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濠州城 ·文·秦文友原创
旭日拉开了晨雾的帷幔,东业西城、南禾北运的凤阳县地理景图仰天而视,如同一副迎春的年画从天而降。如果要是从天空俯瞰,像一条巨龙盘挠着五千多年的古镇,以一个千年不移倔强的性格,给人们来了幸福的生活,那就是数千年长流不息淮河河水,南与长江相望,北与黄河毗邻,西起桐柏山,东进扬州三江营并入长江。中间怀抱着千年古镇濠州临淮关。
蜜蜂引路,油花相迎,桃花微曳相告,还有那春天的燕子尾随而起浮,蝴蝶也不知不觉的跳起舞蹈,用着那最高礼仪迎接着远方外来宾客。我与徐博先生一行人,走濠州大道,踏老街点将台,观望淮楼遗址,顾万花楼老基,看鼓楼,视钟楼根基。再一次来到了凤阳濠州城。徐博感叹的说道:“幼智通达千古事,学涯若佛蜃楼前。琼阁钟宇警俗世,林呼鼓应道来年。”这时有人谈论着钟楼鼓楼古人的用意,徐博先生说:例如《幼学琼林》书籍二六,“设鼓悬钟,千古仰夏王之乐善”史记意思是说:“禹治天下,悬钟、鼓、铎、磐、轺,曰:教以义击钟,启以忧者击磬,论以道者击鼓,告以事者振铎,有讼狱者摇轺。”用现代的话说“钟”用在学校,教育课堂上的。而鼓长用论道或激进之用,鼓楼和钟楼两者是指启示教会和警示后人而立。比如说有忧愁烦脑的人就去敲击磬,而心中有祝告者去振铎。众人边听边议,徐博先生边走边解说,不知不觉走到了小东关。
小东关南北朝初期,古钟离城地带的边邑。是古钟离城在北魏焚毁后,刘宋政府于泰始(公元466年)新建。小东城北靠淮河西倚濠河,是南北两朝必争之城,陈太五年废毁,据《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八记载。而临淮城在南齐建武元年(公元494年),魏军在此为据点,被改为魏城,在数次战争,魏军失败,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记载。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濠河河口改道,变成现代的直流而下进入淮河,以濠水为名,魏城改为濠州城。
一提到濠州城,有人在问元朝如修建的,徐博解说道,洪武元年,朱元璋修建濠州城,城墙周长五万多公尺长,南称“曲阳门”,北为“临淮门”,东称“闻贤门”,西为“涂山门”,西南称“清流门”,东北称“移风门”,以上都建有门楼。濠梁城内有一整套的官署建筑以及学堂、鼓楼、钟楼、寺庙、道观等,九街二十四坊,城墙四周有大东关、小东关、南关、北关、西关等关口。濠州城一直是州府所设的官署地,洪武三年年底,改称为“临淮城”,简称凤阳府,仍是官府所在地,洪武八年凤阳府迁入中都城,临淮城就成了“旧府城”。此时,它仅就变成了临淮县行政区。
明朝崇祯年间(1640年)大饥荒,青草、树皮皆尽,人与人相食。四大疫,百里无一人踪。
由于濠州城被老河道是从现代的宋家湾到濠光村,从南门桥到东城河,又通到小东关的里城河,整个三面包围,北面是淮河,从明清时代直到现代都很容易从宋家湾到扬家湾这一段濠河河道破坝,水从南门桥这一带冲垮濠州城。崇祯八年、清顺六年因水患都重新修建。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足有八点五级地震,使得濠州城墙崩塌。濠州城里平地塌陷有得地方深达三丈有余,康熙九年和十一年,濠水把该城垣冲倒数丈。
我们一行人转头而行,踏过钟楼,走过古鼓楼遗址,沿鼓楼高台,一路向南,通过铁路立交桥,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东城皇庙,它立于古濠州城城西门,寺庙占地约有八亩,文革时期被摧毁,后来成为金淮社牛绷,现在已倒塌。徐博先生在围着坍塌庙宇周边仔细查看,忽然发现一个石碑,上面盖了很多草还有浮土,碑高二米、宽七十公、厚二十公分,碑顶上方有“圣旨”二字,原来是光绪二十一年一块旌表,是1896年(距今124年)。“旌表贞烈王氏之坊”碑文大字清悉可见。
在古代,立旌表贞烈碑必须是皇上批准,当时为了表彰一些忠孝双全的优秀女性,由朝廷公开表扬奖励守节不再嫁或拒受污辱而自杀的节妇,烈女,是一种很高的褒奖。在犁县泉眼岭村就有一贞烈碑,“旌表贞烈刘门范氏之碑”分上中下三部,上有“圣旨”、中旌表碑文、下是碑坐。现在为梨树县博物馆已将该碑为保护珍贵文物。
濠州城城皇庙旌表王氏之坊的碑底坐不知遗落在什么地方,还要我们来继续查找和挖倔。此碑的背后一定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徐博先生将与凤阳博物馆文物专家们一道探密旌表贞烈之往事,在向广大群众公开真荣。
Hash:091eb4b5d8172ebedf171483f8c36d690f4989ea
声明:此文由 华夏文学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