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景迈山 探访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久远的古茶园

说起普洱茶,无人不知。

然而,你不一定知道景迈山。

景迈山,爱茶人士心中的圣山,那儿的古茶园产着全世界最好喝的普洱茶

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们经研究指出:景迈山古茶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是茶叶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

景迈山位于云南省的中缅边境上,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

景迈山海拔1000米至1700多米,年平均气温21.2摄氏度,山中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最适宜茶树的生长。

在景迈山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片全世界罕见的大面积人工栽培古茶林,这片古茶树林面积达2.8万亩,东西宽6.6公里,南北长10.2公里,海拨1400米,是普洱茶悠久历史的见证。

第一次前去景迈山古茶园。

像很多初上山的人一样,我们也迫不及待地询问:古茶林到底在哪?

进了茶林,眼前看到的是一片葱葱郁郁,有参天大树,也有低矮的小树,这与我印象中的以往见过的整整齐齐的茶园截然不同。

村民们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笑着告诉我们:景迈山的古茶林和其他地方的茶场茶园茶林不一样,这边茶林里不全是茶树,茶树们同山上原生古树们混生在一起。

古茶园里古木参天,粗壮的大树需两三人才能围抱,林荫下面是古茶树,有的古茶树自由伸展着枝干,高达五六米;有的古茶树虬枝盘曲,干如臂腕,也有两三米高

古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石斛螃蟹脚、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

地面多是蕨类植物,铺下绿色的毯子。

其中螃蟹脚是最有名气的,是景迈山古茶林独有的一种纯野生寄生物。

螃蟹脚据说只能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能找得到。

螃蟹脚不但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若常饮用还可防止血管硬化,市场价比古茶还要贵。

如今纯正的景迈螃蟹脚市场价格在3000-4500元/公斤。

各种动物、植物伴生,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为茶树提供了天然的的有机肥,动物和昆虫的多样性可以清除茶树病虫害。

因此,这里的古茶从不施用农药、化肥,多种生物造就了景迈普洱茶独有的景迈兰香,且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景迈山的古树茶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在人工栽培中并没有人为矮化。

树高,叶子在枝端,再加上茶树分散,这就造成了采茶的不易。一个熟练的采茶工爬上爬下,每天最多能采几斤茶。

在景迈山古茶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经常有七八十岁的老奶奶爬在树上采茶,朋友说这就是云南十八怪中的“老太太爬山比猴快”。

朋友继续解释着:云南生产茶叶,由于女人心灵手巧,体重轻盈,一般采茶的工作都是由女人来完成的。云南的茶树比较高,必须要趴到树上去采茶叶。久而久之,采茶的妇女都练就了一身爬树本领,爬树的速度也快的惊人,因此才有这老太爬树比猴快一说。

朋友还说,景迈山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老人长寿的较多,七八十岁的老人牙齿完好,眼明耳聪,记忆力好,还能参加生产劳动,和常年饮用古茶关系很大。

目前,古茶园的年产量平均每亩只出产10多公斤茶叶,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供不应求。

据《布朗族言志》和有关傣文史料记载,古茶林的驯化与栽培最早可追溯到佛历713年(公元180年),迄今已有1837年历史。

早在傣历600年(公元1139年)前,景迈大平掌就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嘎轰”。

明代以来,这里的茶叶已是孟连土司,乃至皇室贡品了。

景迈茶山的茶叶用笋叶和竹篮包装,由人背马驮,通过 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

其中一部分进入普洱府,作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另一部分绿茶则直接通过中缅边境的洛勐和打洛,进入缅甸,再销往东南亚各国。

文/图 纳兰小鱼

Hash:55569c918dec84c3c5ce7941c3b211d00628ad87

声明:此文由 纳兰小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