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镇洞市旅游资源介绍
·☝·
江南镇的洞市片区,位于湖南安化县东南部,是安化黑茶的核心产区。东与小淹镇、滔溪乡相邻,南与栗林乡和新化县交界,西与田庄乡接壤,北与江南镇毗邻。原洞市乡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和一个国有林场,总人口两万余人,距县城东坪镇约45公里。洞市地处雪峰山系东端,西南部与新化的大熊山国家森林 公园相依偎,一条发源于大熊山、天吴山的一级支流麻溪贯穿全境,直达资江。麻溪曾有个暗流奔涌,深浅难测的"三门洞",由于麻溪流经此处水急滩险,洞市自然成为千百年来陆路、水路运输的终点和转运点,马帮、麻溪排帮因此而兴,商业集市因此而成,洞市也因此而得名。在旧时的中国地图上,湖南版块中可以没有"梅城"与"东坪"之地名,但一定会有"洞市",因为这里是四乡、五都,安化到新化、邵阳、云贵的必经要道。
洞市在历史上是一个大乡,在1995年乡镇合并时并入江南镇,成为江南镇的一个管区。现在洞市的旅游景点包括茶马古道、鹞子尖古道(缘奇桥、大坪歇伙铺、鹞子尖石板路、甘露亭、、爵公桥、洞市老街、贺氏宗祠、永锡桥、思贤桥、良佐茶栈、德和茶行、江南梁家码头、五福宫码头共30公里),古道上的茶文物及相关遗产类型丰富,遗存要素完整。其古茶园、古茶亭、古村落、古关隘、古集市、古宗祠、风雨廊桥、古籍、古茶行、古码头等,串连成了一个完整的茶叶产业链,它全面反映了古代湘西梅山产茶区,茶源地生产、茶叶运输、加工、贸易及市场管理诸多环节状况。洞市是古代安化重要的商道和茶道,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2019年3月11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发函,同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涉及我国的八个省份,其中,湖南推荐安化段有缘奇桥、鹞子尖古道、永锡桥、安化茶厂早期建筑、渠江大安村及茶园、唐家观古建筑群6处。鹞子尖古道、缘奇桥、永锡桥三处遗存点都在洞市管区境内。洞市管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水域资源:一级支流麻溪是资水之源,发源于大熊山、天吴山。麻溪溪水九曲连环,由多条小溪汇流而成,包括长溪、碧溪、龙溪、黄花溪、鹿马溪、竹林溪等等。麻溪溪水清澈,溪道中随处可见七亿年的冰碛岩;
2,农业资源:洞市管区因为地处雪峰山的东端,群山环绕,又有麻溪溪水的润泽,物产丰富,尤以茶叶而出名。洞市在明代为十一都的核心,到清代改制属一都,一都茶在安化黑茶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安化情况简介》中说:安化一都、三都之茶甚佳......洞市是安化黑茶迄今为止,唯一坚守制作黑茶,从没有断代的老产区。明清茶商收购安化黑毛茶,有“见洞市茶涨一级”之说,又称洞市茶为“娘子货”,足证作为安化黑茶主产区之一的洞市,其茶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洞市管区现在成立有多家农村合作社,已经开始发展茶叶、药材、黄花、水果、蜂蜜种养等农业产业。
3,森林资源;洞市管区森林覆盖面积达90%以上,名木古木很多,黄花溪村有86棵全国最美树王之一的1500年的梓叶槭。洞市境内生态环境平衡,空气负离子浓度值均超过1500个/cm3,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是康养宜居的首选之地;
4,文化资源。茶马古道、鹞子尖古道上的茶文物及相关遗产类型丰富,遗存要素完整:古茶园、古茶亭、古村落、古关隘、古集市、古宗祠、风雨廊桥、古籍、古茶行、古码头,见证了旧时洞市几百年来的繁华历史;
5,交通资源;洞市管区是安化、新化两县,安化县前后乡的交通要道,公路交通发展之后,长沙高速公路→安化或梅城(东梅公路)→洞市共230公里,需时约3小时;湘西凤凰(张家界)→新化→(高速连接线)大熊山森林公园→洞市共300公里,需时约4小时,交通便利。
洞市境内的主要景点介绍
1,鹞子尖古道:安化鹞子尖古道是指洞市老街-坐子坳-爵公桥-竹林溪-鹞子尖(甘露茶亭)-大坪里(古歇伙铺)-缘奇桥一段。它是连接安化前四乡、后五都(即“九乡”)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新化、安化后乡之间旧时南达邵陵(今邵阳市),北通朗州(今常德),鄂渚湘江(即武汉、长沙等地)的驿道、商道和茶道;更是明清以前过新化苏溪关,经湖南辰溪达现重庆酉阳进入四川的必经之道。自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至清咸丰年间安化红茶大量出口,这段古道成为交通茶乡内外、联结万里茶道的要冲,与晋赣等省茶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清代安化黑茶运往资江再通过水路外运的重要通道,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
古道尚保存十多华里青石板路。沿途有:乾隆三十九年青石板铺成的洞市老街、始建于乾隆三年的贺氏宗祠、江右商帮会馆万寿宫、坐子坳茶贸罚碑、乾隆三十年爵公桥、古村落牛田(牛田即今竹林湾,仅明代有陶链、陶廷弼、陶石城、陶守豫、陶承贲任知府或知县),竹林陶氏宗祠、嘉庆年陶澍(官至两江总督)与父子陶必铨诗文碑、道光十六年陶澍为鹞子尖茶亭捐田碑、乾隆五十年江右商帮摹崖石刻“募化众善举修石板大路”、大坪里古歇伙铺、康熙三十五年修造及多次复修的石拱桥缘奇桥、枫树坪牛官山、明代修建的朝阳庵及中国最美树王梓叶槭等历史及人文遗存。
2,茶马古道与水上茶马古道:在洞市管区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因旧时只有陆路和水路,必须穿过丛莽巉岩,穿过麻溪资水,穿过风雨廊桥,经洞庭出湖南,过武汉到洛阳,经长安越西域,最终到达欧洲、莫斯科。所以茶叶、土产外运不仅要人挑肩扛,更多的时候便是马驮;水路要借助舟楫之便,应运而生有了麻溪排帮。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麻溪排帮在宽穿行在这条古道之上,悠远的马铃,激昂的竹排山歌,时常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的上空。如今,茶马古道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廊桥仍在风雨之中屹立,竹排仍在清澈的溪流之上飘荡,这一切仿佛都在遥忆着洞市茶马历史的风景。
3,高城关山峡谷:关山自古以来,是当地人必须要守护的神山,所以备受世人所尊崇和保护。关山峡谷入口在响铃坡之下(响铃坡是在上高城的山坡路上,不管是人或马经过时,总能听见有“噔、噔、噔”奇怪空洞的回音,所以取名为“响铃坡”)。峡谷内古木参天、山高谷深,全长约2公里,谷底宽的地方有十多米,窄的地方三四米,峡谷深约100米,溪流西东走向,落差近200米。峡谷两岸多是断壁悬崖,刀削斧劈一般,岩壁上长有许多灌木、藤蔓、苔藓等各类植物,一年四季,色彩斑斓,鸟语花香;崖顶上参天古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将峡谷遮的严严实实,抬头仰望,天空只留下窄窄的一线。峡谷内巨石林立,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千奇百怪,无一不是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平坦地段潺潺流淌的溪水清澈见底,许多小鱼儿在这里欢快地游弋;陡峭之处瀑布飞溅,水流拍击着岩石常常发出非常清脆悦耳的乐声;清晨水雾缭绕峡谷,金色霞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映入谷内,景色更是美轮美奂。与其他许多峡谷相比,这里更秀美、更雄奇。它既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天然氧吧,又是炎炎夏日人们避暑的好去处,也是攀岩、溯溪的好所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休闲避暑、旅游观光,也招来众多户外驴友们前往体验。
4,缘奇桥:缘奇桥屹立在安化县江南镇中洞村黄花溪与新化县圳上镇杉山村沿溪交汇处。它不仅是安化茶乡古道从古县城梅城进入后乡鹞子尖古道的起点,同时也是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没有定官茶之前,川茶商来安化采购榷茶,及晋陕川三省茶商从四川越境私贩走辰酉古道,经新化苏溪关(同治新化县志记载:明嘉靖二十二年设苏溪茶税官厅)过缘奇桥,往来安化产茶区的必经之路。石桥最早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以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及民国初年都复修过。缘奇桥是安化目前发现建桥历史最久、碑刻记录保存最全、最精美的单拱石拱桥。缘奇桥全长24.1米,主桥拱跨9.9米,拱高7米,桥宽4.8米。东面引桥共18级台阶,其中17级台阶均为宽0.4米、高0.12米、长4.8米,最大一级台阶长7米、宽4.8米、高2米;西面桥头台阶5级再连青石板平台,平台临水面长19米、堤坎高5米,用凿得整齐方正的青条石砌成。平台旁有小青瓦砖木屋农舍各一栋,其中临桥的兼作茶亭(原屋为上世记八十年代火灾所毁)。另主桥面二边各置二块护栏条石,其中一块最长的护栏条石长3.9米、高0.61米、宽0.53米,重约4吨,亦可供行人作坐凳歇息。桥正中间两侧,分别镶嵌有“罗家桥”石匾,其中逆着沿溪水的石匾上方还刻有“丙子”两个小字。桥面上有多幅浮雕图案,都有其寓意。其中有三幅图案很有意思。一幅是在作为桥栏的巨型条石靠近沿溪上游一侧,雕有一条栩栩如生的“人面蜈蚣”;第二幅图案在东边桥头起始部位的右侧石块上面,雕有一幅如迷宫的“人形图案”;第三幅图案在东边桥头起始部位的左侧石块上面,雕有一只“飞蛾”图案。桥头上的“飞蛾” 图案在桥起始住置左边,与“人形图案”相对。桥是路的延续,桥头上的“飞蛾图案”有其特殊意义。飞蛾有一个习性就是夜间出来活动,它在探索飞行道路时,是靠月亮指引方向的。“月亮”在中国是表示大团圆、故乡情、思念的意思,有诗云“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桥头刻“飞蛾图案”寓意从这里来来去去,寻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过往行人,不要忘记家乡,记得回家!
5,大坪里歇伙铺:位于缘奇桥与鹞子尖之间山坳南北要道上。大坪里的地名来历是曾因新化安化二县发生边界纠纷,都到这地方进行大评道理而得名。从这里东进金家冲走朝阳庵达梅城;西走宋家冲可连石牛山古道。正因为该处是四方通道,大坪里至今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古歇伙铺,临溪的山边上有一排安化传统木结构店铺民居,廊道相连,小桥流水,古树相掩。其主要特征为小青瓦屋面,上下二层,前廊后庭,双层前檐,前廊跨度3至5米不等,留足2至3米宽人行道,外辟1米左右宽长廊全部铺设歇凉板(俗称懒板凳),后庭临廊道间为商铺,一般设在正厅旁,商铺后为主人家卧室,楼上房间大都设为歇伙铺;古道从民居前廊下通过,来往行旅商贾在翻过一座大山后,均在这里作短暂休息,安化人称“打尖”,遇夜会在此住宿一晚;一般有钱人都会住在歇伙铺内,挑夫们则在前廊座位上将就一晚。从歇伙铺前塌陷的青石台阶及一块乾隆五十年的复修路碑可看出当年这条古道十分繁忙。
6,最美树王梓叶槭:黄花溪金家冲及许家仑,古称大木溪,是鹞子尖古道去梅城的一条捷径要道,也是古代梅山蛮驻兵防守的重要关寨——小芙蓉寨。这里至今保存着古老青瓦木屋五、六栋,门前小桥流水,古树相掩。关山冲口处,有株生长在岩石上的梓叶槭,胸围达5米以上,树高39米,气势磅礴,冠似华盖,繁荫上千平方米;其树根龙盘虎踞,布满毛茸茸苔藓;粗壮的树干上满是岁月勾勒出的深深纹理,虬结的树枝像一只只壮硕的手掌伸向天空,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深沉,捧住了一大片蓝天。该树有1500年历史,是中国特有濒危树种,为中国最大梓叶槭王。2017年3月,中国林学会在全国范围开展“寻找最美树王”活动。依据树高、树冠和胸围(地围)、综合积点和历史文化内涵、树木的珍贵、珍稀程度、保护价值、奇特美观、树龄等评选条件,经过省级绿化委推荐,并经中国林学会专家评议、公开公示,评选出全国各地72棵古树作为72个树种的“最美树王”。这种千年梓叶槭与名满天下的黄山迎客松一道,榜上有名!
7,洞市老街:洞市古称“硐底”,又称“牛田”,地处安化正南部边缘,与新化圳上镇毗邻,为上下梅山中心分界处,自古就是边陲古镇。洞市老街由一条蜿延曲折的青石板街道和其两侧80余栋木结构房屋组成。青石古街南北走向,直通山顶坐子坳,南连鹞子尖古道、石牛山古道通梅城、邵阳、江西、广西、四川等地;北接永锡桥、濂溪界达江南通资江岸边。是古代安化从陆路通往境外进行商品贸易的重要通道,更是明万历年间之前,晋陕二省茶商经辰酉古道贩茶越境之通道。
8,贺氏宗祠:贺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清道光一十九年进行扩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竣工,耗时两年,费银百万;充分显示了当时贺氏家族的人力、财力和智慧。宗祠以设计协调,建构严谨、巍峨壮观、气势恢弘著称,是湖南安化现存最完整的典型的徽派建筑代表作。宗祠采用三进两天井加厢房跑马楼布局,屋基、阶沿和天井全用巨大条石砌成,青一色梓楠木屋柱,根根笔直圆挺,板壁为双面鼓皮与屋架整体扣压,近2000平米建筑,全用传统铆榫衔接,无一铁钉,密合天衣无缝,经近300年风雨,依然未动丝毫,实乃奇迹。
9,永锡风雨廊桥:桥名永锡。锡者,赐也。永锡,永远赐福过往的人们,赐福这块美丽、神秘的土地。永锡桥横跨麻溪,是安化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木构风雨廊桥。桥长83米,高13米,宽4.2米,有石墩5个,木桥亭34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主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渠架,两台三墩,棱形分水,六层鹊木,梁和鹊木都是整树,桥墩都是巨石垒成。永锡桥的《永锡桥志》上,对桥的建造及桥会的管理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说明,永锡桥是迄今为止,发现桥、碑刻、古籍保存完整的,全部由民间集资、兴建、管理、维护、修建的一个浩大的公益工程。
10,麻溪排帮:麻溪是安化资水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安化与新化交界的大熊山、天吴山,流经洞市管区全境。在旧时的洞市,没有公路,除茶马古道之外只有麻溪水路可行。各地茶商在洞市收购茶叶,并在当地进行黑毛茶与安化红茶加工包装后,部分由茶马古道运输,大部分由水路往外运,所以麻溪成了洞市茶叶向外运输的交通要道之一,麻溪排帮由此而兴起。但自从洞市通公路以后,排帮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的麻溪排帮景点位于江南镇茅坪村。
11,陶澍尚书第原为“陶氏宗祠”,始建于道光十六年,由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捐资修建。当时,陶澍在江西阅兵后回到家乡省亲告假一月,因需修筑三世祖祖坟,陶澍居住于此。陶澍尚书第大厅的正中悬挂着一块“绥疆锡祜”的匾,这块匾是陶澍六十诞辰时,由道光皇帝亲自书写御赐(绥是安抚的意思,疆即疆土,锡通赐,有赏赐、赐予的意思,祜即福气。意为陶澍镇守一方,给老百姓带来福气)。大厅的左边悬挂着一幅陶澍的画像,为“陶澍拈花微笑图”,此画是由清代著名的工笔画家张臬所作。画像的正上方有陶澍的一首自题诗:“平生未见先生笑,今日拈花喜欲盈。池馆香催桃汛稳,似闻河水已澄清”(根据这首自题诗来看,此画应该作于两江地区汛期过后,洪水得到治理,人们安居乐业,陶澍心情大好之时)。在画的右上角还加盖有六枚印章,分别是“江南江西总督关防”、“安徽巡抚兼提督御关防”、“提督江苏学政关防”、“ 江苏巡抚关防”、“巡视两淮盐课票御史之印”等。大厅的右边则是道光皇帝的画像(道光皇帝是陶澍的伯乐,陶澍是在道光皇帝的赏识下得到重用,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从一个翰林院的闲职到封疆大吏。而根据民间的野史传说,道光皇帝与陶澍的私交也非常好,好到连皇帝的家务事有时都请陶澍帮忙处理)。在房间里还摆放有祭台、八仙桌等物品,这些都是当年陶澍用过的原物,做工非常精美。
洞市本土原创公众号,洞市人自己的公众平台,
Hash:ffbb282c68c1bafa48ebb818c857c1f8d3d8c805
声明:此文由 生活在洞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