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古城、做过都城,区域内一个古城也做过都城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淮南市下辖县,位于安徽中部,寿县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

寿县城

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破楚克郢,虏楚王负刍,楚亡;越二年秦划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

寿县城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今淮南市),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三国时,江淮为战冲,寿春为魏淮南郡治所,兼扬州治所。西晋初,徙扬州治所于建邺(今南京)。永嘉时划扬州西部地区为豫州,寿春为淮南郡治所,隶于豫州。

寿县城

东晋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将兵攻占寿阳,淝水之战晋师大破秦兵,收复寿阳。南北朝时,宋改寿阳为睢阳,为豫州治所,兼南梁郡治。南齐取代宋,复称寿阳,为豫州治所。北魏略淮南,再称寿春,为扬州治兼淮南郡治所。梁克寿春,为南豫州治所兼南梁郡治所;并析寿春南部地置安丰县。东魏据淮南,寿春复为扬州治所。北齐代东魏,扬州刺史镇寿春;及陈,复以寿春为豫州治所。北周拔寿春,为扬州治所和淮南郡治所。

寿县城

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置淮南行台尚书省,治所寿春;次年灭陈,改行台省为寿州总管府。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置淮南郡,寿春为郡治所。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淮南郡为寿州,隶于淮南道,领3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改寿州为淮南郡,领5县。乾元初再为寿州,隶于淮南节度使。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封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吴王,都扬州,寿州为吴国地。五代初,吴王天祐四年(公元907年)置寿州忠正军节度使。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南唐代吴,以寿州置清淮军节度使。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世宗拔寿州,置忠正军节度使,徙军治、州治于下蔡,称北寿春,原寿州地称南寿春。

寿县城

北宋太祖时,寿州(治下蔡)隶于淮南西路。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升寿州为寿春府,府治所在北寿春(下蔡),领5县,南寿春为其一。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金兵渡淮陷寿春、安丰,下庐州,宋军克之。次年,宋金相约以淮河为界,淮北属金。金以下蔡为寿州,置防御使,隶于汴京路(后改称南京路);宋则置安丰军,军治在安丰县,寿春隶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复置寿春府,隶于淮南西路,寿春为府治,领4县,兼制安丰军。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改寿春府为淮南西路安丰军,治所寿春。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兵复下淮南,占寿春等地;嘉定初,宋金议和,仍以淮水为界,寿春归于宋。

寿县城

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次年改寿春为散府,领3县。二十八年复为总管府治,领1州、5县。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据江淮称吴王,以寿春为寿州治,隶于临濠府(后更名为凤阳府,治今凤阳县)。

寿县城

元至正二十四这一年,也有史书记载是宋(韩林儿)龙凤十年。说到龙凤年号和韩林儿建立的宋农民军政权,就不得不提到在今天寿县的安丰城了,而安丰城的毁灭就不得不说到元末红巾军起义,红巾军的领导人就是刘福通和韩山童。这两个牛叉的人物忽悠一大帮人起事,后来风起云涌造成全国的农民军起义运动。在元朝顺帝时代,韩氏家族的人有一个叫韩山童,据说继承了祖辈传下的“大师”事业,而且做得有声有色,放在现在就是说很会忽悠人,而且后面有一大批信徒,相当于“大师”中比较出众的人物。当年元朝政府修黄河,手段简单粗暴,本来元朝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就造成了天怨民反的状态,这下修黄河,也是活生生把好事办成了坏事!韩山童和他的伙伴刘福通感觉起事的良机来了,于是乎玩起大神来了,学习了陈涉、吴广簧火狐鸣的历史经验,偷偷刻了一个独眼石人,埋于山曹县黄陵冈,背上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红巾军

修河工人在黄陵冈挖出独眼石人之后,群情激动,本来韩山童就是个大师级的一个人物,再加上刘福通一起忽悠,这帮农民工不干活,反了吧。韩山童和刘福通趁机在民工群体中大造声势,说什么天下将大乱,弥勒佛将下生,明王出世。刘福通还对民工们说韩山童其实是赵家人,实乃宋徽宗八世孙,要代汉人光复河山。

元末农民军起义形势图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四月,刘福通和韩山童在永平杀黑牛白马,祭天誓众,准备起兵。其讨元檄文有“贫极江南,富夸塞北”之句,痛斥元人搜括罪恶。义旗刚举,就遭镇压,官府调军镇压,韩山童被捕,而后被杀,刘福通则逃亡今天的阜阳。逃亡阜阳之后,当年五月,刘福通在阜阳又起兵,吸收不少元朝那笔杆的一些低级官员。刘福通起兵以后,声势浩大,拿下阜阳之后,又占据豫皖交界的重镇朱皋。不久,又分兵攻陷罗山、真阳、确山,席卷舞阳叶县,横截豫南。当时童谣歌颂起义军说:“满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席上座”。所谓红军,说的是刘福通的部队头裹红巾,故号红巾军,又号红军。刘福通的“红巾军”屡屡击败元军,数月之内就成为拥兵十余万的强悍之师。

刘福通塑像

刘福通一路攻城略地,拿下很多城池,其中就包括今天寿县境内的安丰城,建国条件也逐渐成熟,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在砀山一带找到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找到韩林儿也还是为了忽悠人,因为是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韩山童说他是宋徽宗的后代,韩林儿当然也就是宋徽宗的后代,起码他们一直对信徒这么说,真假不重要!刘福通把韩林儿迎接到亳州,奉为皇帝,国号“大宋”,称“小明王”,建元“龙凤”。

龙凤钱币

红巾军龙凤政权的建立是个里程碑,意味着与元朝分庭抗礼了,其实当权者还是刘福通。南方多处义军也奉龙凤为正朔,其中包括后来建立大明朝朱元璋,大宋复国似有希望。刘福通兵马一路所向披靡,元顺帝甚至差点逃回大漠。至正十八年五月,刘福通亲率大军,攻克汴梁。刘福通打的旗号是韩林儿,韩林儿的卖点在于他是所谓赵宋后人,真假无论,但有号召力。名义上尊奉韩林儿龙凤大宋的枭雄虽然不少,但都是各有打算,谁都想当皇帝。刘福通保韩林儿定都在今天开封,也称宋,建立宋后,年号龙凤,但是天不随人愿,北伐取得的成功慢慢丧失,元朝组织大军反攻。

红巾军

由于“红巾军”三路北伐大军失利,加之此时元朝大军逼近汴梁,不得已情况下,在公元1359年,刘福通保“小明王”撤退到“安丰城”在此定都,在公元1362年,令刘福通始料不及的是:另一路起义军张士诚的手下吕珍乘机围困攻打"安丰城",刘福通急令在江浙一带作战的朱元璋带兵前来解围,“老朱”亲帅大军星夜兼程北上,但是救援大军在赶往"安丰城"的路上,"安丰城"被吕珍率军攻破了,义军首领刘福通战死,攻占了'安丰城"的吕珍,当时没敢“弑君”杀“小明王”。等“老朱”赶到“安丰城'后,看到是“安丰城”的残垣断壁,“安丰城”已经毁于战火。于是“老朱”一个冲锋,大败吕珍,救出“小明王”,后安置“小明王”于今天滁州市。到了1366年,元朝已经是“强弩之末”,眼看就要玩完了,但是“小明王”不死,他“老朱”当皇帝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老朱”就派廖永忠去接“小明王”到今天的南京,途经今天南京六合西南,“小明王”乘坐船沉没,“溺水死亡”(引用《明实录》的说法),所以才有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的大明朝。

因安丰城而命名安丰塘

寿县境内的安丰城由于毁于战火,到了明朝安丰县建制取消,并入今天的寿县,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寿州。寿州属于南京直隶的凤阳府,下辖霍邱、寿县等几个县。历史上从西汉王莽时期就出现的安丰城,存在1300多年你,终于在元末毁于战火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今天寿县安丰塘镇的安丰村有个安丰城遗址。

因安丰城而命名安丰塘

备注:部分资料和图片引用网络。

Hash:c3ecedb6c9f737d9e10bce2bf57fb6bf34986fad

声明:此文由 快乐的老顽童0924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