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古代城墙砖上带有字印,藏着的秘密让人惊奇!

开化古城池自明清以来,共建有十二坊十五巷。开化的老城,也因为有了这些坊巷,才有了自己丰富的历史细节和精彩的人文故事。

▲城池图(据光绪《开化县志》)

走在今天开化县城正义坊弄、兴贤坊弄,重镇弄、新华弄等这些老字号弄堂里,在那些古旧低矮的老房子上,我总是能找到几块老城砖。仔细看看,在那些老城砖上面会刻有字印和戳痕,我已经发现了好几块印有“城砖”“砖”“万”“龙游砖”等字印和戳痕的开化古代老城砖了。而由这些老城砖,依稀可见清代开化修城墙的点滴历史和细节。

龙游县(方承豪/摄)

乾隆三十三年(1768),开化城墙已经坍塌,急需重修。由于工程浩大,开邑独力难办,朝廷把修城任务分摊到衢州、龙游和瑞安三县共同来协助完成。城墙修葺完工后,开化民国志稿这样记录开化城墙:“维城岩岩,东俯巨流;楼橹雉堞,巍然称雄。”

西安城砖(方承豪/摄)

此外,我在开化老县衙遗址新华弄,亦找到了几块刻有“城砖”字印和戳痕的老城砖。它们被叠压在一位老居民户家门口的青石板之下和一块大洗衣板底部,这两块带有椭圆形戳印“城砖”二字的黑峻峻的老城砖,显得特别古朴。这种老城砖我根据其特征判断是当时开化县自己建窑烧造的,灰扑扑的颜色有着龙潭溪石的特质,简洁又大方。文献记载清光绪六年(1880),开化知县雷铣因县城北门城楼倾斜将圮,适逢有因公助费者,遂于是夏兴工修葺。至秋,城楼复旧。这也是清代开化县最后一次修城墙了。

▲城砖(方承豪/摄)

此后,民国十九年(1930),开化因建筑监狱,拆望极门一带城砖以为城西建监狱之用。民国二十三年(1934),因匪患,开化又修城墙,筑泥墙为雉堞,一直沿用着。上世纪80年代末,旧城改造中为了拓宽县城,拆了开化城墙上的“通济”“钟秀”两座城门。“金钱门”则被重点保护重修,垫高了城门墙基,是如今人们可以看见的开化县城唯一仅存的一座老城门。

▲老城墙(资料图)

还有一些戳印是“砖”“万”字的老城砖,则是“窑户名(姓)”或是“窑砖名(做个标识)”用的。而像“光绪XX年”“乾隆XX年造”“县令XX”等这样刻字印模的城砖,则是“纪年砖”或是“县令名”城砖了。在古代,烧制城砖的工艺和责任来不得半点马虎,只要发现城砖的质量有问题,上至各级官员,下至乡里和烧砖人都得治罪。所以,在城墙的砖头上勒刻名、或姓,这不是为了青史留名、千古流芳,而是在执行一种叫作“质量追溯制”。城砖上铭刻的那些字,其实就是一份对工程质量问题负责任的名单。

根据有关的文献记载,在城砖上刻人名的用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责任到人。无论是监造官、提调官,还是烧窑匠、制砖人,砖块质量如果有问题,都会受到惩罚,谁也逃不掉。据文献记载,交砖时,检验官会让两名士兵抱砖相击,如果城砖不脱皮、不破碎,声音清脆,方为合格;如果城砖掉皮、破碎,声音浑浊或有裂缝,则为不合格。不合格砖块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则该批城砖即被定为不合格产品,就必须砸碎了,重新烧制。如果发现有两次检验不合格的,那么城砖铭文中记录的有关提调官,以及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就会受到严惩,重者甚至会被砍头。

责任重于泰山,质量重于泰山!所以,这就是开化古代老城砖要刻字戳印的一个重要缘由。因为只有用这样稳固的“官砖”堆砌而成的城墙,其城池才能几百年风雨安然不动稳如盘山,才能保证一城池的老百姓安吉祥。

图文/张蓓

编辑/徐泽欢

监制/舒萍

来源/开化新闻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Hash:7c8855399dcc2d38fea2b374e7fb16987e4c49c0

声明:此文由 开化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