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深耕本土红色资源 打造家门口的“红色打卡地”

近年来,奉新县红色教育基地举办了多个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示范培训班,“学习+体验”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家门口的红色教育基地逐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红色打卡地”。

凝聚红色力量,让红色引擎“强起来”

奉新县委高度重视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认真研究出台工作方案,成立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领衔推进“十个一”工作,即“编写一本红色教育读本、开发一套红色精品课程、拍摄一部红色宣传短片、编导一部红色情景剧、选拔培训一支红色讲解员队伍、创作一批优秀红色诗歌和歌曲、推出一系列红色研学线路、新建提升一批红色教学点和设施、打造一批红色民宿、挖掘一批红色体验项目”。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推进落实。

整合县财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发展专项资金400万元,由红色名村入股县发投集团,用于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由县发投又以固定分红方式,重点扶持红色名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国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整合县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资金等600余万元,用于当地红色产业发展、红色教育服务中心建设和革命旧址村组周边环境整治。

深挖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依托全省第一批红色名村——西塔村,挖掘整合红色资源,精选出保存完好、可供参观的红色遗址、遗存,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布展的要求,对红色旧址进行整修,对硬件环境和展览内容进行提升,提高基地瞻仰参观承载能力。

从组织、宣传、史志、文联、党校、中小学校、残联等单位抽调精干人员成立课程开发团队,开发红色教育课程和微党课14个。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旧址布设主题陈列馆5个,使参观人员对当年革命斗争史有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

深入挖掘革命战争年代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红色史料,收集、整理民间流传的红色故事,完成《奉新人民革命史》《彭家伦传》等史料的翻录,推出石溪苏维埃旧址、百丈红色茶坑等红色教育宣传片,让红色故事口口相传。

在村组干部、当地老人、中小学生中培养红色讲解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全县146个行政村大学生专职村干全覆盖优势,从中选拔培育20名“金牌红色讲解员”,组建奉新县第一支“红色讲解员”队伍,由奉新县委组织部统一培训管理上岗,向所有前来参观人员义务宣讲红色故事。通过制定业务培训计划,邀请党史专家、金牌讲解员现场授课和外出参观学习,以党史知识为基础,辅以讲解礼仪和讲解技巧,全面提升红色讲解员的素质能力。

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教育“火起来”

基地现有红色教育服务中心及修铜宜奉革命烈士纪念碑、修铜宜奉边暴动委员会旧址、红军桥、石溪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十七师师部驻地旧址、湘鄂赣省委省苏临时驻地旧址(上柏庄)、红军路(长茅岗茶园古道)等多个现场教学点。遵循科学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对全县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串点成线,科学规划可看、可行、可讲、可学,推出3条红色研学线路。今年6月揭牌至今,通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就近、就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全县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点和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点。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综合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视频教学等形式,策划开展穿红军装、看红色电影、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吃红军餐等系列活动,让广大学员亲身体验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和百折不挠的革命历程。

奉新县红色教育基地逐渐成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奉新县充分利用红色名村优势,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让红色名村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截至10月底,仅红色教育基地已吸引1万多人前来参观学习,承办11个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带动周边居民人均增收3.2万元。推动村级集体经发展,省级红色名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均突破10万元。

供稿:奉新县委组织部

分享+在看 ,请点这里 ↓ ↓ ↓

Hash:6ee019871c2bfeadb51442a84d4617f2cc0d490f

声明:此文由 东南沿海消息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