可以找到卷草的节奏律动与组织方式;中原艺术传统的渗透使衣带有宽肥、飘动的趋势。
▼
版权声明:坦腹斋致力于中国艺文的推介传播。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联络邮箱:1013102739@qq.com
↓↓更多精品,请观赏坦腹斋网站
Hash:e899a72193a38993711267ad514c8132475bd881
声明:此文由 坦腹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