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济南老商埠的这些建筑 历久弥新换新颜

济南网·无线济南11月30日讯(记者 徐舟)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开启了济南的商埠时代。那时的商埠区商贾云集,热闹繁华。113年后的今天,济南商埠区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近日,济南网·无线济南记者走进济南老商埠一期项目,感悟百年历史,体味现代泉城。

4号建筑

中山公园东侧,记者见到了济南老商埠一期项目。它占地29亩,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共有15栋建筑。这里的建筑以三层为主,兼有二层、四层建筑,风格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很有商埠风采。

5号建筑

说起老商埠里的这十五栋建筑,个个可都有来头。这些建筑有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7号建筑

7号建筑为德式的尖顶建筑,经专家考证原为宝隆洋行济南分行经理住宅,在没修复前,建筑已松散破旧。为了保持原貌,修建加固时,工作人员将瓦片一个个编号后,再一层层贴回。据介绍,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老建筑风格,单是对7号建筑的外立面墙就进行了多次处理,以体现其历史斑驳感。

6号建筑

6号建筑原为胜利旅馆,之前已经倒塌,相关部门在调取大量文献资料后,在建筑倒塌原址进行了原样复原,包括门窗的式样及室内的楼梯设置,都是按照原建筑进行1:1的还原。

10号建筑

10号建筑的设计,借鉴了原懿范女子中学修女楼的立面形式。

2号建筑

2号建筑是张采丞故居,1907年由德国人设计建造,为中西合璧风格。记者看到,小瓦花脊的屋顶上开着西式老虎窗,很有韵味。

修复前小楼损毁严重,为将小楼修复,施工方在土方开挖时进行了区域加固,对其建筑主体及室外小院的下土方并未挖掘,还保留了故居中原有的两棵百年老槐树。为了保持老建筑风格,修缮故居的建材都是从曲阜的旧民居上拆下来的。

张采丞是济南近现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1868年出生于山寿光,清光绪十年,在其17岁时继承父业,32岁时举家迁至济南。他租借商埠地区大片土地,相继建厂,数年后成为济南工商界的翘楚,1925年被推举为商埠商会会长,1934年病逝于济南。

老爷车撞墙雕塑

你知道吗?济南的第一辆老爷车就是张采丞的。富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张采丞在商埠经营的如鱼得水,后来便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扩大铁厂规模,雇佣工人达400多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采丞接触到了汽车,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没有专业制造工具的艰苦条件下,仍然坚持仿造出了济南第一辆汽车,因在回家的路上太过兴奋,转弯时不慎撞到了院子的墙上。

15号建筑

15号建筑比邻中山公园,建筑山墙参照了济南天主教方济各会仁慈堂的墙面。以三开间的山墙面作为主立面,山墙上端五阶跌落的马头墙是中国传统建筑做法。再加上石墙基、灰砖清水墙体,老济南的风貌一览无遗。

3号建筑

3号建筑原为“军代处”,原址在经三路南侧,即现9号建筑所在地。院落形成了一个U型,建筑风格很具有商埠时期建筑特点,现在这栋建筑按照原样1:1的比例迁到了纬三路的西侧。

1号建筑

漫步济南老商埠周边,记者还看到了很多四角方位“斜面倒角”的建筑形式,在老商埠的1号、4号、14号、15号建筑上,同样运用了这样的形式。

11号建筑

13号建筑

附近商店的程阿姨告诉无线济南记者,该区域没改造之前,基本上和现在经四路以南区域是差不多的,以一二层的民房为主,靠近马路的房子则有许多的商家,各种商家在此,为附近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号建筑

但程阿姨也表示,以前这里的面貌比较破旧,与现在是没发比的。济南老商埠一期开业之后,程阿姨这里的买卖也好了很多,“人流量比之前大了不少,尤其是周末节假日的时候”,这是程阿姨得到的真真切切在的实惠。

14号建筑

程阿姨介绍,以后他们这也会拆迁改造,“你看我们这,都是些老房子了,又小又不好住,赶紧也修整修整吧。”程阿姨满心的憧憬的说道。

Hash:59305cf86dfac0574c7322b7b89ae22e5566e9af

声明:此文由 无线济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