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寺庙遗址上,惊现国内为数不多的明代石坊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峨眉山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层峦叠嶂,横峰侧岭,深山幽谷,亭台楼阁,庙宇掩映,红墙内外,禅音袅袅,云雾飘缈。

近日,在峨眉后山,灵岩寺千年古刹遗址上,国内为数不多的明代石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峨眉山舍身崖下,山脚不远处高桥镇中学校园,有座青石牌坊,高约7米,巍然屹立,风雨侵蚀,苔痕历历。正面刻“敕赐禅林”四字,雍容典雅,“嘉靖辛卯春二月,给事中安磐书”,背面“祗园觉路”。

麒麟、白鹿、青狮、祥云荷花、兰草图案,依稀可辨。专家介绍,这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明代石坊,其工艺水平和史料价值不亚于北京十三陵的石坊。

《峨眉山志》记载:由唐至明,峨眉山佛教得到极大的发展,尽管有些曲折,灵岩寺也随之“螺旋式发展”。

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僧人本印重修灵岩寺,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二月落成,殿宇竟达48重,僧众千人,有骑马烧香、策马巡夜之,昔日辉煌可见一斑。成为国中大寺名驰中外,成为“西蜀第一大刹”。因有红莲溪萦绕于寺区之内,故俗称红莲寺。

真相被历史掩埋

当地流传一个传说,清康熙年间,灵岩寺有僧众千人。而这些僧人由于常年习武,个个武功高强。峨眉山武僧势力日益壮大的消息,传到了康熙的耳朵里。于是他专程来峨眉山一探究竟,结果,身陷灵岩寺。脱险后,康熙下令官兵围困灵岩寺,放火烧寺。结果,寺中千余僧众,除极少数逃生外,全部罹难,千年古寺也毁于一旦。

另一个解释:明末清初,明王朝的皇孙及将军隐藏红莲寺中,并以此为基地训练军队,开展“反清复明”活动,但在一场清剿中,僧众和寺院被清军烧掉。据说,火烧7天7夜不熄。因时间久远,真相被历史掩埋。

如今,千年古刹古灵岩寺早已不复存在,唯一留下的国内为数不多的明代石牌坊,成为历史的唯一见证。

传统十景之胜

灵岩寺遗址地处峨眉山的后山麓,相传为印度僧人宝掌结庐处,明代时灵岩寺殿宇四十八重,规模宏大,香火极旺,但历经数年战乱及年久失修,已全部毁坏。

然而在此的灵岩叠翠美景依旧。

在遗址上,向北眺望,迎面是一幅万山重叠的天然图画,青青山色由翠绿到黛青,到灰蓝、到灰白,层层深远开去,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的分界线,层次极为丰富,这正是“灵岩翠秀耸高台,遥望天门跌荡开”。

观赏佛光最佳地之一

佛光,世界自然奇观,乃峨眉山最神秘的景观之一。佛家认为是普贤菩萨向凡夫俗子显露真容,随缘应化,故又称“光相”和“宝光”。据传说,只有修道较深的高僧才能见到佛光,其实不然,只要环境条件具备,人人都能看到佛光。

峨眉山出现佛光奇观的次数最频,观看地方最多,可以在金顶、天门石、接引殿雷洞坪、灵岩寺观看。峨眉山佛光每年大约出现40-70次左右,月平均3-5次,多在雨后初晴的上午九点以后和阴雨初霁的傍晚五点以前出现。

如今,千年古刹古灵岩寺早已不复存在,唯一留下的国内为数不多的明代石牌坊,成为历史的唯一见证。预计,三年后,峨眉山中华文博园的建成,将再现峨眉山灵岩叠翠十景之胜。

Hash:43151873d94e5e3395d0480ffc9e6b2033421128

声明:此文由 峨眉山景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