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杭州——寻访杭州十大古城门
说起皇城,老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指的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而且内城九个门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具体如下——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杭州,古称临安、钱塘,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经作为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城门最多时有21座。然而岁月变迁,如今都只剩下一些遗址石碑了。
怀着对杭城历史的极大兴趣,我们决定去探索杭城的古城墙和城门,用脚步丈量皇城遗迹,换个角度领略杭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隋朝杭州古城门杭州的老城门,可以追溯到南宋甚至宋以前,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杭州筑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当年,隋朝大臣杨素连续平定江南的叛乱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并桐庐入钱唐县,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
隋朝杭州西湖,图片源自@牧上研
为了增加杭州的防御能力,发动南星桥一带的百姓,沿着凤凰山造了城墙。当时,杭州只有四座城门:西北面的钱唐门、南面的凤凰门、北面的盐桥门、东面的炭桥新门。
其中,沿用的“钱塘门”与当年的“钱唐门”有一字之差,是因为唐朝建立以后,杭州此地是天高皇帝远,城区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但为了避朝代的年号,只能把所有带“唐”字的地名改为“塘”字,如钱塘门、钱塘江这些词,都是那个时代开始第一次出现。
南宋杭州古城门杭州城墙达到顶峰,是在赵构逃到杭州、建立南宋王朝的时候。
当时大量修建城墙,一方面是定都杭州的需要;另外一方面,宋高宗赵构是一路难逃到杭州,还曾经在海上漂泊,因此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建城墙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保命,抵御金兵入侵。
宋高宗赵构逃跑路线,图片源自@历史总探长
赵构刚来到杭州,顾不上什么风水,加上又比较穷,就只能把皇宫定在凤凰山上,一来这里风景不错;二来这是当时杭州的制高点,方便他控制全城;三来这里靠近钱塘江,对于已经是惊弓之鸟的赵构来说,如果金人一旦攻打杭州,他可以随时从钱塘江逃往海上。
于是赵构采用省钱省力的做法,临时使用早些朝代的皇宫遗址修筑。绍兴八年(1138),南宋王朝正式迁都杭州后,在凤凰山东麓原吴越王城和北宋州治旧址的基础上,兴建并扩建皇宫大内。
整个皇宫内城只有三个城门:和宁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如今,在万松书院这一带还能找到当时城墙的遗迹。
南宋皇城北城墙遗址
后来,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度宗等几代南宋皇帝的努力,先后建造了丽正门、和宁门、东华门、东便门、西华门等“皇城五门”。
另外还兴建了大庆、垂拱两座朝议宫殿及延和、选德、辑熙、勤政等24个内殿;并有阁、斋、堂、楼、榭、亭数百处,形成了方圆九里、蔚为壮观的繁华天城。
南宋杭城图
杭州作为当时南宋实质上的首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商贸发达,很快人口倍增,于是南宋朝廷只好把城区往外扩张。经过不断的修建和扩张,杭州外城的城墙共有旱城门13座、水城门5座。
旱城门的东城楼有便门、候潮门、保安门、新开门、崇新门、东青门、艮山门;南面的城楼有嘉会门;北面的城楼有余杭门;西面有钱湖门、清波门、丰豫门、钱塘门。
此外的水门五座分别为:保安、南水、北水、天宗、余杭。
水门可以说杭州城墙的独特所在,南宋之所以要修建水门,主要原因还是杭州的水系发达,既要满足关防的需要,也要为城内生活用水、水利灌溉和舟船交通提供便利。杭州古时的河道,就是通过水门穿越出城的。
明朝有了如今的十门南宋灭亡以后,杭州再也没有成为首都,而元朝明文规定禁止修建城墙,再加上杭州是南宋的首都,对于前朝的首都,元朝总会有意无意的对杭州城墙多加“照顾”。因此,杭州的21座城墙在元朝统治的一百多年间毁坏了很多。
到了元代末年,军阀张士诚占领了杭州,出于军事考虑,于是张士诚更换和废除了一些城门,杭州的城门变成了13座: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余杭门、和宁门、清平门、天崇门、北新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永昌门、候潮门。
元末、明、清杭州城郭略图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定都南京,对于临近南京而又风景秀丽的杭州,明朝进行了修缮,杭州城门名称和数量发生了变化: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候潮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这7个城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和宁门、清平门、天崇门合并修建了凤山门;余杭门改称武林门,因关外有“北关夜市”,也被称为北关门;永昌门因在附近有草桥,也被称为草桥门,后因“永昌”为李自成号,此处又是观赏钱江潮的佳地,故改称“望江门”。
改名后的这几个城门一直沿用到了如今,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杭州十门。
关于杭州的十大古城门,有这样一曲民谣: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
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
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
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
钱塘门外香篮儿,庆春门外粪担儿。
古城门拆除杭州的城门拆除非常的早,由于杭州城的地理位置,以及城内多水系,因此早在光绪年间,修建沪杭铁路的时候,需要从东城墙穿城而过,于是清泰门城墙被拆毁,接着武林门、凤山门也因筑路而拆除。
民国之初,城墙在军事上的意义非常小,而且当时没有保护城墙的意识;同时也因建设之需,钱塘、涌金、清波等门拆毁,纳西湖与城市为一体,修筑湖滨路、延龄路马路。
1959年,因建环城东路,最后一段城墙被拆除。
沧海桑田,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门多数已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杭州十大古城门遗址说起北京城门,最著名的当属“天安门”和“永定门”。
天安门自不必说,位于皇城中轴线上,它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正门,过去只有皇帝才可由此出入。
永定门,也是位于中轴线上,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正门,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一座。
老北京古城门地图
和北京永定门比起来,杭州也有两座千年古城门,不仅历史更为悠久,其中一个一直保存至今,甚至还成为了世界遗产之一。
这两座城门便是——钱塘门和凤山门。
杭城古城门地图
【钱塘门外香篮儿】钱塘门,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未改名,未易地,是杭州最古老的一个城门。
实际上从名字就能听出,其在杭州的代表地位。毕竟,杭州在隋唐时期就被称为钱塘。
然而,此门扬名之最主要原因,却是因为它是古代人们去灵隐寺拜佛的必经之处。
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看经楼径通灵隐、天竺。因此经过此门的,大多都是香客信众,至今还流传着“钱塘门外香篮儿”的歌谣。
钱塘门遗址于2008年进行了考古发掘,2011年杭州西湖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钱塘门遗址也成为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杭州西湖的24个核心景点组成部分。
古钱塘门城墙遗址
【涌金门外划船儿】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始建于五代十国的吴越时期。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明初,仍复旧名。
五代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吴越王钱元瑾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
钱元瓘曾亲笔题了"涌金门"3个大字,立石在池旁,池名旁还刻有"清泰三年,丙申之岁,建午之月,特开此池"。水门原有闸,称"涌金闸"。
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现在涌金门外的港湾里,就有一只金牛,半浮在水面。
涌金门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
城门楼上有楹联曰:“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连闹市绕烟火万家。”形象地概括了涌金门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和繁荣景象。
杭城十大城门,九座城门都有重城(城门外的瓮城),而涌金城门独无。这是因它依附了西湖作为外势,可御可守。
史载,南宋高宗、孝宗和清代康熙皇帝都曾经从涌金门外的御码头下船游湖。清康熙四十年,康熙南巡来杭,从城内河道出涌金水门游西湖。
康熙南巡图
涌金门还是故事最多的一个地方,更为国人所熟知的《白蛇传》传说中的许仙,在游湖时与白娘子、小青邂逅后,就是从涌金门回城,结下了“千年等一回”的姻缘。
许仙进涌金门回城,是因为他供职的保和堂药店就在清河坊。
而另外一个故事,就是《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就义的故事。
在宋江征讨方腊毫无进展之时,将领张顺想趁夜黑潜入西湖先行进城, 与外面驻扎的军队来个“里应外合”。
张顺潜入涌金水门,等到四更,便开始往上爬,爬了一半,被城上守军发觉。城上守军将踏弩硬弓、苦竹枪、鹅卵石,一齐射打下来,将张顺打死在涌金门外的水池之中。
【清波门外柴担儿】清波门在五代吴越时为水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杭城,为门十三,是西城门之一,门濒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历代沿用。
元末,临湖四城门中的钱湖门被废置,西城只存清波、涌金、钱塘三门。明清时期,清波门更是成了城西南人们出入的唯一孔道。辛亥革命以后,清波门也在轰轰烈烈的拆城筑路过程中被彻底毁掉。
清波门一带古迹多,历史上曾是诗人墨客及书画家寓居之地。南宋四大画家之一的刘松年因住在清波门而被后人称为“暗门刘”。(因流福暗沟引湖水入城,清波门俗称暗门。)
旧时杭人烧饭煮茶,燃料主要是木柴和木炭。而杭州木柴来源主要是西南方面的富阳、桐庐等山区山民挑柴进城售卖,故清波门附近柴炭行较多。
因清波门通南山,市民需用薪柴多从此门运入,故有“清波门外柴担儿”之民谣。
【凤山门外跑马儿】凤山门是古代杭城的南大门,也是离南宋皇城最近的一个城门,始建于距今1300多年的五代。因坐落于凤皇山脚下而得名。
凤山门可谓是一个风水宝地,一边紧邻西湖,一边又是皇城根。
因凤山门地处城之正南,亦曰正阳门,为南宋御街南端,旁有六部桥,为南宋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
门外万松岭一带,地居枢要,风景优美,成为骑马踏青之处,有“凤山门外跑马儿”之民谣。
六部桥
凤山门实际上有两个门:一个陆门,一个水门。
陆门现已拆毁,而建造于元代的水门,历经600多年风雨,依旧完好无损,是杭州唯一保留至今的古城门。
(要知道,就算北京永定门也是2004年复建的。)
钱江之水,“自龙山河涌入凤山水门”,通过城内阡陌纵横的水道,出武林门水门,和京杭大运河连在一起。
凤山水门所流经的河流名叫龙山河,水门既是龙山河的北端端点,也是扼守江南运河通往钱塘江的咽喉。
正因此,为了防止运河水倒流到钱塘江,当时的人们建了凤山门,达到运河水只进不出的目的。
2014年,凤山水门随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点之一。
【候潮门外酒坛儿】候潮门始建于五代吴越,名竹车门。因筑城时以竹笼石,车运之定城基,故名。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在竹车门旧基上重建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名。
门外江上旧有铁幢浦,传说为当年吴越国王钱镠射潮处,后淹没。
巍然屹立于路口转盘中央
南宋时,候潮门东临贴沙河连通钱塘江。由于酒坛运输经不起车马颠簸,绍兴等地方老酒进入杭州城,大都走候潮门旁的安便水门。
每每酒船划过候潮门外,阵阵酒香扑鼻,经水门过中河,一直飘向杭城各处酒家、集市。故有“候潮门外酒坛儿”之民谣。
之后,钱江东退,河道淤塞,酒类进城逐渐转向了艮山门、七堡江口。
【望江门外菜担儿】望江门为杭城古代东南部城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城门外为沙河所经,上有草桥,故望江门又被杭州人俗称“草桥门”。
南宋末毁。元末,至正十九年改筑杭城,重建城垣,拓展东城三里,在此建门,改名“永昌门”。
清康熙五年,以永昌为李自成的年号之故,又因登城楼可远望江潮来处,便改名为“望江”。
默默伫立在繁忙的交叉路口
明代中叶以后,由于望江门外江岸淤沙日增,江涂四野,农民便在此垦荒,以种菜为业,然后经由此门挑往城里去售卖,因而有“望江门(草桥门)外菜担儿”之谣。
【清泰门外盐担儿】清泰门是杭州古代的正东门,是从元末改筑后直至清末存在的5座旱门之一。吴越时名南土门,南宋初,在其南另辟一门曰崇新门,门近荐桥,亦名荐桥门。
南宋,元兵进占杭城,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东延三里筑门,称为“清泰”,意为政清国泰。
隐身于马路边的花坛内
由于宋时清泰门门外一片水网交错,其地多螺蛳,附近有螺蛳桥、螺蛳埠,所以杭州人又俗称之为螺蛳门。
清泰门外沿江一带直至江水入海处,是古代煮海盐之处,沿江多盐田,因有民谣:“螺蛳门外盐担儿”。
清光绪三十三年,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清泰门内,铁路自城外破城而入,拆城门及城墙数十丈,是为杭城拆城之始。
【庆春门外粪担儿】庆春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为杭州古代东城门之一。原名东青门,因门外有菜市,又称菜市门。
南宋末,元兵进占杭州,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往东拓展三里,新门近太平桥,改称太平门。明时始名庆春。
庆春门内南宋时为皇城的花园,此后一直以民居和菜地为主,成为旧时杭州主要的蔬菜供应地。
门内的庆春街,历来为繁华街道之一。门外弥望皆圃,菜农们早晨挑菜进城沿街叫卖,中午卖菜完毕即将市民家中马桶粪便倒去,供作种菜的肥料用。运菜进城,担粪出城,均由此门,故有民谣“太平门外粪担儿”。
庆春门一带,历来就是文人的寓居之地。如唐朝的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以《长生殿》留名于世的清代剧作家洪升,都曾在此一带居住。
现在的庆春门,就建在古庆春门的旧址上,整体建筑以杭州清代古城墙为原型,两端为残墙,城墙中间建有城门,城墙顶上还建有一个按南宋城楼仿建的歇山顶式全木结构城楼。
整座城墙的中空部分为杭州古城墙陈列馆,内有南宋城墙考古遗址、古城门故事木雕壁画、文物展示台等展示和陈列。
【艮山门外丝篮儿】艮山门是杭城古代的东北门,五代吴越时筑罗城,为十城门之一保德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移门址于菜市河西,改名艮山门。(《易》:“艮”为“北”,艮山,为城北之小山。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故国之思。)
门内有顺应桥,俗称坝子桥,故而也名坝子门。南宋末,元兵进占杭城,门毁。至正十九年,将城外展三里,在保德国门故址得建艮山门。
古时候,艮山门一带,经济也很发达,自宋元以来,就一直是杭州的丝织业集中地,个体丝织户与机坊作场遍布,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是驰名全国的“杭纺”的主要产地。
女人们挽竹篮去河港漂洗炼丝,蚕农们在此兜售土丝,故有“坝子门外丝篮儿”之谣。
东河是杭城的一条重要内河,其北端在艮山门与大运河相接,因此艮山门也与大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过去连接处拦河坝,东河的水位比运河高,运河船要进入东河则必须人工翻坝。
艮山门石碑旁的“运河魂”石雕,生动地诠释了船只翻坝时的壮观场景。
拦河坝旁边的三孔拱桥称坝子桥,这是东河的第一桥,是杭州城里的地标建筑。
桥上凤凰亭飞檐翘角,玲珑剔透,气度非凡。有诗赞曰:“班门仙斧试通灵,顺应桥成岁几经。传说当年张果老,骑驴来憩凤凰亭。”(顺应桥即坝子桥旧名)
坝子桥的旁边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公共厕所——雪隐。绝少有一个公共厕所的门口有那么讲究的一块天然石碑,写着绿色的“雪隐”二字。
传说雪窦寺的明觉禅师曾经在灵隐寺打扫厕所,所以出家人把厕所称为雪隐。入厕这样的事情被写的如此生动、幽默、富有哲理。
厕所里面装修的也很漂亮,就其硬件条件和内在的意境来说,都堪称五星级了!
【武林门外鱼担儿】武林门为杭城最古老的北大门,也是最重要的北城门,始建于隋代(约公元589-610年),有1300多年历史。
相传当时门的南面,有一座虎林山(一说虎陵山),因吴音讹为武林山,因此改名为武林门,相沿至今。
隐身于路旁树丛中
五代吴越时筑罗城,吴越国王钱鏐修建杭州城垣时名为“北关门”,在今夹城巷。因“北关”在杭州话里同“百官”发音相近,民间俗称为“百官门”。
南宋高宗时建都杭州,移城门于此,称之为“余杭门”,作为北城的唯一旱门。
宋人有词云: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其后,杭州城城门虽屡有兴废,但此城门始终未变,明代改称武林门。
武林门地近京杭运河,自隋代以来一直是沟通我国南北大运河、商贾云集之地。每当夕阳西下,“樯帆卸泊,百货登市”,入夜,“篝火烛照,如同白日”。
加上游人集宿于此,“熙熙攘攘,人影杂沓”,形成热闹的夜市场面,素有“北关夜市”之称。继宋人题的“西湖十景”之后,元人增题“钱塘十景”时,把“北关夜市”列为一大景观。
北关夜市一角
从武林门至湖墅一带,历来是杭嘉湖地区的淡水鱼集散地。每到后半夜,来自塘西、德清水乡的鱼船,便早早地到了卖鱼桥卸船过秤。
大兜路上,鱼行林立,灯火通明,吆喝记账声,隔了河都能听见。故民间有谣传唱“百官门外鱼担儿”之说,卖鱼桥也由此而得。
沧海桑田,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门多数已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门遗址的石碑,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这十座城门,沿着杭州的内环线依次分布,除了修复过的凤山水门和庆春门外后造的仿古城墙,用以介绍杭州古城墙,其他的城门现在都已经只剩石碑,成为这些地方的地标。
虽然杭州古城门已经不存在,但是江湖上却一直流传着这十座城门的民谣,通过民谣,我们仍可以清晰地知晓当时各个城门的特色以及典故: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
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
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
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
钱塘门外香篮儿,庆春门外粪担儿。
图片源自@牧上研
Hash:e1ac4637ee4c133b442d3823f35f7ecf38068978
声明:此文由 绵羊团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