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羌溯源
镇羌溯源
魏二保 刘晓华
经查阅有关史料,深入新民镇与镇主要领导和干部群众调研,镇羌地方不大,但在北宋与明朝时它的地理位置显得特别重要,是边关军事要塞。镇羌有帝王的足迹,有将军的经典战例,有为守卫堡寨全家捐躯的民族英雄。镇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边关要塞 历史名镇
镇羌是新民的原名,现新民村是其遗址。镇羌,就字面讲,也是颇有含义的。镇是压、抑制的意思,羌是历史上中原汉民族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镇羌,即防范、抑制、镇压羌族的意思。是历史上民族矛盾的典型反映,是当地人民借地名求一方平安的一种祈祷,也是他们饱受西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贵族集团蹂躏,而发出的一种抗争的呼声。表现了历史上镇羌人民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镇羌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那时不叫镇羌叫建宁寨。据《榆林府志》载:“建宁寨故址在府谷县西北三十五公里。”《榆林史话》中也有人说:“新民古堡就是宋代的一处军事要冲,曾设建宁寨,常驻边防军。”《武经总要》前集卷之十七,“麟府路麟州建宁寨,控张师岭一带戎马来路,康定中,贼陷宁远寨,特筑,赐今名。东至府州中堠寨(今田家寨镇杨家湾子村)十二里,西至麟州(今神木杨家城)五十里,东北至府州静化堡,北至静羌堡十七里。”根据上述描写,有学者认为,今镇羌堡遗址,可能就是原建宁寨。因其地恰介麟府之间,与建宁寨地望正合。史料还告诉我们,北宋时建宁寨属麟州管辖。
《宋史·地理志》载:“宁远寨,咸平六年(1003年)于府州西寒岭置寨,赐名。”大中祥符七年,府州知州折惟昌,接朝廷诏令,要府州出兵,保护从河东运往麟州的军粮。折惟昌从保德接粮,“惟昌时已属疾”,一路“引众冒风沙而行”,因为病重卒于宁远寨。留下“古人受命忘家,死于官家,吾无憾也!”为国以身殉职的佳话。
据清康熙十二年编的《延绥镇志》记载:“镇羌堡东至府谷县八十里,孤山堡四十里,北至大边十里,西至永兴堡四十里,隋连谷县地,唐麟州郡。明始守东村,成化二年巡抚卢祥置,城设在山原,系极冲中地。周围凡二里零二百二十九步,楼铺十座。”《延绥镇志》进一步极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镇羌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建筑年代以及堡的规模。
建宁寨是在原宁远寨遗址上重建,还是重新选址,一直说法不一。据笔者走访田家寨镇一些老者们说,他们听老一辈讲,张石畔西山是原宁远寨遗址,宁远寨被毁后,将寨建到现新民,赐名建宁寨。此传说有一定的可靠性。建宁寨不是建在原来宁远寨的另一条根据是,北宋时宁远寨属府州,而建宁寨属麟州。庆历元年宁远寨还属府州,被毁后的庆历二年修建宁寨。建宁寨筑成后,就划给麟州管辖的可能性不大,而是筑在麟州地面上的可能性大。据笔者实地考察,以现新民村为中心,往西、南、东10里范围内皆无古堡寨遗址。比如往西超过10里那么建宁到杨家城就成了40里,不是史书所载50里了。往东10里,离中堠寨就成了13里而不是23里了。往北有东村古堡寨,是明初镇羌堡遗址。笔者分析建宁寨宋时建在东村(今新城川)的可能性不大,如建宁寨建在东村,去中堠寨的里数又不对了,所以说建宁寨在今新民镇镇羌古堡即新民村的说法应该没错。
《元一统志》载:“故建宁县,本宋之银城县寨地。初置县,国朝至元六年并入府谷县,属葭州。”史料说明,建宁宋时是麟州银城县的一个寨子,金到元初设建宁县,元至元六年归府谷管辖。
镇羌堡明朝初年就有,镇羌堡治所在东村。由于此堡地理位置不利于御敌,成化二年在建宁寨的遗址上新筑堡寨。东村堡寨废弃,新堡寨地名沿用了镇羌这个称呼。镇羌堡全长1380米,民间传说暗喻陕西13朝古都80位皇帝的深刻文化内涵,“看了西安去镇羌”。
北宋庆历年间,建宁驻军1500人,到崇宁年间驻军达2788人。明代县以下为乡,镇羌堡设乡,叫永安乡,驻军706人。清代县以下设里,镇羌设里,叫镇羌里,驻军100人。民国时期,县以下设区,镇羌为镇羌区,后又设镇羌联保,设松翠镇,驻军一个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民族大统一。为了避嫌民族歧视,搞好民族团结,于1952年11月,经县、地、省级政府同意并报国务院批准,将镇羌改名为新民。群众称“镇羌古堡,新民新镇。”
连天烽火 英雄慷慨
北宋时期,麟府地区三面受敌,东北契丹,西北西夏。宋初,麟州西至秃尾河,可到庆历年间,西夏经常入侵,几乎“无日不至”。由于西夏不断地侵占,麟州西部只到窟野河。杨家城、建宁寨已成了前沿阵地、重要的军事要塞。折继闵五年与西夏交锋30次,折克行30年与西夏经战170余次。折家军每次与西夏作战,建宁堡是必经之地。折家将与西夏有几次战斗,战场就在建宁,仗打得既大且残。
据《宋史》记载,庆历二年,折继闵护送麟州戍卒冬服,西夏贼兵在建宁附近伏击,冬装全部被抢去,继闵从小路才得以逃脱。适遇天下大赦,只被免去了宫苑使的官阶,后来官复原职。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3庆历元年戉子麟州言:“元昊以前元戉辰,攻围州城。是月乙酉,逾窟野河西山上白草平,距城十五里按军。丙戌,破宁远寨,寨主、侍禁王世亶,兵马监押、殿直王显死之,焚仓库楼橹皆尽。”李元昊攻围麟州城不下,血洗了宁远寨,寨主王世亶,监押王显被杀,仓库楼橹被烧毁。守城士兵,城中百姓结果可想而知。血雨腥风应是当时的情景。《三朝北盟汇编》卷五十八靖康中帙三十三:“起靖康元年十月十七日巳酉,尽十八日庚戌……金人陷麟州建宁寨,杨震被害。杨震,宗闵之子也……知麟州建宁寨。金人寇寨欲降,震不从。时寨兵精壮者,悉从折可求死于交城之战。所余老弱百数,守节坚。震奋力守城,金人急攻,阅旬日,城中矢尽、城陷,震死之。震之子名存中,方从征河朔,得免于难。次子居中,执中亦被害。”杨震为宋守建宁寨,敌强我弱,但他坚守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守城池十五日,矢尽城陷,全家蒙难。震,人中豪杰,民族英雄,可歌可泣。
庆历年间,折家将对西夏多次疯狂践踏麟府地区,给予了有力的回击。特别是护筑建宁寨战役,战果辉煌,时人喝彩。
庆历二年(1042)三月,宁远寨被毁后,折继闵与时管勾麟府军马公事张亢谋划开始修筑建宁寨。夏军屡次前来攻击、阻挠,两军于是在兔毛川展开激战。继闵、张亢坐镇中军大帐,派遣骁将张岊率领精兵数千,配备强弓硬弩埋伏在山后。张亢麾下的都是新近招募的市井无赖子弟,不惯征战,夏军称其为万胜军,对他们非常看不起,但对继闵骁勇善战的虎翼军十分畏惧。继闵、张亢暗中将两军的旗帜交换,用来迷惑敌军。两军一交锋,夏军果然直奔“万胜军”结合成的阵势,却没有料到,遭遇的正是虎翼军。激战良久,伏兵突然出击,夏军大败,被宋军追斩二千余级。
建宁之战,宋军智胜强敌,解除了筑城威胁,影响很大,不少宋代作品中都有记载。曾巩《隆平集》、沈括《梦溪笔谈·权智》都对这一战役给予很高评价。也是庆历二年(1042)这一年,折继闵与麟府路兵马司张亢护送粮草以及赏赐物品到麟州。夏军无法骚扰,便集结数万军队直趋青眉浪来邀击宋军。 当时,折继闵与张亢只有三千护粮兵,他俩谋曰:“形势异常危急,不向前冲击,围不解,祸将及。”继闵披甲上马,令其下属向外传矢,将士群情激愤,人人争先。遇险隘处留数百骑伏其旁,贼骑兵将及,佯装向北逃去,待其过险,遂反兵接,伏骑亦发,斩敌七百级,夺得战马一千余匹。时恰好刮起大风,夏军迷失路途,相互踩踏,掉下山崖摔死的不可胜数,仓皇败退。
明朝时府谷又处边地,镇羌为边塞要地,是延绥镇沿边三十六堡之一,是府谷西大门。明初明太祖和明成祖时,对被赶走的蒙古族处于主动进攻的有利地位。天顺间,毛里孩等部落始入寇,然时出没,不敢久驻。明成化五年冬,毛里孩率寇众再次入侵,巡抚王越派右参将神英破敌于镇羌,寇乃退。大约明永乐初年,漠北蒙古分裂为三个部分,东蒙古改称鞑靼,西蒙古为瓦刺,鞑靼东边的称兀良哈部。三部蒙古中,与陕北最为近的是鞑靼。明英宗以后,明朝对鞑靼、瓦刺处于全面防御的阶段。成化初余子俊将入寇孤山的鞑靼击败之。明成化七年至十年(1471———1474),延绥巡抚余子俊移镇榆林,并在沿边筑墙置堡。“东起清水营(今府谷东),西抵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延袤千七百七十里,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役军四万人,不三月而成。”从此鞑靼诸部入寇受阻,长城内百姓有了太平日子。余子俊在历史上,为陕北发展,为抵御蒙古族的入侵,做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从弘治九年至隆庆五年70多年间,居住河套的小王子,俺答部对沿边边镇多达15次寇掠,镇羌是受害重点堡。
经济繁荣 人杰地灵
进入清朝以后,府谷已不再是边境之地,战争很少。镇羌虽仍然有驻军,但主要任务是治安、防盗。长城也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长城内外,成了汉民族的乐园。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二庆历四年范仲淹言:“麟、府二州,山川回环六百里,皆蕃、汉人旧耕耘之地,自为西贼所掠,今尚有三千余户,散处黄河东涯。……使边户至今不敢复业,地土既荒,故粮草涌贵。”上述情况当然包括建宁。边民屡受西贼抢掠,苦不堪言。明朝自巡抚余子俊建成长城后,府谷人口大增,镇羌也不例外。时府谷人口一部分是从关中迁来充实边防,而大部分是从山西迁来,是这里的垦荒者。清朝中后期,镇羌成为府谷西部集贸中心,经济异常繁荣。 镇羌堡内商业铺面有二十七处,有油坊、酒坊、碾坊、磨坊、盐铺、皮毛商号等。街道东南西北交叉。清乾隆年间,民间流传赶了孤山赶镇羌,形容镇羌、孤山集市贸易的活跃。
镇羌教育事业发展也比较早。清乾道之际,府谷文化水准居陕北第一,有苏、杨、孙、闫四大家。四家中就有清道光十五年进士及第的镇羌孙翔林。清末举人刘文山,民国时期毕业于北平大学法学院政治经济系的孙浴之,他们都是来自镇羌的府谷名人。民国时期,府谷县城大南门学校,为府谷县第一高级小学,镇羌高级小学简称二高。当时府谷其他镇还没有完全小学。新中国成立以来,新民镇大中专毕业的学生人数,在全县乡镇中也是名列前茅,被评为省级教育强镇;镇卫生院建设和工作名列全省前列;还有西部歌王王向荣等知名人士,人杰地灵。新民镇单家峁有火候很高、坚重如石的板瓦和筒瓦,板瓦外施麻绳纹,有已被磨制为刀型的石块,应是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明长城墩,口有十几处,遗迹丰富。镇羌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多,佛教文化盛行,有上虚下云禅师头发舍利子。今日的新民镇,是府谷县经济强镇,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14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0元,是府谷县物质、精神双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全国重点镇。
现镇羌堡城垣遗址大体完整,城内鼓楼等建筑完好,南门旧貌还在,东门、北门遗址还有。如果从北宋筑建宁寨算起,镇羌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成化二年建成新镇羌堡也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镇羌堡曾经是府谷的军事重镇,商业物资贸易中心,文化教育中心。
镇羌堡是府谷除府州城遗址外,第二个筑城最早,遗迹较完整的城堡。如果认真搜集历史文史资料,镇羌堡即今天的新民镇将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府谷县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Hash:97e08948bbbc435f33b2e447c5327339b1f4b889
声明:此文由 府州折家将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