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宁:九女山下的父女们
九女山下的父女们
谷圭村杨家九女之六女杨杏花撰文
在豫西洛宁县洛河南岸九女山脚下,有一个庄严美丽的村庄,这个村庄地势比较高, 所以人们都称它“谷圭村”,这就是生我养我的豫西山区——我那可爱的家乡。
我自幼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山旮旯里长大, 我父母没有男孩,可他们有着天生丽质、一个个出落得如花似玉, 身村窈窕,而聪明伶俐的九个女儿。当时正处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方圆几百里的人们为此都震惊不已,人们议论纷纷、啧啧称奇。不少人都说我父亲这一生为人积德行善,精诚所至,是老天爷显灵,赏赐给他的福气。还有不少人说:好多年前有一位南蛮子仙人在此路过,借地歇息,看上了谷圭这块风水宝地,留恋不舍,在此小住下来,并言道:这谷圭村背靠九女山,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是块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并断言道:“神灵显出征兆,此地不久必有九天仙女下凡转世人间的旨意。”在当时,这地方人们听说后,如雷贯耳,大惊小怪,在此敲锣打鼓庆贺感谢上苍,震动了整个豫西山区,人们顶礼膜拜,随后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在整个像西山区传开了。要说也奇怪,谁也没有预料到没过多少年,时过境迁,到了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这块地面真的应验了南蛮子仙人的预言,在豫四山区远近闻名的凤水宝地谷圭村里真的幸福地出生了九姐味。当时在这远近几百里的豫西山区人们为此啧啧叫绝,惊喜不已,九女山的话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但到此人们谁也没有搞明白,此事到底是巧合,还是南蛮子仙人的神明显灵,九女星转世人间,直到如今,此事还没一个人说的清楚。
仙也罢,人也好,无可厚非。反正我家九姐妹大部分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都是唱着“东方红”和“社会主义好”的歌曲长大的。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无比崇拜共产党、热爱新社会主义新中国,无比感谢生我养我的豫西山区洛宁县谷圭村和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记得幼小时父亲常对我们讲:“没有共产党,你们九姐妹就没有一个能上学学知识,没有新社会,你们姐妹就没有今天。”
在那解放初期的五十年代,人们在深受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下,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人们认为女孩不能传宗接代,顶门立户。在当地人流传着:“能要一个跋脚儿,不要十个桃花女”的说法。再加上我们国家当时经济萧条,物质匮乏,人们生活还比较贫穷,把自己亲生下的女孩送人的大有人在,还有把女儿丢在野地里的自生自灭的也大有人在,当时人们思想落后,对生男生女有着根深蒂固的看法。可我那聪明、睿智的父亲,他对新中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独具慧眼,以万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看好了新中国新社会,所以他当时以乐观无比的态度高兴兴的接纳了我们九姐妹。当时不管人们怎样说,怎样看,他都无动于衷,对九个姐妹都如获至宝,倍加爱惜,他说不管吃糠咽菜,也不会丢弃任何一个女孩。我们家是大家族,我大伯大娘们也是出于好心,多次劝我父亲把两个小妹妹送个好人家逃命,免得跟着我父母遭罪。
可我那倔强的父亲则总是摔出一句话: “哪怕我逃荒要饭,一个也不会送人,再难我也要把她们养活大。”父亲胸有成竹地说:“现在世道变了,是新社会,是共产党打下的天下,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提倡妇女解放,提拔妇女干部,要求男女平等,在军队里听说有好多妇女干部,听说八路军里有个叫李贞是女将军呢,贺龙元帅的一个姐姐和 一个妹妹都在部队里领兵打仗呢。”当时我通达世事的父亲,一席合情合理的话说得我大伯大娘们,无言以对直摇头。
记得我七岁时,我的小妹妹出生那天,我父亲老早就请来两个接生婆大娘来给我妈接生。邻居婶子大娘来了好多,山里人厚道,邻居们有事都互相关照帮忙。院子里来的人越来越多,连窗台边也挤满了人。有的人是想到我们今天已有八个女孩子了,我父亲平时爱积德行善,想这回该来个男孩儿。有的人咬着南蛮子仙人的那句话,不免心里揣摩着:这回是否真的九仙女下凡转世人间了,所以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都在急不可奈的等待着奇迹发生,都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可时间不长,屋子里便传来婴儿呱呱坠地的哭声......
这时屋里接生的两个大娘慌忙地趴到跟前一瞧—— 又是个女婴,倒吸一口凉气,浑身凉了半截儿,两手也不听使唤了,两个人相互瞧一下直摇头, 心里想这真奇怪: 咋怕啥来啥.....两人泄气得无法向我父亲报信交代,这时早等在外边看热闹的人也等急了,婴儿落地半天了,老不见屋里人回音儿,都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这时我那满头大开的父亲早都听见小孩的啼哭声,他心里明白了大半。父亲在窗子外边高声幽默地喊道:“二位嫂子辛苦半天了,赶快出来洗洗手,歇歇吧,我告诉你们:咱已有八个闺女了,正好凑一桌,还差一个端盘子的,你们快告诉我,这回送子娘娘是不是又给咱送来了一个端盘子的? “说完老父亲在窗子外面爽朗地大笑起来......。
屋子里两位接生大娘听到这话后松了一口气,在屋子人里忍俊不禁地呵呵笑起来,院子里的大娘大婶见这情景也都跟着笑起来......我那多日来受着双重痛苦的母亲在床上也破涕为笑了。我那心宽量大的父亲真是世间罕见呀! 后来有关父亲的佳话便在豫西人中传开了。当时不少重男轻女的父母们为此也深受感触,这教育了不少重男轻女的年轻夫妇们,想来我父亲感人的行为真是令人可敬可赞呀!
在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方圆几百里的人都知道河南豫西山区的洛宁县有座九女山,九女山下真的如南蛮子仙人所说的,真的是九仙女转世人间了,生出这九姐妹。人们当时奔走相告,议论纷纷,人来人往,登门拜访,一时搞得我家门庭若市。有的是来收养孩子的,有的是来看热闹的,也有不少人想到我家孩子多,怕缺衣少食,大人受累、小孩受苦来送衣物的。有的是从几十里外来的,有的是几百里远道而来的,都是告求要领养孩子的,这时心慈面软的父亲他舍不得将亲生孩子送人,又怕伤了别人家面子,他苦思冥想权衡了半天,他说孩子是亲骨肉,咋能随便送给别人。于是他当机立断,拿出来个绝招,马上给老九取名叫杨香花,又直呼老八杨妙花,并号召全家人从今往后老八、老九直呼其名,意思是老九来的香、老八来的妙,挺招人待见。
当时山村里消息闭塞,平时没有什么好奇的和好玩的,人们日子过得枯燥,寂寞的如同一潭死水,每天总是周而复始地送日头、迎月亮的打发时光。可是我们村里有位青年小伙子,是我的书成哥,他不但有文化,而且聪明能干、性格开朗,平时总爱唱山歌和唱戏,还会自编自唱顺口溜、说快板,村里大人孩子很喜欢他,他能天天给山里人带来快乐。
此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经常读书看报,国内新闻、国际形势他知道的很多,常给山里人说新闻和山外面的新鲜事,是我们山里人中的活跃人物。聪明而善解人意的书成哥听人说我父亲这些天为不少人想来领养我们小妹的事很煎熬,寝食难安,并听人们说我父亲给两个小妹妹起名字的事,他心里一下子全明白了。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马上从衣兜里掏出小竹板,大声唱起他刚编的顺口溜,只见他大声唱道:
“ 小竹板,响连天,九仙女下凡到人间。
嘿嘿,到人间,震撼豫西洛宁县,个个貌美如天仙。
风水宝地谷圭原,如今又添一奇观。
八姐九妹小天仙,看他谁人敢诉散。
一个香来一个妙,看他何人敢来要,敢来要!.....”
足管多谋的书成哥唱完顺口溜后,自鸣得意,又仰天大笑一阵子,拍拍胸脯,胸有成竹地说道,“这下我这两个漂亮的小妹,没人敢来要了”。此话一点不假,这一招可真灵验,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来要我二位小妹了,并且家乡有文采的人们还送了父亲一个“幽默大师”的雅号。
曾记得那是1961年,我们家就有五个姐妹在上学,父母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我父亲天天下地干庄稼活儿,经常上山拾柴火、刨药材、采山果上街卖。院子里的泡桐树都卖光了,全家人连鸡蛋都舍不得吃,鸡蛋都让家人招待客人,和换盐买煤油用了。我母亲天天起五更,睡半夜,纺棉花、织花布,拿到街上卖钱,剩下有毛病的就给我们做衣服。不管家里再困难,父母一心供我们上学,父亲总说上学是条光明的路,长大了你们就知道了。别看你们是女孩,我和你妈就是再困难也要供你们上学。
当时村里有不少人劝我父亲说: 你养这么多闺女,一个个都供她们上学,闺女长大了还不是人家的人,看你们日子过得够因难了,你让他们上那么多学干嘛?
父亲心里明白大家这都是出于善意。因他向来看重文化,他本人天资聪明。可是他生不逢时,从小父母双亡,没有上几年学,所以他重视子女学文化,不辞辛苦地供我们姊妹上学。
记得1961年,我那品学兼优的四姐高中毕业后,高考只差二分没被大学录取,四姐很伤心哭了好几场......县文教局知道后,就给我家来了通知,让四姐到县城中学当老师。我们村支书,大队长听说这事后,亲自登门拜访,想让四姐留在村里教书。再说县城中学当然比村小学各方面条件都优越得多,四姐正在左右思量、举棋不定时,我那一向爱要面子的父亲点头答应了村支书、大队长,为此四姐伤心了一阵子......
父亲左右为难,但已经说出口的话无法收回了,无可奈何。父亲对我四姐说:“ 你是咱们村的女秀才,在学校你是优等生,这我都明白。你姐妹八九个,现在咱家还有5个学生,这些年村里给咱家减免了不少学费。咱家十几口人,年年都是缺粮户,大队、生产队年年照顾咱,说句良心话,你们都是咱村大叔大伯给养活大的,要不是新社会,你们连一个字也不会认识,更不用说上高中、当老师了......咱应该给咱山村人出点力了,报答报答咱山里大叔大伯的恩情一点都不为过,教咱山村里孩子念书。......”父亲一席话感动得四姐直流泪,点头答应了。
四姐于是在山村里教起书来,这一教就是好几年......
1962年我那含辛茹苦、操劳一生的母亲,因积劳成疾、不幸患重病而猝然去世,时年仅49岁。这个沉重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就好像头上的一片天塌了。时年我正上初二,第二年我就辍学了,此后在家务农、做家务,做饭、推磨、挑水、纺花、织布,帮父亲分担着家庭的重担。那时除大姐已出嫁,还经常回来照顾娘家外,其余多数姊妹都在上学,只有父亲一个劳力在种地务农,花钱的地方也不少,经济上的困难可想而知。但父亲很勤老能干,能吃苦,干活有条理,他克服重重困难,支持几个女儿继续上学,以便将来能有个好前程,改变命运。
六十年代初,国家遭受着自然灾害,又逢苏联逼债,生活非常艰难。山村的人们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连地里的 野菜、树叶都成为人们的主食......
人们下地干活时肚里饿得慌,腿发软,饥饿难忍,连平时很规矩的人也不规距了。就在地里啃玉米穗, 扒生红薯大口大口地吃,麦快熟时揉麦穗往嘴里添,奇怪的是吃下去肚子照样舒服,也不拉肚子,而顶饥顶饿。我也有几次饥饿难忍,但我们不敢,因为我们害怕我那位严厉呆板的父亲惩治我们。所以我们强忍着,没敢偷吃过生产队的生玉米、麦子,父亲一向对我们姐妹严教,认真负责......
他经常对我们讲:我这些闺女走出去都得给我规规矩矩,端来直走,走过去得让别人说像样,不能让旁人说咱个不字。
小时候的我,脾气有点倔强,爱认死理,总认为父亲对我们严厉,武断,古板......我多次恨过父亲,总是敢怒不敢言。父亲一天对我说:“你别很我, 等你长大了,通事理了,你就会懂得我了。”
在那困苦的日子里,我们家养了一头猪,那头猪到我们家可真没有吃上啥好东西,吃的尽是树叶,野菜和秕糠。人都饥肠辘辘,吃了上顿愁下顿......这时妈妈成天哄着我们下地挖野菜,采树叶让猪吃。说等猪长大了好卖钱,过年给我们每个人做件花棉袄......
可那时人们还都饿肚子, 地里能吃的野菜,野草,树叶都让人煮熟当粮食吃了,当时野地里也无草可挖。那头猪养了好几个月,还瘦得皮包骨头,就是不长膘。无奈不到春节,父亲就把它赶到街上给卖了,只卖了二十八元钱。父亲揣者这点钱,不知该昨花,一分也不敢动。 因为春节临近,家里人口大,缺这少那,该买的东西太多了。
我父亲还没来得及去买,可那天我五叔的儿子青林哥急匆匆地来到我家,说他父亲有了急病,得马上去医院急救,当时他手里很缺钱,急需要一些钱。父亲听说后连忙把卖猪的钱把掏出了只留下几张零票,把那二十元全部给了青林,并催青林赶紧把我五叔拉到医院去治病。
所以,我们姐妹过年也没得穿上花棉沃,我们也没有哭闹。善解人意的母亲怕我们因为没穿上新棉袄难过,就耐心地对我们说:“你五叔家拿走 了钱,那可是救命钱。你们都是学生了,也该懂事了,人这辈子谁不用谁,谁能没灾没难。人多做好事,老天爷在天上看着呢。人做的善事越多,老天爷会赏赐他更多更多的......我明年过年一定给你们每人做一件更好的花棉初......”小孩子天真幼稚,我们听了母亲这些话,心里暖融融的。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只想着对人们多做好事,老天爷总会赏赐我更多更多的。从此我不再认为我父母们太憨又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父母亲做的,那叫乐善好施,周济乡邻,大公无私。
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的一个表哥是我三姨的儿子,在我们村上了好多年的学,衣食住行都在我们家,当时我们家是大人口,每天八九口人吃饭,还有好几个学生,我母亲一天忙得不可开交,非常劳累。而三姨家就表哥一个孩子,为什么还送到我们家上学,一上好几年。后来我听大人们讲,三姨家村子小而闭塞,学校设施差,只有两个老师任教。而我们是大村寨,学校设施好,而且师资力量 雄厚,因当时我父母想到三姨家只有一个儿子,怕我表哥学不到东西影响学业,才特地提出让表哥来我们村上学了,表哥学习用功,以最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当时最有名的济汴中学,后来表哥一举成名,成了有用之才,到城里高中教书,当时三姨夫感激不尽,并说我父母爱吃亏、行善,成人之美,父亲欣慰了许多,他们感觉到很快乐和幸福,这幸福是地位金钱所不能给的。
一向高风亮节、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父亲,如今离开我们有二十多年了。每每想起他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我总是认为犹如昨天一样, 让人挥之不去,记忆犹新,像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出现在我眼前,他一生做的善事、好事多得无法形容,那筒直就像滴溜溜的葡萄倒挂满架,顺手一伸就能抓它一大把.......
父亲的一 生时刻都是在心中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事事处处都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父亲七岁时就父母双亡了,成了孤儿,寄居在亲威家,他们轮流抚养他长大成人。父亲爱劳动,干活总靠前。谅解人,谦让人,一生与人无争, 与世无怨,心里总装着别人,包括邻居和三亲六故、大人小孩都从心里喜欢他。
后来不少人讲: 青年时的父亲聪明能干,乐于助人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心里善待他人,谁有困难就帮谁,唯独不顾自己。
在当今八十年代,我们家生活彻底摆脱了贫困,父亲的九个女儿中只有大女儿在家赡养老人外,其余八个女儿都在外地参加了工作。当时父亲的名字和所做的事迹在豫西山区是无人不晓,劳苦一生的父亲成了当地闻名的有钱人。在外地工作的八个姑娘每月都轮流给父亲寄钱,孝敬老人,当地人无不羡慕,人们都不禁啧啧连声都说我父亲有福气,夸我们几个姐妹孝顺。连当时邮递员也说父亲大福大贵......人们都说要是父亲是九个儿子,这会早该一站如洗了。
父亲每次收到女儿们的汇款,心里总是乐不可支,只想双手合十,感谢上苍,感谢新中国, 感谢共产党。他常对人讲:他此生的福气是新社会给的,心里装着满满的高兴和喜悦,他这种喜悦是非金钱所能买,非地位所能换来的。
他心里明白只有共产党,他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是没有新中国,他九个女儿,一个也不会上学识字、有文化,他老人家养活这么多闺女,会穷得叮当响。他做梦也没想到:养了这群姑娘,现在手头里财源滚滚,上个月的钱没花完,下个月就又有人寄来了。他怀揣着这些钱如鱼得水。况且用起来由他自由支配,他把这笔钱小的留给自己花外,多半送给他心目中应该帮的人,急需要的人。他心目中该送的人就是那些孤儿寡母、五保户老人缺衣少食的乡亲,老弱病残的人,也送给那些缺钱买书本和铅笔的小儿郎们。
每次他分配完这钱时,心中觉得无比快活,犹如喝了一杯蜂蜜水。他高兴地哼着小曲,这种快乐与他不一样心思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不管哪个女儿回家乡,都是满载而归: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因为女儿们太了解她们有个乐善好施的父亲,每次从外地回来带的东西都送给左邻右舍,再多也不够父亲给乡亲们分,因此女儿们有了经验,为了让父亲高 兴,刚进门就先给父亲一些钱, 让父亲再上街随心所欲买点糕点、糖果合在一块儿,让父亲高高兴兴地心满意足的分给乡亲们。
一向独具慧眼看透世事的父亲,感谢共产党,热爱中国,热爱中华锦绣大地,想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
女儿们为了圆父亲的梦,在父亲晚年七十多岁高龄,让父亲几次坐飞机,渡轮船周游过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长江三峡、山城重庆、古城西安、东京汴梁,还多次游历过洛阳郑州等地,转悠了大半个中国的名山大川,圆了父亲多年的梦,女儿们心里得到了些许安慰。
年华易老, 岁月如梭。眨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往事如梦如烟,历历在目,萦绕心间,常挥之不去。每逢此时,我就喉咙哽咽,潸然泪下,百感交集。啊!我的故乡,我的亲人呀,不知何时我才能回到阔别多年的放乡,与昔日的亲人们再度相逢、欢聚一堂。我多想再回到几十年前,去追寻我昔日的梦和美好的时光啊!
父爱如山
——读《九女山下的父女们》有感
鲁修平
文章通过一个真实的家庭,揭示了因地貌的传说而延伸到的“九女山”九姐妹的真情演绎。歌颂父亲深明大义、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不甘落后的优秀品德。阐述父亲将来之不弃,摒弃重男轻女的陋习,而用独到方式抚育九姐妹的感人故事。父亲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归功于共产党、新社会,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所在。表明作者深爱自己的家乡,深爱“九女山”,深爱共产党、新社会,是其真情实感的流露,作者没用华丽的语言和辞藻,用朴素的语言,抒发了对共产党的感激,和对父亲和蔼慈祥的依恋之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父亲引以为骄傲的九姐妹的幸福生活。文字流畅、语言朴实而贴近生活。
通过“九女山”的传说,颂扬父亲养育九姐妹栩栩如生的成长故事,故事生动而不浮夸,为现代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文章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九女山” 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九姐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地在“九女山“下幸福生活着....
作者简介:鲁修平,曾任河南石油勘探局纪委干部。当过编编辑,热爱文学。现已退休。
Hash:883cb4e92c480c5b6bd501e199e0802bf33cc73c
声明:此文由 大美洛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