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有位将军为保城池而自刎,后人说他“背信却不弃义”

战国时代,曾经有这样一个人,背信却不弃义,死后被两国按照上卿的礼仪安葬,传奇一生。巴蔓子将军墓是一座传闻已久的古墓清朝至今,先后修补了5次,但争论依然没有停息:有人说巴蔓子的头葬在湖北,身子在重庆,具体位置无法查询,这里只埋葬了他的衣冠;还有人认为,具体史料越来越少,没有人知道巴蔓子长成什么样子,平时穿什么衣服,拿什么兵器,因此,他已虚化成一个传说。

巴蔓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七星莲花池渝海大厦下方(上海一百旁的家具店负一楼)墓地为拱形石洞,面积约20平方米。墓由石条砌成六角形,棱高约1米。顶为圆形,以三合灰封砌。正面嵌青峡石碑,现存墓碑为民国荣县但懋辛题,曰“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

墓室及墓碑等风化现象严重。隐约能看出墓呈六边形,全部石封。正中墓碑上篆书东周巴将军蔓子墓,上款中华民国十一年二月吉旦,下款荣县但懋辛题。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时期,有本《蜀中名胜记》上这样描述墓室所在的七星岗:“郡学后莲花坝,有石磷石虎,相传为巴王冢。” 后来发现了一些随葬物品,证明埋葬的不是国王,而是将军,因此这里也被老百姓叫做了将军坟。

巴曼子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巴国的将军。生于东周末年的临江城,巴蔓子为保城池而自刎,后人念其忠诚,改临江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巴蔓子刎首留城处的古城墙位于县城东门,现依然可见。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身首异处,而能由两国交战以“上卿”或“诸侯”之礼为举哀或安葬的将军从古至今只有两位,一位是三国时代的关羽,一位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巴蔓子。

现重庆巴县双忠祠有一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双国士”即指巴蔓子将军和秦良玉(巴蔓子,战国时代中后期人,巴国将军;秦良玉,明朝四川忠县人,明朝末期著名的抗清女将军)。

据《华阳国志·巴志》载:东周末期,巴国将军蔓子求楚国出兵平内乱,许诺以三座城池相谢。乱既平,巴蔓子不忍国家割让城池,“乃自刎以头授楚使”,请向楚王致歉。楚王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亦以上卿礼葬其身”。有诗赞其事曰:“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

巴蔓子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历代皆有所修葺。现存巴蔓子墓重建于年。现存墓碑为民国初荣县但懋辛题,曰“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

Hash:9c39afa39724d02102c96e80d07c20609f4b3bfb

声明:此文由 捞史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