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水下三十年 白河堡摩崖石刻露“真容”

近期,延庆白河堡水库持续向下游输水,水库水位不断降低,库中某崖壁上的一组摩崖石刻也渐渐露出水面。这是水库蓄水三十六年来,这组石刻首次“现身”。

据了解,白河堡水库丰水期蓄水量达6000多万立方米,经过几个月的输水,目前水库中仅剩余不足1000万立方米的水,大量输水让水位下降了16米,这也是摩崖石刻“重见天日”的直接原因。

记者跟随白河堡水库巡查员一同坐船开进水库中。船在一个被当地人称作“佛爷湾”的地方停下,刚“出水”不久的佛像就位于水边的粗粒花岗岩峭壁上。

这是三座连排佛像,每座佛像高约1.5米,宽约0.9米,左边和中间的佛像的轮廓已经模糊,最右边的佛像可清晰看出身形和姿态。佛像上方的石壁上,不规则分布着圆形或方形的凿孔,可以看出这里是经人工修饰过的。“我在白河堡水库工作8年了,以前水库放水,这组石刻从没有露出来,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顺着水库巡查员吕双利的指引,笔者发现石刻左下边水线处,还有几个字迹清晰可辨,目前,延庆区文物所正在对这组文字进行研究。

水流轻轻拂过石壁,这组令人着迷的摩崖石刻蕴含着怎样的故事?记者走访了延庆区文物所,在文物所档案中看到了1984年石刻还未入水时候的照片。“石刻所在的崖壁,在明代时是一座叫做靖安堡的城堡。在辽、金、元三代,这里曾是御道的一段,叫做黑谷路。元代尚佛,因此御道两侧有不少佛像石刻。”延庆区文物所副所长于海宽说,“从目前来看,可以推断出这组佛像最初是有一个外檐的,佛像石刻下方可能还有地面基础。”

此次水库露出的摩崖石刻不仅为延庆的文化遗产增添了新内容,同时也给延庆区水下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课题。目前,延庆区文物所正在研究这组石刻的保护方式,以求将这组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留存。

佛像入水三十余年,入水前后对比损坏程度并不十分严重,这也跟白河堡水库的优良水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白河堡水库库区实施退耕禁种,退出水库595米高程以下耕地,大力推进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同时通过联合区水务局水政执法大队、生态环境局监察执法大队、延庆公安分局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非法垂钓捕鱼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和警示教育。

对于本次露出水面的摩崖石刻,白河堡水库管理处也格外重视,白河堡水库水环境管护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占海说:“这组石刻出水后,我们也派人加强了巡视,对前来参观的游人进行劝返。同时,我们也会配合文物所做好相关保护工作,把这组石刻保留给子孙后代。”

内容来自北青网

转载责编:一动不动

Hash:4fb925495418838bdc48b349d18141692fa589bb

声明:此文由 长城小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