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名胜古迹

省(区)级保护的文物

(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发[1981]130号文件颁布

一、茅岭珓杯墩遗址

位于茅岭乡小陶村梁屋附近,是个海岛,由相连的两个小山丘组成,长150米,宽80米, 高出水面10多米, 形似一双“珓杯”,故称珓杯墩。该遗址是1959年7月由广东湛江专区 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 1960年4月经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考察鉴定,定为新石器时代晚 期贝丘遗址。1961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重点。1973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物馆曾先后几次派人采掘,遗物有剖贝石斧为多。1978年防城县按自治区文化厅的指示竖 碑保护,确定保护范围。

二、社山遗址

位于江平镇郊东村西南海边。遗址在高出海面约10多米的山丘上。山上有一社山,遗址 在社山东部隆起处,故名社山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1958年至1978年,广东、广西两省 (区)博物馆文物普查组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考察,采掘了夹砂绳纹陶片。磨制石斧。动物化石、 贝壳等。因而被确定为新石器时期晚期遗址,1983年立了保护标志。

三、潭蓬运河

位于江山乡潭蓬村西南,故名潭蓬运河,运河所流经之处,均为海石结构组成的丘陵地 带, 流经“仙人坳”,故又名“仙人垅”。运河东起仙人垅口,西至上松,全长2公里多。 运河中段西南壁上,刻有“成通九年(公元868年) 三月七日”字样,其底部刻有一行字体较 大的“新湖南军”字样,另一处刻有“元和三五作”。1981年北京大学宁夏大学及广西壮 族自治区博物馆考察组,曾先后到该现场考察,认为此运河是全国两大“仙人垅”之一。据 五代(后晋)人刘昀等撰的《旧唐书,高骈传》、宋人周去非(曾任桂林通判)的《岭外代答》 和孙光宪的《北梦琐言》所载,该运河最早辟于公元42年汉将马援南征时,因地处岩层无法 竣工。 到了公元864年, 唐朝高骈任都护管辖至此地, 再次率军募工开凿,凿通后名之为 “天威遥”。1983年8月已竖碑保护(详见本篇第二章江山旅游区)。

县级重点保护的文物点

一、白龙炮台

位于防城县江山半岛的末端。与江平镇尾村隔海相对。为清代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所建。分别座落在四个小山丘上,分四个炮台组成,东侧是龙骧、银坑两座,西侧是龙珍、 白龙两座,统称为白龙炮台。结构为海石条块砌,地下设有兵房,火药库,顶部为炮座发射 台。有掩蔽坑道沟通。遗址尚完好(详见本篇第二章江山旅游区)。

二、刘永福故居

位于那良镇圩边那营村。刘永福(1837—1917)是清末著名抗法英雄。其故居建于清光绪 二年(公元1876年)。主建筑为砖木结构,二进十间房屋,中有天井,两侧为厢房,有回廊相 通。屋檐以琉璃瓦装饰。

另有其母陈氏墓,位于其故居北面的那楼村虎岭上,葬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为 砖石结构,石刻墓碑。

三、石龟头炮台

位于企沙镇炮台村西海岸的石龟头山丘上,为海石条块砌筑,现仅存遗址。石龟头炮台 据守防城江出海口,与白龙炮台隔海相望,故有“龟蛇守水口”之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 (公元1717年)。

四、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东兴中越友谊公园内右侧的一个山丘上。是1958年经东兴县人民委员会与越南海 宁省政府商定,为纪念两国人民在解放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志士而建,碑文及烈士铭志用中文 越文刻制。碑正面竖文为“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五、陈汉东等六位烈士墓

位于东兴镇中越友谊公园内,陈汉东(1917—1945)原名黄木芬,广西苍梧人,1937年参 加中国共产党。 是1945年6月防城县那良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任钦防华侨抗日游击大 队党代表兼参谋长, 于1945年6月底同敌人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1959年移葬于东兴镇中 越友谊公园南侧一个小山上,墓碑上刻有“陈汉东烈士合葬墓”。其余5名烈士情况不详。

六、杨瑞山墓

位于光坡乡栏冲村大坪岭上。杨瑞山(? 一1899),附城乡城东村扫把岭老虎坜人,是清 末抗法名将、萃军首领冯子材部下的一名骁将。中法战争(公元1885年)中,他在凭样,靖西 等战场上英勇杀敌,屡建功勋。该墓是1937年初从防城扫把岭移葬到光坡乡栏冲村大坪岭上 的。

以上6处文物保护点,均于1986年4月竖立了保护碑志。

普通保护单位级别的文物点

伏波庙:位于附城乡鲤鱼江村公所大村。为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所建。

伏波将军马援南下平叛途经防城,曾在古树参天的鲤鱼江村口屯小憩。后人在此地建起 一间庙宇。门庭横匾书:清湖境。上联:清静神威通八索,下联:湖光山色千秋。庙内正 中塑有伏波将军的威武形象。每逢节日当地群众都来参拜,以示纪念。

解放后,人们为了确切地表达建立此庙的用意,把横匾改为:伏波庙。上联:伏虎降龙 通八索,下联:波平浪静鉴千秋。

观音庙:位于防城镇防城江南龟山顶。建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为防城 旧八景之一的“灵峰古寺”。1989年10月群众集资重新修建。 。

三都书院遗址 位于防城镇中山路,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现改为 防城中学宿舍。

防城水师营地遗址。位于附城乡水营村的造船厂(水营村因此得名)。建于明末清 初年间。

皇帝沟。座落于光坡乡沙港村,距县城17公里。相传明末清初,明将杨义被清兵 追赶逃到此地,自立为王,称杨王,建有王城和王殿,并开凿了一条运河,后人称为“皇帝 沟”。这条运河东从钦州龙门附近的生牛岭嘴起,西至光坡乡的【土並】基窝止,全长约12 公里,面阔18至20米,底宽8米,深4米左右。运河开通以后,可以把东面的龙门海与西面的 暗埠口江沟通既缩短航运路程,又避开了海面风浪,后因清兵进攻。此运河尚有半公里未开 凿完成,而杨义即仓惶逃往他处,不知所终。皇帝沟则由群众填塞作田,只留下一条运河遗 址。

慰慈救济院遗址 位于防城镇教育路尾县中医院院址。原院为陈济棠先生1935 年捐资所建,以“告慰慈母”之意而命名。1958年起将原建筑逐步拆除改建。现尚存陈济棠 撰文的石碑。

军统特务茅坡训练班旧址。位于马路镇茅坡小学。1927年,陈济棠先生为故乡 派捐兴建思罗学校。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海外部在 此办过三个月的特务训练班,120多名学员多为越北的华侨青年。

疏鲁日本侵略军登陆遗址。位于企沙镇板察村公所南临海的疏鲁村。1939年11 月15日,凌晨日军由此登陆,入侵县城。后日军在此用木头筑码头、搭临时兵房。现在只有 海滩一片。

平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平旺乡政府驻地西南面的腰岭。始建于1951年2月, 1963年重修。

罗浮教堂。位于东兴镇楠木山村公所罗浮村,建于1849年,为哥特式建筑。

三德教堂。位于东兴镇竹山村十八队,建于1850年,为券拱式建筑。

恒望教堂。位于江平镇中心小学旁边,建于1854年,为哥特式建筑。

此外,还有十万山中的平隆山瀑布龙潭瀑布,板典温泉京族尾岛等多处胜景,可供 游客观赏。

史方志

Hash:bf5c22fd5cb0d6c07122940535cd64b50dd8dfec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