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许昌这副对联,堪称天下一绝!‖梁耀国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25站:禹州城隍庙

咱许昌这副对联,堪称天下一绝!‖老家许昌

文‖梁耀国

上联: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

下联: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

横批:你可来了。

“你可来了”,是说我?说你?还是说他?真乃一绝也!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州城隍庙,和我老家舞阳城的一样,都建在西大街街北面,是巧合,还是另有说辞,不得而知。城隍庙是道教建筑,里面敬奉的城隍爷是城池的保护神,凡事发于此,阴阳两界,事无巨细,都归这老仙儿管。

禹州城隍庙,曾占地百余亩,是禹州目前保存比较完好,也是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该庙始建于唐,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修,最后一次修葺是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禹州知州李树基主持完成。现存山门、戏楼、东配房、城隍殿、后寝殿、财神殿、灶王殿、药王殿等三进四合院落,大部分为清代建筑。

城隍庙山门一看就是新建的,没一丁点儿古韵味。两侧对联形制是新的,内容却是老的:天地君亲师恩泽法界;仁义礼智信道贯古今。横批本应该是“道法自然”,实为“城隍庙”匾额代之。

尚未走进山门,便听到里面丝竹咿呀,戏腔唱和。倚在门口往里瞅,但见一群花甲老者,拉的拉,吹的吹,唱的唱,怡然自得。我怕搅了人家的兴致,小声问门口的老者咋进庙里,老者正听得入迷,头都没扭,随口应道:“想进走西门。”

紧邻山门,是西街小学的大门,我犹豫片刻还是进去了。进去之后才明白,之所以进庙走西门,是因为山门与戏楼之间夹着一所私立幼儿园。看着逼仄的空间和摇摇欲坠的戏楼,我真替孩子们担心,万一被房子上掉下来的碎砖烂瓦砸中……呸呸呸,乌鸦嘴,这是你操心的事吗?

绕了大半圈,才绕到戏楼下。城隍庙的戏楼式样很特别,它就像一个连体婴,由南北两座戏楼共同组成。南北戏楼均为单檐悬山式,红石基座,青砖一砌到顶,上覆绿色琉璃瓦。舞台下方拱券门洞,方便进出。舞台上面各有四根明柱托举,整座戏楼轻盈却不失庄重,丝毫没有头重脚轻之感。南戏楼垮塌下来的梁檩、砖瓦散落一地,北戏楼保存的基本完好。

据悉,过去从每年正月初一五更开唱“起年戏”,一年四季逢主要节日和城隍爷生日,庙里的住持自会动用香火钱,同时请来两个戏班子唱大戏,南戏楼演给百姓看,北戏楼演给城隍爷看,哪边看家多,就算哪边赢,结束时可多得几个赏钱。在当时,这里可称得上是禹州百姓祭祀娱乐的主要场所。

早些年,西街小学改扩建,将西配房拆除,仅剩下东配房,供城隍庙工作人员和来往香客办公、歇脚之用。一些石构件及残碑,散乱地堆在西墙墙根处。

与北戏楼正对脸,就是城隍殿。城隍,为《周官》八神之一,它是中国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神祇之一,多由有功于当地百姓的名臣英雄担当。重修禹州城隍庙碑文记载:“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能御大灾者则祀之,能捍大旱者则祀之”。那么,禹州的城隍爷该是西汉名将纪信,还是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呢?

相传楚汉荥阳大战时,汉将纪信装扮汉王,解了刘邦之围,自己被楚王项羽烧死。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供奉于祠庙。

马文升,禹州人,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他一生功勋卓著,先后辅佐明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五朝五位皇帝,从官56年,故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可以说,马文升是禹州人的骄傲,这里至今还流传着有关他的不少逸闻趣事。

传说,城隍爷相中马文升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想将来培养为接班人,所以每当马文升上学途经城隍庙时,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后来此事被人发现,越传越玄乎。马文升为避嫌,决计绕道城隍庙。一段时间后,城隍爷想他,就托梦给当时当地的父母官,让他在马文升上学的必经路上砌堵墙,逼其从城隍庙过,以解思念之心。

另一则故事是说马文升小时候到寺庙参加义务劳动,因身单力薄,搬不动神像,说诸神挪挪地方吧,让我把你站的地方扫一扫。不料话音刚落,神像真挪到了一边。等扫完地,他说你们归位吧。神像怪听话,真的又各就各位。尽管这两个故事百分之百掺杂着演义成分,但足以说明,能指挥动神的人,自己肯定也是神。由此我推断,禹州的城隍爷,非马文升莫属。

清代纪昀纪晓岚在《四库提要》中评价马文升:“案文升砥砺廉隅,练达政体,朝端大议,往往待之而决。”意思是马文升磨练节操,从政雷厉风行,逢朝中大事,往往需要他做出决断。

马文升著有《马端肃奏议》、《西征石城记》、《约斋集》等数十卷文集,他“为文不事雕琢,若大美玄酒,自有喜味。声诗无媟嫚(xieman)语,皆自忠爱中流出。”

城隍庙大殿为歇山式建筑,三梁起架,滚龙脊,挑檐角,檐下置卷云斗拱。殿内正中供奉城隍爷泥胎坐像,像前又有城隍爷、城隍奶奶木雕坐像。旁边则是判官、三司狰狞模样。从大殿出来,蓦地发现门口的对联挺有意思,就是本文开篇那副。“你可来了”,是说我?说你?还是说他?不管是谁,读来既惊秫,又可笑。

参观即将结束时,一老者告诉我西街小学里有个亭子,亭子上的对联非常有看头,是清末举人田春同撰写的。征得门卫同意后,我进了校园。对联分别挂在南北的亭柱上,一短一长。

短联是:此地在城如在野;其人非圃亦非农。

长联是:逢人便细谈心,申韩法,留侯筹,赵李侠,端肃韬钤(qian),知薪尽火传,好发皇改造社会;坐此须高瞩眼,逍遥观古钧台聂政冢,徽藩宫殿,足凭籍舒卷风云。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幅长联,它蕴含浓缩了禹州历史上大量的人文掌故和历史景观。

以前,城隍庙承担着一定的教化功能,教人积德行善,有利于净化人们的心灵,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然而,随着思想的解放,信仰的迷失,致使中国传统文化日渐没落,而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城隍庙、城隍爷,自然也被现代人所摈弃和遗忘。庙宇的颓败,香火的不旺,即是最好的见证。站在城隍殿前,看着那堵碍眼的白墙,看着白墙上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看着地上扔着的城隍殿匾额,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个神圣之地。

与其他城市城隍庙有别的,是这里多了药王祠、药王殿。药王在城隍庙内供奉,反映出禹州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换言之,中医药对禹州的繁荣发展贡献巨大。这一切,禹州人民把功劳都记在了药王爷身上。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2、文中图片来自独行天下的博客。版权归独行天下的博客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Hash:1b0431ceaf647a2ff1437ad6965858af22874e3b

声明:此文由 老家许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