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博物馆让文明的血脉穿越时空

每座城市的博物馆连接着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命运、文化的窗口。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博物馆日,注定会与往年不同。由于受疫情防控影响,公众无法像往常那样实地到博物馆一游。而避免聚集和扎堆,以“云”游的方式参观博物馆,受到了公众的普遍青睐。值此之际,兰州日报·ZAKER兰州联合兰州市博物馆甘肃天庆博物馆和金城关文化博览园特别策划推出《文物悄悄话:这些宝贝在兰州》短视频系列。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延绵5000年中华文化,为我们留存下了难以计数的珍贵历史文物,这些珍贵文物向后世诉说着我们伟大的历史与文化。今年这个特殊的国际博物馆日,各地都启动了“云”游博物馆平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平台,唤醒那些沉睡、缄默的珍贵文物,“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它们尽可能多的在连接真实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获得展览展示,让更多的公众不再受疫情的影响,不再有时空的限制,踏入历史宝库,酣享文化盛宴,体验多维度的博物馆之旅。

“云”游博物馆,并不是博物馆日才出现的新现象。疫情防控期间,国内文博单位都采取了闭馆措施。虽然无法让观众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博物馆瑰宝的魅力,但很多文博机构都在推出“云展览”以鄕观者。据统计,从2月11日起,140余家国内及海外文博机构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云展览”;4月5日、6日,因疫情闭馆70多天的故宫博物院举行“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而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更多的文博单位打开了数字直播的窗口,这无疑会极大拓展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今后,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模式可望成为博物馆持续发展的破局之道。

“云观展”和在线直播,打破了实体博物馆时空限制,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观众都能通过直播或其他数字技术参观展览,同时,借助网络近乎无限的空间和多层次的传播方式,更多观众可以更为详尽的了解文物历史,细察平日难以靠近的作品。而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也得到进一步延伸,“博物馆+文创”有了新载体。尤其对许多中小博物馆而言,直播更利于彰显特色,扩大知名度和关注度。

丰富的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承载体,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是我们悠久文化的“存储卡”和“解码器”,为今日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着深厚营养。近年来,在文物传播领域,随着3D数字动画技术,VR、AR等技术的运用,众多深藏闺中的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展柜里的文物也由此“活”了起来。高科技手段,使历史文化遗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使我们有了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厚重的传统文化跳出穿越时空的舞步,“互联网+中华文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更多样、更迅捷地传播开来。

文物,不只是历史的沉淀、岁月的陈酿,更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文化血脉的传承。如今,通过网络把博物馆搬到“云端”,从国之重宝到民间遗珍,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更多人由此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也让心灵和生活都能感受传统脉搏,涵养文化自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

Hash:d691022e9c6aa9b60dadea04b13a41111fa14439

声明:此文由 光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