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讲堂 | 煌煌东郡 灿灿吉金——濮阳市博物馆馆藏汉代青铜器赏析

本期文物

煌煌东郡 灿灿吉金——濮阳市博物馆馆藏汉代青铜器赏析

公元前216年,秦置东郡,郡治濮阳县,范围包括河南省东北部山东西部,汉袭秦制为东郡治所。汉代的东郡由乱到治,休养生息,重农桑,治河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曾一度达到“人给家足”的繁荣景象,从濮阳地区汉墓出土青铜器可见一斑。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是汉代青铜器最发达的时期,也是汉代青铜器新风格最终形成的时期。最多见的青铜用器是鼎、壶、钫、尊、熨斗、带钩、铜镜,还有许多创新的器种,主要有灯、博山炉、熨斗、漏壶等。

铜钫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通高38厘米,口边长10.9厘米,足边长12.3厘米

1983年濮阳县马庄遗址发掘出土。

敞口方唇,束颈,弧腹,高圈足,两侧置对称铺首衔环。

铜壶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高44.2厘米,口径17.6厘米,底径21厘米

1983年濮阳县马庄遗址墓葬出土

敞口,束颈,鼓腹,高圈足。肩部、腹中部、腹下部各有三周凸弦纹。肩部置对称铺首衔环,环为活口,系穿入对合而成。壶口内壁残留细密的蔑纹痕迹,推测下葬时壶口以蔑编物裹成圆球用以盖塞。

铜提梁壶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通高23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18厘米

2010年濮阳市华龙区杨干城南征集

直口带盖,盖面较平,盖上有一圆钮,高领,丰肩,鼓腹,圜底,下置三兽足。桥型提梁两端呈龙首状,铁链连于壶肩,已锈断。两侧置对称双环。出土时壶内盛有液体,中国科学院北京质谱中心对该液体的监测数据显示,该液体属于酒类成分。

鎏金兽形铜镇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直径7.1厘米,高4厘米

1983年濮阳市马庄遗址出土

铜镇一组四枚,大小、形制相同。在一薄圆基盘上踡卧一虎形兽,兽身踡曲,头尾相叠。表面鎏金,现大部分已脱落。

星云纹铜镜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直径17.6厘米,厚0.6厘米

1983年濮阳市马庄遗址墓葬出土

整体圆形,连峰式钮,钮座外为内向十六连弧纹,主题纹饰为数目不等的小乳钉,用曲线相连,其形状很像天文星象图,故习称星云纹。边缘亦作内向十六连弧纹,与中心钮座外的连弧纹相对应。

双耳带盖铜鼎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通高27.3厘米,直径27厘米

2010年濮阳市华龙区杨干城南墓葬出土

敛口,鼓腹,圜底,下置三足,足部刻有纹饰。口沿外侧置双立耳外翻,腹中部附加一周凸沿。鼎有盖,盖面为覆盘状,上饰三立兽。

END

素材:保管部

音频:社教部

排版:办公室

点一下在看再走吧

Hash:ee8be84c947d404b92e4db8e948ad05be024a212

声明:此文由 濮阳市博物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