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5年 圭山彩虹再次渲染了整个彝区

1963年,《圭山彩虹》撒尼剧在圭山地区问世,由小圭山文艺队首演,轰动了整个彝区。由此,作为阿诗玛文化系列重要组成部分的《圭山彩虹》,由口头传唱走向舞台,由民间走向世界。

短短55年,弹指一挥间,现代文明无情地吞噬着脆弱的本土文明,以《圭山彩虹》为代表的系列撒尼剧也难逃厄运,濒临灭绝的困境。2018年,圭山镇党委政府顺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重拾传统记忆,构筑乡愁乐园。

《圭山彩虹》是圭山撒尼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部悲情撒尼剧,深得撒尼人民的喜爱。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青年男女布刀若舒和阿袜若子之间从相爱到共赴黄泉,变成彩虹的凄惨历程。整剧以密枝节开场,通过火把节、约会、牧羊、相会、婚宴等章节串连在一起,反映出自古以来撒尼民间的传统习俗、生产生活场景、婚恋观、尊老爱幼以及旧社会的封建陋习。

密枝节是撒尼人原始宗教崇拜的实现实践,每年农历冬月的第一个属鼠日起,为期一周。剧中以密枝节为载体,巧妙地利用密枝节撵山的习俗,彰显撒尼人团结协作、尊老爱幼、多劳多得的传统美德。玉鸟般的恋人布刀若舒和阿袜若子虽穷,但最苦得的布刀若舒也要把捕获的麂子的两条腿,分给村里的老老少少。作为奖励,村民们理所当然要把虎皮分给这对玉鸟般的恋人。同时影射恶势力的代表目格好吃懒做、坐享其成的丑恶形象。

自古以来,撒尼人的婚恋都是自由、开放的,青年男女以深山里的天然牧场为平台,赶着羊群来相遇;以口弦琴为载体,诉说心中的思念之情─鲜艳的美伊花,蜜蜂最爱采;千年开出一朵荷花,别人够不着采,被哥采着了;有敢犁地的哥,就有敢来点种的妹;布谷声声叫,辛苦犁地是为过上好日子;山上生得最好的树杈,要砍下来送给妹妹挂麻团。一幅男耕女织、牧羊传情的美景,深深印在了撒尼人民悲欢离合的历史长卷中。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每个历史阶段必然存在着善与恶的交织与较量。剧中目格是最大的恶势力代表,养有管家、家丁、密枝头、四娘婆,还把撒尼年轻人唱歌、跳舞,交流放羊与做活的事情的地方─密枝山,占为己有。目格家想霸占年轻漂亮的阿袜若子做憨儿子贼扑的媳妇,利用火把节摔跤想用草乌毒酒毒死摔跤能手大力气布刀若舒未得逞,便凭借密枝林屏障用箭射死了布刀若舒。从此,布刀若舒和阿袜若子生死两茫茫。

目格家以为达到了目的,大办酒席、大宴宾客,准备迎娶阿袜若子做憨儿子贼扑的媳妇,让他家意想不到的是,自从布刀若舒死后,阿袜若子便心生“阿哥死在前,阿妹跟着死。蒿子肥土地,我和阿哥一起肥土地”的决心。在目格家迎亲的途中,憨儿子咕咚地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目格以为是深埋地下的布刀若舒在作怪,命令管家和家丁把布刀若舒掏出来烧掉。于是,阿袜若子用铜手镯引开家丁,轰地跳进火里与布刀若舒合在一起化成一股烟,扭在一起升上了天空,变成了一道彩虹。

《圭山彩虹》撒尼剧虽以悲剧结局,但它蕴示后人,邪恶终将被历史的长河洗刷掉,真心相爱的一对玉鸟,即使死了也会在一起,变成一道彩虹,映照着彝乡的山山水水,真情永存,真爱永远!

整个演出期间,上千名老老少少观众随着剧情或欢笑、或悲愤、或哭泣,高潮迭起,低谷悠扬,荡气回肠。

演出结束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毕春华,本次专场演出总策划、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雄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虹,县政协副主席毕宏志,音乐制作人黄生,圭山镇党委书记张灿,总导演付建生等与演员交流感悟,合影留念,心中乐开了花。

时隔55年,圭山彩虹重现人间,再次渲染了整个彝区,引领着阿诗玛文化的发展方向。

红色胜地 绿色长廊 田园圭山 乡愁源起地

文章来源:竹叶长青

Hash:367ef71f1dd883ad132c6ee6523663287bebcd3a

声明:此文由 昆明范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