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山阳城

悠悠岁月山阳城

1

山阳故城,绵延盘亘于太行山之阳,它共过商周日月、战国风云、秦汉星宿、唐宋山河,犹如一幅粗粝而浑黄的木刻版画,弥足珍贵。黄土残墙本身毫无生机,但它却会招揽生命,利用树木的发达根系将自身固住,以此对抗风雨的剥蚀。在一个城墙橱窗的狭小空间里,自然展示着老树根上新生的嫩绿,仿佛在告诉人们,这就是山阳故城吃年代嚼岁月的秘笈所在。

20世纪90年代以前,山阳故城还在焦作东南二公里外的郊野,四面旷达,无遮无拦,南端为墙南村的越墙村落,东、西、北三面的黄土城墙高高隆起,其长方形轮廓清晰可见,城内北部有公路东西穿过,其余皆为田地。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城墙上的几个砖瓦窑被取缔,留下的窑坑在警示人们,本来就残破不堪的古城墙再也经不起如此人为破坏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山阳故城已经成为焦作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故城内的田地变成了城市建筑群,北城墙被掩于商品门市房背后,东、西城墙也多被建筑物遮挡。

此次前来采风,山阳故城有了不小变化。临路墙体都做了砖包装,可使人们直观感受到城墙的宽度和轮廓。东、西城墙外临路两侧竖起了象征城池威严与等级的仿汉代砖阙,其上分别镌刻着“河朔名邦”、“山阳故城”竖额。阙前是一对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吉祥神兽“石辟邪”,似狮而带翅膀,能驱走邪秽、袯除不祥。包砖墙体上分别镶嵌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阳故城简介”,唐代文学刘禹锡的《山阳城赋并序》,还留有几个观察墙体土层的窗口。西南侧的砖墙体上镶嵌着“华夏国宝”横匾,旁有小阶可供游客登顶,墙体的纵深部分都设了根基护栏。这些是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山阳故城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的新起色。故城内探明一条南北向、两条东西向古街,有修旧如旧的“城隍庙”、“关帝庙”、“法眀寺”及“汤帝庙遗迹人字槐”等,文物价值极高的“藏梅寺北齐千佛石刻造像碑”,被收藏于焦作市博物馆

历史上有多少城垣都早已灰飞烟灭,大多是人为原因造成,山阳故城墙历经三千年沧桑仍然屹立于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焦作,原设计河道从山阳故城穿过,经焦作人民力争,南水北调河道改从故城外绕行。

2

2003年,申报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作者和焦作市文物局的考古专家杨贵金等,对山阳城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实地丈量,南城墙长705米,有城门一个;西北拐1431米和西城墙南端相接,西城墙长1095米,加斜墙共2526米,地下宽55米,城门两个,其中一个在斜墙上;北城墙长1900米,地下宽44米,有城门四个;东城墙长1356米,地下宽30米,在接近两端处有城门两个,其中东北门位于公路经过处。城墙周长共6487米,城门共9个,与道光《修武县志》上的山阳故城图相同。勘探城墙土层,涵盖三个时代,外表的汉代土层较软,战国夯层留有大石夯窝,商代土层最硬且有集束棍夯窝,时代特征区别明显。说明山阳故城始筑于商代,战国和汉代两次重修,与史籍记载完全一致。

后汉书.郡国志》载,“蔡叔监殷,食邑于河内山阳邑。”周灭商后,周武王封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于商都,利用他统治殷遗民。又把商的畿内地分为三个封区,分别派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以监视武庚,谓之“三监”。河内山阳是蔡叔度的食邑。武王逝后,年幼的成王继位,三监乘机勾结武庚发动叛乱,祸害国家三年之久,被周公剪灭。最早的山阳城,和蔡叔度这个人物相关联。

战国时期,临近太行山铁矿的山阳城是魏国的冶铁武器制造中心,同时又是魏国的铸币中心,魏国流通的“山阳釿布”、“山阳方足布”等钱币,都是在山阳城铸造的。它又地处战略要道,所以秦灭魏,必先取山阳。公元前242年,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平定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都是使用武力攻克的,共夺取二十个城池,开始设置东郡,山阳又成了长信侯嫪毐的食邑。嫪毐何许人也?一个靠和秦王嬴政之母私通而发迹的人,曾经权倾一时,终被车裂而死。山阳人民用自己的血汗赋税又供养了一个遗臭万年的家伙。美丑荣辱都是历史,毋庸讳言。

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始设山阳县。山阳县因山阳城而得名,县域范围,东北至浊鹿城;西北至鄈城;西南至界沟;正南至尚村。包括今焦作市区全部;修武县的北、西部博爱县清华镇和孝敬乡部分;武陟县三阳乡部分。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山阳县被撤销,其间的761年间,山阳城一直是山阳县的治所,即山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东汉时期,富庶的山阳,成为刘秀光复汉室的可靠根据地。山阳城及其周边大量出土的“陶仓楼”,是东汉山阳高楼建筑的微缩版模型,其中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摩天大楼”,那是山阳人民的伟大创造,折射出东汉山阳的富庶繁华。焦作市博物馆藏的汉代五层彩绘陶仓楼能够参加2019年“亚洲文明展”,可见这一国宝的规格之高。

与山阳故城东南毗邻的南水北调第一楼,就是参照了山阳汉代陶仓楼而设计,高台七层阁楼,汉代风格,连同该园区的汉风建筑群,不禁让人们联想到汉代山阳城的建筑景象。山阳故城借助南水北调第一楼景区建设获得了新生。

3

魏晋时期,山阳的“国中之国”地位,使之声名鹊起,遐迩闻名。曹丕篡位还想落个好名声,便导演了一出“尧舜禅让”的活剧,让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予他,逊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 “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谓之“山阳公国”。曹丕对刘协说,“山阳那个地方是你祖先刘秀的中兴之地,阳光很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你就去山阳养老吧!”

刘协一行的马车离开京城洛阳,向山阳驶去。当车马进入山阳城,曹皇后看到城内新颖别致的高楼群,欣慰地对刘协说,“陛下以后就要在这里上朝理政。”刘协也掀开帷帐扫了一眼对皇后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是,车队并未停下,从西门进来,从北门出去,又向东北行了五十里,到浊鹿城才驻足。浊鹿城内寥落的旧建筑,和山阳城的繁华形成鲜明落差。刘协、皇后、贵妃,个个皱眉沮丧,可这由不得他们。

浊鹿城是朝廷指定的让刘协养老的地方,浊鹿城外驻扎着将军李固统领的朝廷军队,监视着刘协的举动。山阳公只享受俸禄和世袭爵位,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山阳公国的所有行政权力,掌握在朝廷派遣的另一帮人手里,这套人马在山阳公国的衙署山阳城里办公。刘协是“山阳公”而非“浊鹿公”,所以,山阳城既是山阳公国的象征,又是汉代结束的象征。陶渊明《述酒》诗中的“山阳归下国”,就是此意,刘禹锡的《山阳城赋并序》中表述更明确:“山阳故城,遗址数雉。四百之运,终于此墟。”

刘协是个窝囊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口碑很好的山阳公。他丢掉了江山却捡回了人性,到了地方上始知体恤民生。他深入民间,访贫问苦,把宫室人员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兴办民间义学,还利用自学的医术,常常义务为当地老百姓治病。刘协的可歌之处在于,被贬谪后还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做力所能及的惠民事情。相对自由的山阳公生活,远比他的傀儡皇帝生活快乐而且有意义的多。刘协当了14年山阳公,54岁去世,当地老百姓自发地排着长长的队伍为他抱土堆陵,当朝追谥他为“孝献皇帝”,归葬处曰“禅陵”,成为历朝末代皇帝中罕见的善终者。

刘协的长子刘冯早逝,长孙刘康嗣袭为第二任山阳公,享爵51年后去世。刘康子刘瑾袭爵为第三任山阳公,享爵4年去世。刘瑾的长子刘秋袭爵为第四任山阳公,享爵20年,永嘉三年被乱华胡人所杀,山阳公国至此灭亡,共存在了89年。

在刘秋继任第四任山阳公的同一年,刘协的另一个玄孙刘阿知,率领山阳城的刘氏族人2040人,东渡扶桑,拓荒创业,在异国他乡续写着汉刘辉煌。

4

山阳公国,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官路驿站通达,成为京城官员们自由占田、建设庄园别墅的理想境地,加之清谈之风兴起,山阳成为士人们首选的逍遥乐土。“建安七子”之一应玚的胞弟应璩,就是在山阳落户建有庄园的京城官员之一,他在《与从弟君胄君苗书》中,表达了自己浓浓的山阳情结。作者以极其优美的笔触,描绘他在山阳游玩的情景,赞美山阳的清风、润雨、翠山、绿野、碧塘、泉溪、茂柳、芳草、飞鸟、河鱼等自然美景,及佳肴、美酒、吟咏、清谈、骑射、钓鱼之乐,言其愉悦心情连孔子听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都无法相比,表达自己对隐于丘壑寄情山水悠然生活的向往,告诉在山阳庄园务农的两个弟弟,自己早已厌恶官场生活,也要回山阳庄园养老等等。

竹林七贤”就是在山阳隐逸之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嵇康的父亲嵇昭,王戎的父亲王浑,都是朝廷命官,都在山阳建有宅院,嵇康14岁就跟随父亲生活在山阳。王戎说,他和嵇康在山阳共同生活过二十年。向秀说,他和嵇康、吕安住得很近,三人常在一起打铁灌园。因怀念已经去世的两位旧友,他回去探访“山阳旧宅”,把马车停在“城隅”,即山阳城的一角,步行到了嵇康旧庐处,闻邻人吹笛,感慨万千,临走就着马车写下了《思旧赋》。说明嵇康旧宅就在山阳城附近。

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常在山阳竹林里吹拉弹唱,纵酒欢歌,谈玄论道,吟诗作赋,游山玩水,放达逍遥,世谓之“竹林七贤”。嵇康40岁遇害,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山阳度过,弹琴,打铁,游乐,作文,样样玩得精彩,《琴赋》、《声无哀乐论》、《太师箴 》、《管蔡论》、《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及许多美妙诗歌,全部作于山阳。阮籍的《咏怀诗》、《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不朽作品,都作于山阳。

“竹林七贤”是从黑暗、混乱、血腥的挤压中飘然而出的一种独特的人生风范。他们在环境的压力下,追求人的自我与性情、独立和自由、价值和尊严。那是一种时代精神和人格理想,是一种追求自然、自我、自由的时代风气,是一种知识分子的风骨、风度、风流,是一种超越性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性的人格气度,为后来历代知识分子称道。

5

山阳的历史被掩埋于山阳故城的废墟之中,不动的地名之蛹蜕变为会飞的文化之蝶。在悠悠岁月中衍生出的“山阳归下国”、“山阳之隐”、“山阳竹林”、“山阳聚会”、“山阳无俗物”、“山阳笛声”、“山阳之墟”等等以“山阳”冠名的文化典故,以及“千里送鹅毛,礼轻仁意重”等山阳故事,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山阳故城是焦作的古老灵魂,所以焦作人习惯用“山阳”代称焦作,山阳区、山阳路、山阳商城、山阳论坛、山阳在线、焦作日报的文艺副刊直名《山阳城》等等,都体现着焦作人民对山阳的深情与厚爱。

一次偶然机会,作者听到中央民族乐团演奏的古琴曲《广陵散》,先是十分惊讶,《广陵散》不是已经失传了吗?继之从网上搜到,听了一边又一边,如痴如醉。

据传,嵇康所弹的《广陵散》,由一位白发老人传授,源于久已流传的《聂政刺韩傀曲》,全曲洋溢着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正气,又经嵇康的加工再创作,更将此曲弹得出神入化,弹得闻名天下,但却从未传人。

士人皆知山阳有一位龙章凤姿、身高七尺八寸(相当于现在的1.88米)的美男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简直就是一位超凡脱俗的乐神形象。有的人远道而来拜访嵇康,就为一睹乐神风采。后来嵇康被人陷害,押至都城洛阳问斩,三千太学生不期而至为之请命,可见其声望之高影响之大。嵇康“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以极富诗意、极富美感的生命绝响和“《广陵散》从今绝矣”的临终一叹,将他生命的旗帜插上人类美学的高山之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广陵散》绝响于洛阳刑场,却永远回荡于山阳大地。山阳城成为后人寻访乐神和心灵朝拜的圣地。

今人演奏的《广陵散》,是当代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明代《神奇秘谱》所载挖掘整理出来的。尽管不是嵇康演奏的原版,但每当我们听到《广陵散》乐曲,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嵇康,想到“山阳乐神”,想到“竹林七贤”代表的的山阳人文精神。

乐神不朽,山阳永恒。“山阳乐神”是山阳文化中的奇葩和标帜,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将永远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为此赋诗:“乐神犹自在,把酒酹山阳。又见归鸿过,心弦日月长。”我想象着,山阳故城内耸立着“山阳乐神”的艺术雕像,播放着古代名曲《广陵散》,游客沉浸在这古典、个性、高雅、浪漫的文化氛围中,流连忘返;那边,还有人在祭拜山阳公、阿知王……

台山太极拳,山阳城,是焦作旅游品牌的三驾马车。

来吧朋友!到山阳故城身边,谛听这位历史老人低吟的一阕阕诗章,感受山阳乐神拨弹的悠远音韵,那是完全不同于游玩云台山水和探访太极故里的另一种深沉的、宁静的、直及灵魂、启迪人生的文化体验。

来源:大太行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编:张邦宽

编辑:崔 嫄校审:马 群

Hash:7d9ba4e492c32728e0c096db05f153da6ccd6db7

声明:此文由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