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中水探寻夜郎文化

威宁中水墓地遗址

中水墓地(局部)

  中水墓地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的毕节市威宁自治县中水镇新街村。1977年冬天,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的何凤桐先生在中水南端的梨园一带征集到数十件青铜器。1978年、1979年和2004年,贵州文物考古部门对中水墓地进行了三次发掘,共清理战国早期至东汉时期墓葬15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出土物特别是陶器器形独特,具有显著地域特色,成为我省继赫章可乐取得的夜郎考古重要成果。

威宁中水遗址出土“日利八千万”铭鱼形带钩

威宁中水遗址出土刻划符号陶瓶

  中水墓地包括红营盘和银子坛(早年叫梨园)两个相对独立的墓区,红营盘墓区位于东侧,共清理墓葬26座,全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圹狭长。随葬品少,种类单一。一座墓只随葬一至二件陶器或铜器,陶器一般放置在头端,铜兵器和装饰器放置在生前佩带部位。

威宁中水遗址出土柳叶形铜剑

威宁中水遗址出土镂空陶豆

  银子坛墓地位于红营盘墓地的西南侧,相距约400米。共清理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30余座,包括单人一次葬和多人二次合葬。单人一次葬葬式多为仰身,上肢和下肢摆放富于变化。上肢有直肢、内屈于胸、交叉等多种情况;下肢有直放和交叉等情况。多人二次合葬一墓内所葬个体在2~5人之间,并出现将颅骨置放在肢骨之上的捡骨二次葬现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墓地中还发现20座墓葬墓圹短小、入葬者的骨骼纤细,较明显是儿童墓葬。

威宁中水遗址出土牛头形带钩

威宁中水遗址出土蛇头形剑

  银子坛墓地出土器物有陶器、青铜器和铁器等。陶器主要是罐、瓶、豆组合,在相当多的陶罐、陶豆口沿内侧和陶瓶腹部,发现形态各异的刻划符号。青铜器有容器、兵器、生产工具和装饰器等。从出土物盾,部分墓葬出土有一定数量的滇文化器物。晚期墓葬汉文化因素增多,出土有西汉五铢钱等。墓地测年距今2500至2000年,其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期至西汉。

来源:多彩贵州网

Hash:732d0978d411a2eb81fe363058d0fa4eb0b48e6e

声明:此文由 多彩威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