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阳兴大道还是杨兴大道——阳兴探微

2014年底,太原市修建了一条西起市内滨河东东至阳曲县城西G108线,全程既无红绿灯也无平面交叉的快速路,此路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太原市中心区域与阳曲县之间的通行效率。这条位于太原市北部东西走向的通衢大道以后被官方正式命名为阳兴大道。

█ 阳兴大道,图片转自清清幸福水的博客

█ 阳兴南街

对于这条方便广大群众的快速路,市民们大都赞不绝口。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早在阳兴大道的建设期间直到正式通车之后很长时间,甚至前几天在太原道微信群中,民间对于阳兴大道的命名却仍然争议不断。不同的声音曾引来媒体的关注,2014年10月9日《生活晨报》以“‘阳兴’还是‘杨兴’道路命名引争议”为题发表文章,采访了网友Prtsc、南寨村村民李贵荣、太原市地方志学会会员郝波和太原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除地名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为什么要用“阳兴”之外,其余三位都认为这条连通太原市和阳曲县的大道应该命名为“杨兴”大道。结合上文中三位被采访者的意见和太原道群中网友观点,我将他们的反对意见归纳如下:

其一,这条路沿杨兴河走向修建,命名为“杨兴”大道顺理成章,且G55大运高速已有杨兴河特大桥之名在前。

其二,“杨兴”是很好的历史资源应该运用,道路命名应当充分遵循史实。“杨兴”叫法很早就有,现在的杨兴河是因为杨家将的杨五郎曾在河边长期驻扎,后人为了纪念杨五郎,才把这条河叫成杨兴河。现在用不知其解的“阳兴”代替“杨兴”,群众看不懂。

其三,明、清太原府志中记载有“杨兴”水,南固碾村吉祥寺碑文,太原市修缮杨兴河碑记都用“杨兴”,从未用“阳兴”之名。定名“阳兴”是官方的错误,属于错别字,现在被大众发现了,官方为遮掩其错,对外统一口径说是取阳曲兴旺之意。

以上质疑涉及到阳曲县的两个地理名词:杨兴(阳兴)和杨兴河(阳兴河),其实应增加杨兴沟才完整,但本文关注的重点是杨兴(阳兴)和杨兴河(阳兴河),对杨兴沟不做讨论,以下论述及摘引文献中严格区分“杨”“阳”,不做任何主观改变。

根据2016年太原市行政区划名录,杨兴是阳曲县所辖六乡之一,位于阳曲县城东北,距县城30公里。东与盂县、北与忻州市、定襄县,南与凌井店乡,西与大盂镇接壤,辖8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1990户,5300人,全乡国土面积425余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贾城公路横贯全乡。目前从市内去杨兴乡有两个选择:走高速在大盂出口出,至国道G108南行不远,城晋驿村北,路东即贾城线入口;或走阳兴大道至阳曲县国道G108北行也可。贾城线是以公路起点贾庄村和止点城晋驿村而命名的县道X224, 贾城线始建于1962年,公路设计在山谷河道旁,河即是杨兴河,途经杨兴河水库,公路穿行的这条山谷就是杨兴沟。

如上述,主张将阳兴大道叫“杨兴”大道的诉求确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叫“阳兴”就一定是牵强附会,迎合某种政治需要?依我之见,那到也未必。翻检史籍会发现,其实“阳兴”才真正是历史悠久的古地名,反倒是“杨兴”一名的出现要比“阳兴”晚近的多。

喜欢文学的朋友对金末元初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乡贤元遗山先生“家亡国破此身留”之类的丧乱诗定不会陌生,在先生的纪乱诗中,一首创作于家乡的五律脍炙人口:

乱石通樵迳,重岗拥戍城。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

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山西大学历史系郝树侯教授选注的《元好问诗选》一书中,这是开篇第一首,诗名就是《阳兴砦》,诗末有遗山先生自注:

由州入府,避骑兵夺马者,多由此路。

这里州指作者家乡忻州,府指太原府。是先生由忻州去太原时为避乱,不走石岭关官道绕道阳兴砦时所作。郝教授注:

阳兴砦,即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在系舟山南麓。

据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元好问诗编年校注》作者狄宝心教授对《阳兴砦》诗编年研究,此诗当作于崇庆元、二年间即公元1212-1213年之间。狄教授注:

阳兴砦,地名,在山西阳曲县,《宋史·地理二》:“阳曲,有百井、阳兴二砦。”

其实在往年出版的众多历史地名词典中,大多收有“阳兴寨”词条,略举几例。199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阳兴寨 北宋置,即今山西阳曲县东北杨兴村。

2004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刘玮毅著《山西历史地名词典》:

【阳兴寨】 始见于宋,在今阳曲县东北30 公里阳兴乡。《宋史·地理志》太原府:阳曲县有阳兴寨。洪武《太原志》 “阳兴镇,在(阳曲)县东北一百里。宋旧寨,有戍兵,今改为镇,置酒官。” ( 《永乐大典》卷五二O 四引)金元好问《阳兴砦》诗: “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阳兴寨 北宋置,属阳曲县。即今山西阳曲县东北六十里杨兴乡。

阳兴镇 旧为阳兴寨。即今山西阳曲县东北阳兴乡。民国设县佐。

查《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河东路太原府条目下记载有:

阳曲,次赤。有百井,阳兴二砦。

虽然以上几种历史地名词典都载明,“阳兴”出自《宋史·地理志》,但由元朝人编写的《宋史》真是“阳兴”最早的出处?既然是北宋的建置,宋代地理志中能否找到相关记录?查阅北宋存世的地理总志三种,分别是:乐史撰《太平寰宇记》;王存、曾肇、李德刍撰《元丰九域志》;欧阳忞撰《舆地广记》。在北宋早期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和晚期成书的《舆地广记》中,都没能查到“阳兴”的记录,但在北宋中期由官方组织撰写的《元丰九域志》卷四河东路太原府条目下查到如下记录:

次赤, 阳曲。 八乡。百井、阳兴二寨。有龙山蒙山、汾水、晋水。

可见《元丰九域志》可能是记录“阳兴”这一历史地名最早的史籍,《元丰九域志》成书于北宋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可见迟至北宋中期“阳兴”一名就已存在,至少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是货真价实的老字号。

找到了阳兴的源头,不妨再考察这一地名的历史流变。宋之后,明代地理总志《大明一统志》一书对阳兴没有记录。康熙《山西通志》没有提及阳兴,那么历史上又是何时出现杨兴的记载呢?康熙《阳曲县志》中虽然没出现阳兴字样,但在卷之三建置志【村落】下有杨兴村:

峰东村 杨庄村 杨兴村 以上离城东北一百里。

康熙《阳曲县志》卷之三建置志【都里】下:

杨兴 一都 二都 三都

四库全书雍正《山西通志》、乾隆《太原府志》阳兴、杨兴均未录。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太原府【关隘中】对阳兴寨有较详记录:

阳兴寨 在阳曲县东北一百里,宋史地理志:阳曲县有百井、阳兴二寨。府志:阳曲县境内堡寨凡七十余所,皆为防御要地。

光绪《山西通志》太原府图二中有杨兴,见图1。

对阳兴、杨兴记录详细的是道光《阳曲县志》,且出现一个重要变化,即阳兴、杨兴多处混用,找不到其中有何规律,插图中地名大部用阳兴,有阳兴镇、阳兴都、阳兴河也有杨兴都、杨兴镇,详见以下六插图。

现代研究,如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北宋、清代山西地图中均有阳兴寨,清代见图8:

综上所述,现在的杨兴乡就是由北宋阳兴砦及以后的阳兴镇、杨兴镇一路演变而来。

█ 阳兴砦,作者拍摄于2011年5月

█ 杨兴乡政府,作者拍摄于2011年5月

下面我们讨论阳兴河(杨兴河),与地名相比河流是更为久远的存在。那么流经杨兴乡全境的杨兴河在历史上曾用过哪些名称也值得关注。查各家历史地名词典均不收“杨兴河”或“阳兴河”词条,可见这两个名词并不算历史地名,这也暗示“杨兴河”、“杨兴”、“阳兴河”的历史不算长。

地方志中首次出现“阳兴河”之名的是道光《阳曲县志》:

阳兴河,在县东北百二十里。由分水岭而下,西经柏井黄土寨与真谷洛阴石桥水合归龙门汇,入于汾。

河流既名阳兴,一定经过阳兴附近,这是一般常识,从方位和距离看也是正确的,因为当时阳曲县县衙在今太原市区,杨兴正位于市区的东北方向,由市中心到杨兴乡一百二十里是比较准确的距离。阳兴河由东向西南流,途径柏井即今柏井村、黄土寨即今阳曲县驻地黄寨镇,期间汇合真谷水、洛阴水、石桥水,最后在龙门汇流入汾河,龙门汇在今阳曲县青龙镇。可以说道光《阳曲县志》对阳兴河的描述与目前现状基本相合,只是附图中洛阴水、石桥河、真谷水方位都不准确,见图2。道光《阳曲县志》中洛阴水词条如下:

洛阴水,在县北七十里。源出故新兴郡,南流经洛阴城北故城南,西合真谷水又西南经阳曲川并入于汾。

洛阴水从洛阴城经过,这是毫无疑问的,洛阴故城位于今阳曲东黄水镇西南四个洛阴村(洛阴,西、南、北洛阴)附近,故城是今阳曲故县村,可见洛阴水基本沿今国道314线走向,由东向西南流,南北向看距阳兴河主河道很远,道光《阳曲县志》判定阳兴河和洛阴水为两条河是很有见地的,虽然两河最终合流入汾。

洛阴水是阳曲县历史上一条著名的河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六汾水篇,有对其有非常详尽的描述:

汾水又出南山,东南流,洛阴水注之,水出新兴郡,西流,迳洛阴城北。又西迳盂县故城南。《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分祁氏七县为大夫之邑,以孟丙为盂大夫。洛阴水又西,迳狼孟县故城南,王莽之狼调也。左右夹涧幽深,南面大壑,俗谓之狼马涧。旧断涧为城,有南北门,门闉故壁尚在。洛阴水又西南,迳阳曲城北。《魏土地记》曰:阳曲胡寄居太原界,置阳曲护军治。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

这里仍然有几个历史地名需要说明,洛阴城、故城同上;盂县故城即今阳曲大盂镇;狼孟县,秦置县即今阳曲县;阳曲城即今太原尖草坪区阳曲镇。

清初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对洛阴水亦有记录:

洛阴水,府北三十里。源出忻州南界,南流经废洛阴城有真谷水流合焉,又南会石桥河注于汾水。

明清方志中,洛阴水词条,大同小异,大多引用《水经注》或《读史方舆纪要》的说法。略举几例,《大明一统志》:

洛阴水,在府城北三十里。出新兴郡南,流经洛阴城合直谷水流至盂县北,故城南入汾。

直谷水即真谷水,但说洛阴水流经盂县北似乎有误,即便这里盂县是指隋旧治盂县,也很难理解,盂县故城在今大盂镇,在洛阴故城的正北,洛阴水抵达洛阴城后再至黄寨镇然后西南流入汾,怎么可能在洛阴城又向北流到大盂北呢?《水经注》中虽然提及洛阴水“又西迳盂县故城南”,但一南一北相差何止道里计。康熙《山西通志》:

洛阴水,在城北五十里。源出新兴郡,南流经洛阴城,又西经盂县东北,故城南,又有石桥河水俱西流,经狼孟县故城西合直谷水,又西南经阳曲湾入于汾。

康熙《阳曲县志》、雍正《山西通志》、乾隆《太原府志》洛阴水内容相同:

洛阴水,在城北三十里。源出新昌郡,南流经洛阴城北,盂县东北,故城南,其近盂县界,西南又有石桥河水俱西流,经狼孟县故城西合直谷水,又西南经阳曲湾入于汾。

与《大明一统志》相同,两志中“西经盂县东北”的说法令人费解。嘉庆《大清一统志》:

洛阴水,在阳曲县北三十里,下流,入汾水。

只有光绪《山西通志》独辟蹊径,直指阳兴河为洛阴水:

阳曲县志,阳兴河即洛阴水也。(出东北一百二十里由分水岭而下,西经柏井黄土寨归龙门汇,又西流入汾。)西南合石桥水(出盂县界以有石桥故名,俗称为黄水。),又西流合直谷水(出城北七十里一作真谷水),又西南经阳曲湾入于汾。

有趣的是遍查康熙和道光版《阳曲县志》,均未见“阳兴河即洛阴水也”的表述,查无实据,来源成疑。不知什么原因,山西本省人士大多采纳光绪《山西通志》的说法,认为阳兴河即洛阴水,如方志大家刘玮毅著《山西历史地名词典》:

【洛阴水】 今称杨兴河,发源阳曲县东北杨兴村西南分水岭,流至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南入汾河。《水经·汾水注》:“洛阴水,出新兴郡西,流经洛阴城北,又西迳孟县故城南,又西南迳阳曲城北,西南流注于汾水。”光绪《山西通志》山川考引《阳曲县志》:“阳兴河,即洛阴水也。”

太原师范学院教授谢鸿喜著《《水经注》山西资料辑释》:

洛阴水:今称杨兴河,发源于阳曲县东北56里杨兴村西南分水岭,西南流经阳曲县城至太原市北固碾入汾河。光绪《山西通志·山川考》引《阳曲县志》云:“阳兴河即洛阴水也。”洛阴水改称杨兴河,恐与阳曲县改称“阳直县”同出隋帝之手。

谢教授“洛阴水改称杨兴河,恐与阳曲县改称阳直县同出隋帝之手”的猜想,完全站不住脚,阳兴是北宋才出现的地名,怎么可能在隋代就改了?两位专家都同意阳兴河即洛阴水的观点,但除光绪《山西通志》外,并无其他证据支持这一观点,我则以为光绪《山西通志》说法有误。证据之一,《永乐大典(洪武)太原志》阳曲图中,洛阴水上中游流向基本为东西向而不是阳兴河东北向,与方志中文字描述相合,见图10。

证据之二,杨守敬著《水经注疏》中《水经注图》中洛阴水图更为详尽,同样与方志中文字描述吻合,见图11。

证据之三,《历史地理》第二十六辑,复旦大学李晓杰等人所撰“《水经注》汾水流域诸篇校笺及水道与政区复原”一文中洛阴水注:

洛阴水 今中社—杨兴河。旧以杨兴河当之。据下文“径洛阴城北”“径盂县故城南”之语,洛阴水当流经今阳曲县洛阴村北、阳曲县城南。杨兴河上游在阳曲县城北,且远离洛阴村,而其支流中社河流路与郦注正合,可当郦注洛阴水上游。是水盖因洛阴城而得名。

虽然对中社河即洛阴水的说法还嫌证据不足,但认为杨兴河与洛阴水中上游各自独立,完全成立。此文附图制作精准,可视为学界最新成果,见图12。

结论:

1.作为地名,阳兴源远流长,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杨兴之名则要晚近很多。阳兴由何时改名杨兴,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但大致不会晚于清康熙朝,参照方志应与事实相去不远,改名原因不详。若正本清源,今日复改杨兴为阳兴到不失一个保留历史信息,安顿民众乡愁,所费不多,遗泽后人的好事,这比大兴土木建假古董要有意义的多。何况先贤遗山先生的不朽诗篇《阳兴砦》已留名青史,广为人知,作为后来者,对这样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不应弃之如敝屐,仅凭这一点也应保留阳兴这个古地名。现在阳兴、杨兴混用现象依然十分常见,从地名管理的角度出发似不可取,地名管理机构应充分听取民意,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对阳曲县杨兴乡、杨兴河、杨兴沟的名称做适度调整,以正视听。

2.通衢大道命名为阳兴,渊源有自,不为错也不必曲解。

3.阳兴寨亦称六郎寨,当地传说为杨六郎练兵处与五郎无关。

4.地方志中阳兴河一名出现很晚,暂未发现有“杨兴水”的提法。“阳兴河即洛阴水”之说证据不足,不能成立。阳兴河因阳兴寨而得名应无异议。

本人对历史地理知之甚少,其中疏失和错误不可避免,之所以不揣谫陋、草率为文,不过是想抛砖引玉,就教方家,敬请读者诸君切实斧正为盼。

2017年11月11-16日

欢迎山西地域文化爱好者加入太原道微信群交流,请识别下图二维码并注明“入群”

Hash:46d0000c35460bc4991d04c6fa7a23570b264e7f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