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陈毅与新四军
陈毅(1901.8.26-1972.1.6),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抗战时期,作为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陈毅同志对新四军的组建和发展壮大,对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方苦战:“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陈毅因重伤未愈,被留下坚持斗争,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与中央分局书记项英一起,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南方的战略支点和一批战斗骨干。
中央红军主力离开苏区后,国民党军队立即向各根据地大举进攻,采取碉堡封锁、封山搜剿、并村移民、保甲连坐、放火烧山等残酷手段反复清剿,企图将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斩草除根”。 红军游击队不得不长年累月战斗在荒山野岭之中,没有吃,没有穿,过着“天当被,地当床,树皮、野菜当干粮”的艰苦生活。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对这段艰苦生活有过真切记述:
日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
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
夏吃杨梅冬剥笋,
猎取野猪遍山忙,
捉蛇二更长。
不仅没有吃的,住的更加困难: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
野营已自无篷帐,
大树遮身待晓明。
几番梦不成。
不仅缺衣少食、居无定所,而且他们整天还处在被敌人追捕围剿的危险之中。1936年冬天,陈毅在梅岭被敌人围困20多天,难以脱身。危急时刻,他赋诗言志,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绝笔”诗《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组诗气势磅礴,激情豪迈,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面对死亡义无反顾的坦荡胸怀和革命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从1934年10月到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坚持了长达3年极其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陈毅曾多次感慨地说:“三年游击战争,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艰苦的战争。”陈毅在这3年中有过5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第一次转移途中遇敌,他钻进路边水沟芦苇丛中得以脱险:第二次,叛徒引敌军进山搜剿,哨兵鸣枪报警得以安全转移:第三次,被敌军重兵围困在梅山岩洞中20多天,“西安事变”才解了围:第四次,他受骗进大余县城与“中共代表”接头,机智逃脱:第五次他下山找谭余保传达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指示,被误认作叛徒险遭枪杀,他克服重重困难后化险为夷。
在反动军队围追堵截之下,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之中,他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粉碎了敌人严密的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克服困难,顽强斗争,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保留了战斗的火种。游击区的群众利用初一、十五开禁上山砍柴的机会,把粮食、盐巴、咸鱼、干笋、南瓜、洋芋等日用物资带上山丢置,让游击队去捡,同时还在树上、场头、路边和窗台做暗号,通报敌情,让游击队避开敌人的搜捕。所以,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他是重生亲父母,
我是斗争好儿郎。
革命强中强。
这些发自肺腑的词句,充分显示了游击战士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毅参与新四军的组建工作,在领导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陈毅先后在赣州、南昌与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后赴湘赣、皖浙赣等游击区传达中共中央指示,动员红军游击队下山整编。
《梅岭三章》手迹
新四军成立之初,陈毅任第一支队支队长,为贯彻向东作战和向北发展的方针,1938年5月,他率第一支队主力挺进苏南敌后,与第二支队协力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挺进江南,不但很快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而且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
1938年春,新四军抽调人员组成先遣支队,在粟裕率领下挺进苏南。为了开展苏南敌后抗战,新四军先遣支队遵照陈毅同志的指示,准备以我军机动灵活,善于夜战、近战的特点,去战胜装备优势的日军。6月15日夜,先遣支队在铁路工人的配合下,破坏了南京至镇江之间的一段铁路,致使一列日军运输物资的火车脱轨,使其被迫增加兵力用以保障交通运输线。破坏铁路的任务完成后,粟裕发现镇江至句容之间日军汽车往返频繁,于是决定在距镇江西南15公里的韦岗设伏,对日军运输车队发动袭击。17日上午8点多,5辆日军军车开进了新四军伏击圈,粟裕一声令下,大家火力齐发,仅30分钟,就果断迅速地结束了这场战斗。此战共毙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官兵10余人,伤敌数十人,击毁日军军车5辆,缴获长短枪10余支,以及一批军需物品。听到喜讯,陈毅即兴赋诗一首:“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韦岗战斗是新四军进入苏南后的第一仗,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江南人民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激发和振奋了广大民众的抗战精神。
6月至8月,第一支队在京沪铁路、京杭国道两侧,连续对日军展开夜袭、奔袭、伏击和突袭作战,先后取得了大小数十次战斗的胜利。6月下旬,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营在镇江西南竹子岗设伏,击毁日军汽车6辆,毙伤日军20余人;7月1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一营夜袭新丰火车站,击毙日军40余人,破坏部分铁轨,摧毁车站大部设施,使京沪铁路交通一度中断;7月10日,第二团第二营在南京至句容间的新塘伏击日军车队,毙伤日军40余人,击毁汽车2辆;8月23日,第二团第三营在丹阳珥陵镇伏击日军船队,毙伤日军49人,俘1人。
1939年2月,周恩来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驻地泾县云岭,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会议精神,并与军部领导人共同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第一、第二支队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方针,积极行动,在苏南敌后主动出击,打击日伪军,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并取得了胜利,如1939年7月震惊日军的夜袭虹桥机场、11月8至9日全歼丹阳“扫荡”日军(毙168人、俘3人)的“延陵大捷”等。
在军部为周恩来举办的欢迎大会上,陈毅用法文唱完一首《马赛曲》之后,提出新四军也该有自己的军歌。周恩来建议陈毅为新四军军歌创作歌词,陈毅欣然答应,不久写成了初稿。歌词热情歌颂新四军继承北伐军第四军、红军第四军和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前后十余年的光荣历史和光荣传统,取名《十年》。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一致认为歌词写得不错,随即组织人员在初稿基础上进行了集体修改,突出了东进抗战和向敌后发展的思想,歌名改为《新四军军歌》: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
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
获得丰富的斗争经验,
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
为统一协调与指挥苏南的新四军部队,1939年11月7日,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在溧阳水西村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新四军东进苏南的部队,在江南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贯彻向北向北发展、向东作战的方针,使部队和根据地不断发展扩大。至1939年底,已由原来的2000余人发展到1.4万多人,并造成了跨越长江两岸进行游击战争的有利态势。
陈毅在领导新四军在苏南敌后积极打击日伪军的同时,主动联系当地开明士绅和社会名流,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派出战地服务团和民运工作组深入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宣传抗日。随着群众的广泛发动,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了积极因素,使苏南的抗日局面不断得到发展。
抗战时期的陈毅
三进泰州:“击敌、联李、孤韩”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指示,率苏南主力经扬中县北渡长江,到达江都县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
当时,苏北的军事力量除了少数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外,主要有三股势力:
二是控制苏北大部分地区的国民党韩德勤部,属于蒋介石嫡系,拥有兵力七八万人;
三是驻扎在泰州、姜堰的苏北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等部,拥有兵力2万多人。“二李”的军队驻防在泰州一带,紧邻长江北岸,新四军想要渡江北上,获得他们的支持是首要条件。在国民党内,李明扬的资历非常老,主张抗日,由于在韩德勤的管辖下,李明扬处处遭受排挤,心里十分不服气。
陈毅科学地分析了苏北的政治局势与各方力量,遵照中共中央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原则,确定了“击敌、联李、孤韩”的战略方针。为了争取“二李”的支持,陈毅在8个月内3次亲赴泰州城做“二李”的统战工作。
1939年7月,陈毅一进泰州城,会见李明扬与李长江二人。经过一番会谈,“二李”表示愿意团结抗战。不久,陈毅接到李明扬的求助:他在第三战区搞到了10多万发枪炮弹药,但第三战区的仓库远在几百里外的安徽南部山区,要人挑肩扛、经过日军严密封锁地区,“二李”对此也无能为力。陈毅找二支队的副司令粟裕商量,当即派二支队四团副团长陶勇率一个加强营前去押运这批弹药,将弹药顺利送到了江北,“二李”非常感动。
1939年12月初,陈毅二进泰州城。这一次,李长江亲自到泰州的西城门外迎候,李明扬在泰山寺的大门口迎接。双方秘密商定:由“二李”的部队支援新四军在苏北地区东进,前往南通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之后,新四军在苏北迅速壮大。
新四军的迅速崛起让韩德勤惶恐不安,韩德勤出动了两个半主力旅,围攻新四军抗日根据地中心半塔集(安徽来安县境内)。同时,他还拉拢“二李”,煽动“二李”将新四军赶回江南。为了防备出现韩、李联合攻打新四军的不利局面,1940年3月初,陈毅第三次赶赴泰州会见“二李”。“二李”见陈毅轻车简从,亲自登门来解释不久前李明扬盛子瑾部被新四军缴械的误会,大为感动。面对陈毅的坦率和真诚,“二李”当即表示今后会坚持一如既往,友好合作,不受韩德勤挑拨利用。陈毅这次去泰州,起到了稳定“二李”的作用。
1940年9月底,韩德勤调集兵力3万余人,分3路向泰兴以东黄桥地区的新四军发动进攻。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7000余人,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坚决予以反击。从10月4日至6日决战结束,新四军在黄桥人民的支援下,以少胜多,一举歼灭韩部1.1万余人。
10月10日,新四军北上部队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在苏北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共同实现了党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目标,打开了华中地区抗战的新局面。 陈毅即兴赋诗:“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11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同月,陈毅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报告《关于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中央给予肯定,并向全军转发了这一报告。
黄桥决战纪念馆
代理军长:“把新四军建设成强大的正规化的党军”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同国民党顽固派针锋相对,宣布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1月25日,在新军部成立大会上,陈毅发表《就职讲演词》,宣誓率领全军9万官兵,誓与日本侵略者、汉奸、反共投降派斗争到底。
陈毅和刘少奇等新四军领导人一起总结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总方针,提出了“把新四军建设成强大的正规化的党军”的口号。 1941年6月,在新四军军分会扩大会议上,陈毅作《论建军工作》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正规化党军的第一个要求,是在政治上保证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养成全军服从党的领导的天性,执行党的政策的完整性,执行命令的坚决性。”他指出:“我们的建军不仅是单纯的技术建军,而且是强大的政治建设工作……是用强有力的党的政治领导去保证一切部门的健全……是加强党对本军的政治领导。”
陈毅认为,要建设强大的正规化党军,就必须培训一支有革命理想、有知识、守纪律、忠诚于抗日救国事业的正规化干部队伍。陈毅一贯重视干部培训工作,此前他率部挺进苏北后,在战斗异常频繁的情况下,就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并亲自担任校长和政治委员。新军部成立后,他以抗大五分校为基础,积极建设华中总分校。1942年1月4日,华中总分校正式成立,陈毅任校长,亲自抓教学工作。此外,在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的主持关心下,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还先后创办了党校、鲁迅艺术学院及许多军政学校和各种专业训练班,培育了大量的干部,为新四军的正规化建设提供了骨干力量。
为了加强对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的领导,中央决定将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组建为华中局,同时成立新四军军分会,陈毅任 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的直接领导下,重 建后的新四军迅速完成整编,并在各部队内建立起党组织和军政领导机构,形成新的战斗力。
1941年春日军诱胁国民党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部投降后,令其配合“扫荡”苏北,陈毅等争取先机,发起讨逆战役,歼伪军李长江部5000余人。
1941年7月,日伪军1.7万余人对盐城地区新四军领导机关发动大规模“扫荡”。陈毅、刘少奇领导盐阜反“扫荡”,组织指挥苏中、苏北部队突袭敌后方,一个月内作战135次,歼日伪军3000余人,打破了敌人妄图消灭中共中央华中局领导机关和新四军军部及其主力的计划。10月,成功组织指挥程道口战役,进一步沟通了盐阜、淮海和皖东北根据地的联系。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回延安工作,陈毅代理军委分会书记,全面贯彻中共中央的方针,领导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指挥各部挫败日伪军的“扫荡”、“清乡”,采取统一战线和军事斗争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难,壮大了部队,巩固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陈毅(右)、刘少奇(左)与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合影
连战大捷:夺回华东主动权
1943年11月底,陈毅离开黄花塘军部,辗转旅程数千里,于1944年3月到延安,汇报华中工作,参加整风学习。同时继续参与指导华中地区和新四军的抗日斗争。
1945年春,陈毅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七大会议上,陈毅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8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战斗号令。8月12日,中共中央对华中的斗争做出了新的部署,陈毅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对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五师地区的具体指示。
七大之后,陈毅根据中央指示,离开延安前往山东。10月20日,陈毅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11月13日,被任命为华东局副书记。
1945年10月,国民党军趁津浦铁路通行之机,在沿途日军的掩护下,运兵北上至济南。为阻滞国民党军北犯,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抽调人员组成津浦前线野战指挥部,陈毅兼司令员。陈毅指挥部队展开讨逆攻势作战取得胜利,歼灭了大量日伪军和国民党军,控制铁路500余公里,改善了战略态势,策应了华中解放区的斗争,为而后粉碎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创造了条件。1946年1月,中央军委命令撤销津浦前线指挥部,新四军调入山东的部队与山东军区的部队组成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
1月初,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停战期间,陈毅多次同国民党军驻徐州、济南的高级将领顾祝同、王耀武等进行谈判,对各地国民党军向解放区蚕食、侵犯等情况提出抗议。他向美方代表介绍了讨逆事实真相,后美方代表对外作了披露。这是陈毅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成功范例,既在军事上赢得了胜利,又在政治上争取了主动。陈毅还利用美蒋之间、蒋伪之间的各种矛盾,对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行径,以及美国调处为名、助蒋为实的阴谋,作了有效的揭露,从政治上进一步孤立了敌人,伸张了人民军队进行自卫斗争的正义性。
4月8日,新四军军长叶挺在重庆飞往延安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陈毅得悉叶挺殉难后,作诗《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表示哀悼。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
1946年6月下旬 ,内战全面爆发。9月,在国民党军占领淮阴、淮安后,山东和苏皖解放区的范围大为缩小,新四军军长陈毅领导的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的组织形式,已不适应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在组织协同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947年1月下旬,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便于集中兵力和统一指挥,正式组成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和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陈毅本人军区司令员、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任前委书记。新成立的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均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新四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番号被撤销。
自1946年6月底至1947年1月底,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所属部队,在陈毅等领导和指挥下,接连取得宿北、鲁南等战役的胜利,顶住了国民党军队苏皖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夺回了华东战场的主动权,为此后攻打莱芜、泰安、孟良崮等战役打下了基础。
1945年10月,(前排左起)舒同、黎玉、陈毅、张云逸从陕北到山东
Hash:558bf9afa8d99dfe74148ce198bff86fa684f2ed
声明:此文由 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