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藏了300多年的“私人别墅”,如今租金100元无人知.....

▍图文编辑 / 南宁圈(id:nnarea)

作为一个南宁土著,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说——

「南宁是一个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解放路拆了、900多年的亭子街跟普通城中村没啥区别、民族商场也要重建了、最近水塔脚周边也拆得七七八八了......南宁市一座“年轻”的城市。 」

但我想,我们可能少的不是历史,而是历史的传承和发现历史的眼光。

平时工作忙碌的我们,很少有时间走进博物馆,或翻开历史书卷深入了解,甚至可能很多人从中兴大桥北侧桥底沿江北道路过,也未必发现这片矗立在邕江边300多年历史的青砖黛瓦。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它。

从大院的外围看,墙高三丈有余( 三丈有9.99米高) ,高而严密,房屋显得威严气派,高雅端庄。或许初来乍到的你,会被这个一片具有南方特色的民居建筑所震惊,感叹它的牢不可破。

而这样的建筑群在闹市区里显得格格不入,难免让人心生好奇:这建筑究竟是什么来头?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黄氏家族民居——黄家大院, 是南宁文物保护单位,听说还是南宁市区古民居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

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样,光听到它是300年的历史建筑,都让人肃然起敬了。忍不住拉那些喊着“南宁没有历史”的人一起来逛逛。

究竟这“神秘”的建筑的背后

有什么鲜有人知的历史?

或是藏着什么动人心弦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走进它!

南宁老城区里藏着300年历史建筑

外观恢宏大气,而里面却“满目疮痍”

沿着河堤的阶梯往下走,我们就很轻易的找到了黄家大院的大门。

因为在门口两侧的墙面上,可以明显看到有几块牌子。右边的牌子上写“黄氏家族民居”,左边的牌子写明黄家大院的情况:“整个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十年……”▼

也就是说 这座建筑群已经经过几百年的多风雨洗礼,但与宏伟的建筑外表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黄家大院除了自带 岁月的痕迹,还多了几分寂寥和破败。

石板路布满了青苔,荒草丛生。▼

目之所及,这里的一砖一瓦早已风烛残年,有的瓦片已经掉落,剩几根木棍在苦苦支撑。▼

有的屋子里堆满了杂物,有的贴在门口的对联已经褪色……▼

要不是抬头看到有晾晒的衣物和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都以为无人居住。▼

还有那些挂在墙上的锅碗瓢盆和上了锁且落满灰尘的电车,也似乎在昭告着这里依旧有着生活的气息。▼

在我们参观的时候,看到一位阿姨在屋子里炒菜。我们走进去询问,阿姨姓曾,在这里住了30年了,因为在附近工作,中午会来屋里简单的做点午餐,晚上并不住在这里,而这房子是自己家婆的,家婆是黄氏家族的人。

当我们问起这个百年建筑的历史,曾阿姨直言道: 刚来住的时候,还有二三个本地人,现在大院里的黄氏人几乎都搬走了,懂得这宅子故事的老人基本都过世了,自己对这个大院的了解,也都是从老公和家婆的喃喃听到。

据曾阿姨透露,为了防止房子因为没有人住而坏掉,有的黄氏家人就把自己的房子出租了,所以现在黄家大院几乎都是租客的天下,有做餐饮的,也有做装修的,还有流浪汉在此“安家”。

南宁300年历史的老宅成出租房

一间最低才几十块!

然而,和外面一般的租房不一样,这里的居住条件并不好。

偌大的黄家大院杂乱无章,很多住户都只是简单的一把铁锁锁在门闩上,有些甚至连门没有。

衣服随意晾晒在一根竹竿上,或者电线上,没有卫生间,只是有条件的租户会单独隔一间浴室。

蟑螂老鼠遍地跑,屋头瓦片也有破损,要是下雨,恐怕还会漏雨,而且行走此间,时不时还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这样的居住环境,也难怪之前有新闻报道: 江景“别墅”已经成为廉价的出租房,但依然没人愿租!

可为什么还会有人在此居住?带着疑问我们一路探访。

在院落的深处听到一个敲打的声音,寻声而去发现是一对夫妻在干活,他们以靠着传统的手工艺制作铁盒谋生,已经在此居住十来年了。

屋子院子虽小,但能看得出有好好拾掇,想必租住在这里的人,是把这里当家看的。

对于为什么在此居住并一住就是十几年,陈阿姨说:“这里租房便宜啊,以前一间房才几十块,现在100块一间,一次交完一年的房租,而且我们干活也比较吵,需要空间也比较大,在外面很难找到房子。”

100块一间!这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我们一行人被这个低廉的租金价格给吓到了!

但我们也为居住在这里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陈阿姨补充道:“这里都是穷人住的,小偷都不愿光顾。”

穿梭在老房子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位阿婆。看到我们拿着相机拍照,阿婆很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还邀请我们到屋子里吃饭,后来我们才知道,阿婆姓黄,是唯一还住在那的原住民。

黄阿婆虽然驼着背,但是声音洪亮,当我们问到在这里住了多久?

黄阿婆用白话跟我们打趣地说: “我从18岁到现在80多岁都住在这里,怕死了没有人知道,前两年经不住女儿的劝说,才搬到旁边的永和村里住。”

我们在黄阿婆的厨房里打量,即使是白天,光线也透不进屋子,我不禁追问道:“之前你一个人住这里不怕吗?”

“怕什么,这是我自己的家,跟女儿住我不会用煤气、电磁炉做饭,回来这里还习惯点,自己有人跟我结对聊天。”黄阿婆回答。

说着说着,黄阿婆还带我们参观了她的住所。

黄阿婆找了个倒在地上的木箱子坐了下来后便开始给我们介绍:一间屋子有4间房,一家人一间,楼上是阁楼,以前还有梯子可以爬上去,现在梯子已经被偷了。说到小偷,黄阿婆脸还补充了下自己的故事——放屋子里的几百块钱,也被偷了。

尽管诸多不便又不安全,黄阿婆还是不愿意离开,只要有空她都会来老房子坐坐,阿婆说: “南宁的夏天热,住不惯空调房,吹风扇都顶不住,还是老房子待着凉快些~”

而关于老建筑的更多历史,黄阿婆因为年事已高很多都记不清了。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阿婆说:“以前经常有像你们这样的人过来拍照、写生,现在少咯~”

是啊,除了我们和租客,似乎很难再看到其他人,虽然行走在这座院落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破旧寂寥,但同时也有一份难得的气定神闲。

不管是在不算亮堂,但胜在清凉的房间内不紧不慢地忙着活计的夫妻;

还是蹲在柴火堆前挥舞着蒲扇煽风点火的黄阿婆;

抑或是不知从哪里窜出来嬉戏打闹的孩童。

或许,对于外面的人来说,黄家大院是一处“南宁难得的历史记忆”,在这里应当藏着“传奇故事”,而对于里面的人来说,这不过是一座赖以生存的栖身之所,亦或是“家”罢了。

岁月变迁

百年建筑曾经的邕城大户人家

曾经庄严气派的黄家大院,南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变成了廉租房,令不少人唏嘘,不禁让人追源溯本,这古老建筑的背后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我在网上查到相关的资料——

黄氏是屯兵之后,后经商起家,渐富甲一方,建起了这片院落,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占地约3300平方米的建筑群。

(via 南宁发布)

也有人说,是黄氏家族的祖先从山东白马(*不是现在的山东白马)迁徙到南宁,起初是给梁家放牛,后勤俭节约慢慢积累了一些钱财,转为经商,生意兴隆而发家致富,成为了南宁地区的名门望族。

无论是怎样的 说法,我们至今已经无从考证,但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柱,每一梁都寄托了黄氏家族先人对幸福的追求。

幸运的是,我们在黄家大院里碰到了曾阿姨和黄阿婆,他们跟我讲述了历史背后更为鲜活的另一面。

曾阿姨介绍,本来这里的神厅还是开门的,以前很多人来拍照、拍电视剧,但后面因为经常有小偷和流浪汉来偷东西、打坏东西,现在都锁起来了。

我曾好奇地提问,虽然建筑已经很古老,可为什么门框边的对联有的还是比较新的?

曾阿姨解释道:“虽然黄氏家族的人都搬走了,但是过年和结婚都会回来祭拜,粘贴对联。”

关于建筑墙上一些不易被发现的小孔,曾阿姨也是偶然从老人口中了解到,这是陵花窗和探望口是射击专用,可以阻挡侵犯他们的敌人。

如此可见,这建筑还有防盗、防攻、防御性强、隐蔽性好的特点, 但如今有的口已经有用木条封了起来。

黄家大院的厉害之处可远不仅如此。

大院内的屋檐和滴水的瓦片上刻有许多牡丹花,象征富贵吉祥、繁荣昌盛。

门上的壁画虽然已经被岁月磨掉了痕迹,变得黯淡无光,可还是依稀能看到龙凤、忘忧草和牡丹花构成的“龙凤呈祥”图案。

或许,这不仅是装饰,更寄托了主人希望富贵的心愿。

另外,据@南宁发布官方媒体报道: “黄家大院全部是用砖砌成的,但是大小不一,颜色不匀称,有‘十砖七卖三建房’的说法。是黄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建成了这4排9进3廊,大小共108间的房。最多的时候里面住了72家300多口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见在黄家人的眼中是很重视血缘关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

“房屋采用的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最普通的硬山结构,前后两个坡面,两侧山墙略高于屋顶,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坚固无比。因地制宜、依地势建造且一进比一进高,使空气对流,有拉风的效果。

“整个大院坐北偏西,朝南偏东,符合北半球建筑的科学朝向:朝阳之势,有利于采光,同时有干爽防潮、防晒和避风的优点,冬暖夏凉,利于居住。

“同时,还充分利用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建筑群呈前低后高之势,阶梯层层升高,有步步高升之意。”

据说, 中间有一条宽约2米的石板路,把左右两边的房子做分割,但两边的房间数量、番进、布局、面积大小一样,且相互对称。

而这样的构造,目的是为了让子女每个人都有一个房间住,避免因为住的问题而发生争执,维持家庭的和睦。

集这么多智慧的老建筑,也难怪黄家大院是南宁宝贵的文化遗产,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风雨洗礼,虽然在历史的流逝中已经显得不起眼,但其蕴涵的丰富历史内涵和人文文化却是值得永远回味。

南宁不是没历史文化

而是我们远离了它

这些老房子、老建筑是城市里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线,是南宁历史、沧桑岁月的见证。

但南宁发展至今,我无数次听到开头的那句话—— 「南宁是一个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之所以有这样的言论,我觉得这其中有一定的客观性 ,但更大程度是我们对于历史文化不够了解。

如何使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那些承载着丰富集体记忆的传统建筑,我们任重而道远。

希望大家有时间

可以去南宁的博物馆看看

多翻翻南宁的历史书籍

让本该生发于筋骨、流淌于血液的文化

世代相传

或许我们能做的不多

老房子、老建筑再怎么保护

也终有完全消失的一天

只是我希望尽可能地把记忆延长一点

再延长一点

黄家大院

地址:南宁市中尧南路东三里88号 提醒:这是普通民居,去采风大家要注意不要叨扰到居民,还是要尊重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的生活和隐私。

Hash:931c91687d5986c227f09bccf9bdd73d7eedb8e0

声明:此文由 南宁周边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