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之乡到都市田园新网红的“蝶变"之路

还没到6月的正式运营,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就成了“网红”。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一睹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让村民们纷纷感叹:“村里多年缺失的‘青春’活力又回来了。”

上世纪90年代,奉贤区青村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桃之乡”。头顶“黄桃之乡”金字招牌的吴房村,最老的黄桃树栽种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近年来却面临着多重困境——电线密布、河道黑臭、土地板结贫瘠、房屋大量空置,被戏称为“树老、地老、人老”的“三老”村庄。转变,始于上海对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和探索。

作为首批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如今吴房村一期建设引入中国美院、上海美院、大卫亲子礼仪教育、雷殿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群曲艺工作室等人文艺术机构,打造生态垂钓乐园、乡创手作坊、创意农夫市集、自然教育课堂、皮划艇俱乐部、乡村美食部落、精品民宿等。旧貌换新颜的动力源泉来自于哪里?看看吴房村党组织给出的答案。

一带二抓三引领

组织战斗堡垒“无限加固”

1

2

强班子带队伍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夯实村党总支“堡垒工程”,由村书记牵头抓总,带领“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履职践诺、干事创业;班子成员积极带教区年轻挂职干部,加强村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储备积蓄村级后备力量。

抓学习促落实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党员专题学习,增强行动自觉。搭建吴房村“为村平台”,为村民提供学习党建知识、了解党务工作的新渠道,将村里的大小事通过“为村”分享至网络,做到“小村事,天下知”。

做表率重引领

发挥村党总支主导作用,引导党员成为政策法规宣讲人、勤劳致富带头人、公益事业热心人、邻里纠纷化解人、社情民意知情人、乡村发展推进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项目推进的最困难时期,村党员率先带头完成自家宅基地的流转签约,同时在村民小组内“现身说法”。很多村民在他们的带领下,纷纷加入到签约行列中。

自治德治加法治

社会治理体系“无限潜力”

1

2

“党建+自治”

打造吴房村三治堂,制定了“三厅一堂”工作制度,明确组织架构及相关职责,聚焦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议事活动,深化“党建+自治”,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党建+法治”

由党员干部带头组建了“行走的篱笆”护村队、宅基“老娘舅”等队伍,成立了村民小法庭,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效应,进一步增强村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党建+德治”

通过搭建“道德讲堂”,大力加强村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吴房“旌义文化”的挖掘工作,弘扬吴房村源远流长、崇德至善的好民风。

多元力量大联动

全民强大合力“无限升级”

1

2

区域联建,党建共建共享

与国盛集团、市征兵办、中交上航局、国网上海奉贤供电公司、奉贤区武装部、奉贤区教育学院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共同推动各类惠民服务和实事项目落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起基层党建新格局。

村民参与,共绘美丽乡村

组成“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宣讲队伍,发动村民加入生态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在全区率先完成“生态村组·和美宅基”整建制创建。落实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由村民志愿者组成护河、护渔队伍,定期开展河道日常保洁,齐心共建和美家园。

产业联动,壮大集体经济

加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形成“黄桃+文创+旅游”农商文旅多产业、多要素共同发展的特大都市郊区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一二三产业互动,农民增收渠道得以拓展,目前已逐步形成由“租金+股金+就业收入”的村民收益模式,真正“鼓起农民钱袋子”。

去年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的吴房村,还将打造以黄桃为主题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旅游休闲观光路,在为市民提供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和农业休闲观光创意场所的同时,吸引优质企业设立总部或卫星办公点,带动各类高科技人才扎根乡村,促进城乡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为当地农村带来更多的活力。吴房村以党建引领,逐步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助力打造“四个奉贤”,勇攀“奉贤美、奉贤强”新高峰。

(来源:奉贤区委组织部、奉贤区青村镇党委等)

Hash:aa01e189ff5d0b7615153fdbc58b3135279cedee

声明:此文由 上海基层党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