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甫与子鱼:“兄友弟恭”的典范

司马迁《史记》里说:“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太史公自序》)可见,至少在正史里,春秋时期是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故事只要我们愿意找,故事编一本书也绰绰有余。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但是这样的时代,却有一对模范兄弟,实在值得记一记,因为他们实在是兄友弟恭的典范。

宋桓公的两个儿子

宋桓公,子姓,宋氏,名御说,宋庄公之子,宋闵公之弟,春秋时期宋国第19任国君,公元前682年,宋国大夫南宫长万弑杀宋闵公,拥立公子游为君。萧叔大心借曹国军队反击,杀死公子游,拥立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

宋桓公在位时期,多次参加诸侯会盟(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宋襄公),还曾出兵援救郑国、邢国,安定周王室。所以说,宋桓公在当时的天下,很有点老大的样子。

(宋桓公时期的诸侯会盟)

宋桓公有两个儿子:其一起名兹甫,是桓公和正室宋桓夫人(卫昭伯和宣姜之女)所生,因此,兹甫是嫡子。兹甫还有个哥哥叫目夷(字子鱼),是桓公和一位普通的妾侍所生,因此,目夷虽然比兹甫年长,却只是庶子。

依照规矩,立嫡才是正统,于是,兹甫被立为太子。

兹甫(宋襄公)让国

兹甫被立为太子,是法定的继承人,这本来没得说,可是,等到宋桓公重病将死的弥留之际,兹甫却突然提出让自己的哥哥继承王位。《左传·僖公八年》这样记载:

宋公疾,大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遂走而退。

这里的“兹父”,就是上面说的兹甫,他是法定的太子,即将继位之时,他却坚持要把王位让给哥哥子鱼,理由有两个:一则子鱼年长;二则子鱼仁义。

于是,宋桓公同意,但子鱼也坚辞不受,理由也有两个,他说:弟弟能拱手让国,这才是最大的仁义啊,我不如他,这是其一;如果这样做,于祖宗规矩不合。

一个坚决要让,一个坚决不受,依照相关的记载,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子鱼最后干脆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他只能继承了王位,是为宋襄公。

(宋襄公画像)

这段历史,《史记》的说法有差异,依《三家注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记载:

桓公病,太子兹甫让其庶兄目夷为嗣。桓公义太子意,竟不听。三十一年春,桓公卒,太子兹甫立,是为襄公。以其庶兄目夷为相。

司马迁记载的是宋桓公赞许了兹甫,但不同意他让位。

我们先不去管这个过程。这一对兄弟的关系是弟弟兹甫成了王,哥哥目夷(子鱼)成了相。

弟弟托国,哥哥还国

《公羊传》里记载了这哥俩后来的故事:

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十一年春指的是公元前639年,宋襄公有点膨胀,他要大会诸侯,希望那些依附楚国的国家改换门庭奉自己为盟主。有意思的是,楚人也答应了(这显然是表面上的答应),子鱼提意见:我们宋国是小国,小国却要争当盟主,这是灾祸。宋国或许会被灭亡吧!如果能失败得晚一点,就算运气了。

影视剧里的宋襄公)

子鱼反对,说话也难听,但这是忠言逆耳,但宋襄公不听,他心中想的是,如何痛痛快快地过一把老大的瘾。子鱼没有办法,于是劝襄公带部队去,结果襄公又说:讲好了不带兵,我带兵去,这不合规矩!

于是,宋襄公被楚人俘虏。

(举仁义大旗的宋襄公)

被俘虏的宋襄公忽然开了窍,他决定托国于子鱼:“你回去镇守国家吧,这个国家,就是哥哥你的,我是因为不听忠言,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下场。”

子鱼的回答更有意思:“君上就是不说这样的话,国家也是我的。”你看,哥哥子鱼毫不客气。

子鱼回国之后,立即加强了战备,宋人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准备全力迎击楚人的进攻。交战之前,楚人送信给宋人,以宋襄公为威胁,声称如果你们不投降,我们就杀了你们的国君。

(目夷之墓)

宋人的回答也很干脆:对不起,我们有国君了!于是楚人无法,只好放了襄公,襄公自由之后没有回宋国,而是跑到了卫国,准备在那里度过余生。结果子鱼又派人找到他,跟他说:这个国家,臣下是为君上镇守的,您为什么不回来呢?于是,襄公又回国为君了。

这简直就是君臣兄弟的典范!

尾声:子鱼论战

这哥俩的故事后来多记录在左丘明的一篇散文《子鱼论战》里,这篇文章收在《古文观止》里,很有名:

公元前638年,你看,其实就是第二年的事儿,宋襄公又出兵攻打依附于楚国的郑国,楚国当然要发兵攻宋以救郑,当年11月,两国在泓水交战。

(古战场状况)

在力量对比上,楚强宋弱,但战役开始时,宋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大司马子鱼建议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但宋襄公坚持“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不重伤”等旧的的迁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最终招致失败,自己也受伤而死。

(泓之战形势图)

此后子鱼又做了什么,历史已没有任何记载了,这对同父异母兄弟的故事就终止于“泓之战”。弟弟宋襄公死了,哥哥也沉在历史长河里了。

春秋之后,怕也再没有这样的兄弟了。再有著名点的,就是李世民、李建成那样的兄弟了。

春秋时,祖先们是如何打仗的?

Hash:bb42e63ff8e25b481826ee9ce09e0903e36b9add

声明:此文由 三个小布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