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记忆l九龙山胜地,清峰阁圣迹

九龙山俗名九楼山,也叫九龙岩,海拔835米,坐落于园庄、赖店、泉州市的罗溪三镇交界处。九龙山突兀升起,直指苍穹。峰峦叠嶂,岩层重重叠叠,或直立,或倾斜,或起伏如波浪,或斧劈刀削壁立千仞,或峻峭逶迤,秀丽挺拔,给人以美的感受。这些岩石有因地壳运动从“天”而降,也有的就是从地下“生长”出来的,有的光秃如洗,有的隐沉在草木丛生之中,从而形成绚丽多姿的屏障。

清风阁位于九龙山山腰,四周树木荫翳,乱石峥嵘,有天然野趣,恰似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游人至此,定可体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趣。据说此处原是古窑,周围荆棘丛生。在破四旧时。有一位名叫妙悟的尼姑因无家可归离开青龙寺后,沿着山路一直往前走,一天傍晚,她走到一悬崖边见一窑洞可容栖身,于是便走了进去,她就栖身在这破窑洞内。

这是一个宋代遗留下的窑洞,仅2米见方,地上有一锄柄,于是她便席地而坐扶柄休息。夜间窑洞顶部有一老虎呼啸而至,她对老虎说:“你要是想吃我就吃得一点都不要留下,别让世人看到我的残肢。”于是闭目低颂佛号……良久,老虎低啸一声隐身离去。深夜,老尼感到身边一阵冰凉,原来是一条大蟒蛇盘踞在她身旁,她对蟒蛇说:“这么冷的东西,你走吧!”蟒蛇便悄无声息地游走了……

妙悟师太便在这里住了下来。年前偶得一梦,梦中有一位佛陀送她几句诗:“屋里开伞当点灯,半壁骑马来神仙,池中无水鱼虾现,古树无叶万年青。”一日其师来见她,朝她周边环顾一会儿说:“徒儿啊,你应梦了。你看你现在栖身之处象不象一把撑开的伞?此地地处悬崖半壁,前侧有一湿地,无水时鱼虾显现,侧前有一古树无叶,却未见于枯。原来佛陀早就点化你来此修行,只是机缘未到,未能领悟,现在你好生在此修行,将来必成正果……就这样妙悟老师太从此留在这里,念经颂佛。

妙悟尼,乳名阿蛋,生于1936年,高峰村柳坑小组人。幼年丧父,因煮饭熬饲料时不幸被灶火烧伤致成残疾。她肢残腿瘸,行动十分不便,加上家庭贫穷,经善信推荐,便在霞山汀洋德正堂栖身。她十分听话、聪慧、勤劳、俭朴,在该堂和青龙寺,什么脏活、重活都抢着干,一天里没停歇过。整年累月都穿破衣烂衫,打赤脚,且一日只吃二餐或一餐。人们都惋惜这么个好姑娘,可惜竟残疾。及她稍长(约十四、五岁),经慈仁师剃度即出家为尼。念经礼佛,万分虔诚,参禅悟道,出神入化,佛音广播,泽福四方。

妙悟尼善心善行誉满慈园及泉州、莆仙诸地,可她手从不沾钱。几十年来,善信们捐资献款累计达千万元,都是董事会经收操办。人们来此旅游,或问卜礼佛,见到她,格外景仰崇敬。当她病重卧床时,来探望慰问的每天都不下百人。她八十高龄后于2016年春圆寂。

沿着新铺设的水泥路,车可以直达清峰阁前的小广场。清峰阁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分上、中、下三层,是各地善男信女慷慨解囊捐建的。有大雄宝殿观音殿钟鼓楼、回廊,殿中间供奉着释迦佛,殿两边供奉着伽罗和韦驮。

大雄宝殿长28.50米,深11.90米,建筑面积339.15米。中间是四柱大厅,殿内供奉着释迦佛,两边是伽罗和韦驮。两旁有钟鼓楼。大殿左边建造一个六角亭,内设石碑一块;右边是九龙山的一脉拱护,形成天然景点。往梯阶上走便是中殿。

中殿是在宋窑古迹上建成的,分上下楼。长28.5米,深11.8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楼上宝殿内尊供着如来佛祖,楼下古窑洞内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和八仙。左右楼阁的露天平台上可观望东南八座青山起伏,称为八仙献寿。底楼中间是古窑洞,洞内有一块长形石头,系为妙悟早年睡觉之床,洞内“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楹联,颇有佛理。走出窑洞,又见“立身苦修进古窑,涉世求道终成果”的楹联,是赞颂妙悟师太的。

再往上殿登爬,一座颇为壮观的大悲殿矗立眼前。迈进殿内,中间所供奉观音菩萨尊像巨大,高有6.20米。两边供奉着的是文殊和普贤菩萨

站在观音殿前远眺,只见不远处一座形似珠球的山峰上,建有一座10米高的八角形经台,随行的人告知,那是妙悟早晨诵经之处。站在经台远眺,四周景色一览无余。正坑水库碧绿如蓝,青山倒影,水天一色。近处的清峰阁全景尽收眼底,远处的高山和广袤田野,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赖园公路似蟒蛇伸行,车辆来往似蚂蚁在移动。美哉!园庄的沃野山村。清峰阁前有放生池池上方建有青峰桥,曲折回廊,旁边是停车场。

清峰阁古窑洞门口有一口龙王井,因蓄有一股野生山泉水——“龙王泉”,现在已成为茶客取水瞻仰妙悟师姑遗址及游人夏日避暑、疗养胜地。清冽山泉,甘甜柔顺,沁人心脾,当年神传能治百病的圣水就是这“龙王泉”。

泉州及仙游城关一带有很多人慕名至清峰阁吃素食、喝山风,饮山泉养病。目前,清峰阁有100间客房,免费开放。夏季时,绿树环绕,山上清凉,几乎往满了来此疗养之人。清峰阁无形中成为救死扶伤的胜地,阁中央如今增添华佗雕像,阁里,挂了许多病人送来的锦旗。

几十年来,善男信女慷慨捐赠,使清峰阁从一个破窑洞,成为大型寺庙群,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疗养胜地。

阁前的放生池与回廊桥

清峰阁四周各式各样的石雕

(文:何清平 黄天水 魏汉樵 图:闲墨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2406ac95fcb3dde47e501a5e474390d509147f0e

声明:此文由 看涵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