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经验成山东唯一全国典型,庆云何以能?
日前,庆云县“河长制+乡村振兴”模式获评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成为山东省唯一上榜的典型。
漫步在庆云县的河道旁,
眼前的景色令人流连:
水清岸绿,一塘一景,
依河造景,村村皆景。
这样的美景主要得益于
庆云县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
1月1日,“中国水利记忆·2018·TOP10”读者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庆云县“河长制+乡村振兴”模式获评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获评理由为:将推行河长制与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既美化河道环境,又带动群众增收。
“治河的目的就是通过大治理、大保护产生生态效益,最终造福于民。我们坚持将河长制与重大惠民战略相结合,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近年来,庆云结合全县特点,
将河长制与全域旅游、生态振兴、
富民产业相结合,
打造独具特色的“河长制”模式,
为乡村振兴增添亮丽底色,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长+”加出全域美景
俯瞰马颊河庆云段,四季皆有景,各季景不同。
初春时节,满目的油菜花,层层叠叠地绽放在河道两旁;盛夏时节,近千亩油葵盛开在河滩上,金色花海吸引着八方游客;深秋时节,一河碧水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镶嵌在城中,不时有白鹭停留栖息;寒冬时节,苍翠的麦苗拥抱碧波,韵味盎然。
2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河滩上垃圾遍布、杂草丛生,鸭棚等违建随处可见。那时的马颊河,河水污浊,蚊蝇滋生。
2017年3月,庆云县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河长,各级干部逐河明确监护河段,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推行县月巡、乡周巡、村日巡、河长办每月一督查的“三巡一督”长效机制。自此,拉开马颊河“变形记”序幕。
“通过开展两轮清河行动,涉河‘八乱’行为得到有效整治。”庆云县水务局党组成员王振介绍,庆云境内有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3条省管河道横穿东西,干流河长94公里,堤防长度141公里。该县采取第三方评估机构+三级河长清查方式,集中开展了两轮清河行动,重点整治包括马颊河在内的涉河“八乱”行为。目前,全县3条省管河道、11条县级沟渠和2座水库的所有违法事项全部清零。
在抓好清淤疏浚、活水保质等河系治理的同时,庆云推行河长制与全域旅游规划相结合。编制了自然湿地保护规划,依托马颊河、德惠新河两河并流的独特优势,与上市公司合作,按照环渤海最美花溪定位,规划打造“源头活水清、两河四岸绿”的最美生态景观廊道。
同时,在堤岸规划修建长10公里、宽10米的景观大道,建设半程马拉松比赛场地。建成后,将与国家级石斛特色小镇、迪趣欢乐水镇等景区串点成线,力争年内创成全域旅游示范区。
打造美丽乡村“样板河流”
1月7日,走进庆云县尚堂镇西吴村,一个占地20余亩的坑塘引人驻足。坑塘四周,大风车、钓鱼台、健身广场、景观大道等点缀其中。站在村口远眺,一幅幅以农耕文化和亲水乡情为主题的墙绘生动绚丽,沿街景观小品活灵活现,让村民静享碧水蓝天、水车溪流的惬意。
“我们村现在大不一样了,修整得跟花园一样,孩子们都爱拍照发朋友圈。”对于村里生态环境的改善,62岁的王银坤感受颇深。他是土生土长的西吴村人,曾目睹村内的坑塘因为垃圾污染和管理缺失等而变黑变臭,如今又见证了坑塘的水清岸美。清澈的坑塘让村民们重新找回儿时的欢乐时光。
“以前村民都想进城,现在城里人都想来村里住,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西吴村村主任吴守平介绍,推行河长制以后,该村于2018年8月开始高标准打造沟渠和坑塘。通过实施底泥清淤、坡岸修整、垂钓平台、水车景观等工程,将此前的臭水沟打造成了塘水清、堤岸绿的“梦栖湖”景观水系,并依托水系在村东建设“乡愁西吴、寻梦驿站”文化休闲广场,在村西建设“梦栖园”健身娱乐公园,形成了“寻梦、圆梦、筑梦”为主题的文旅观光带,擦亮了西吴村的生态底色。
西吴村只是庆云县落实河长制工作,打造美丽乡村“样板河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结合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庆云把治理好农村现有水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实施了美丽乡村示范工程,在农村新建社区全部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城乡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逐步减少面源污染。
同时,按照“一村一景”的原则,因村制宜,通过对废弃坑塘挖潜整修、铺设人行漫道、种植花草树木等专业化设计,高标准规划改造农村坑塘。治理水系实现了从单一的工程思维向水生态的整体修复转变。
目前,全县60余个脏乱坑塘全部变成了美丽景点。今年每个乡镇(街道)都将建成1条生态河道,每个乡村都将建成1个生态坑塘。
废弃坑塘变“聚宝盆”
位于庆云县渤海路街道李云曲村的“小北海”,是一个占地约7亩的坑塘,水面一年三季碧波荡漾,湖光潋滟。水中,草鱼、鲤鱼、白鲢等鱼类悠游自在。
环湖步道上,流连赏景、散步健身的村民们络绎不绝。他们闲适自得的模样,与醉人美景、盎然生机共同渲染成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图景。
在“小北海”附近居住了20多年的李洪星,用一段当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点赞废弃坑塘改造工程:“废弃坑塘真邋遢,精心改造起变化,水清岸绿成公园,养鱼种藕灌庄稼,生态疮疤变亮点,政府决策百姓夸。”
“2017年6月,投资20余万元,将这个坑塘建成了‘小北海’。”李云曲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李洪德称,推行河长制后,该村遵循“美丽乡村,生态乡村”的理念,全力打造辖区内坑塘环境,按照公园标准对坑塘进行规划改造,先后开展了清淤扩容、垃圾清理、美化绿化等工作。
在治理坑塘的同时,就地取材,通过投放鱼苗、种植莲藕等措施,将废弃坑塘变成水产养殖户争抢的“聚宝盆”。“初期曾撒下600斤鱼苗,目前已收益2000余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扶贫工作。”李洪德说,2018年6月份,又改造提升了村东一个废旧坑塘,计划种植莲藕,加之“小北海”的水产养殖,计划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万余元。
此外,依托河道栽植苗木、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建成集垂钓、养殖于一体的观光园。“有了河长制,河流生态跟上了,大家养殖致富的路子必然越走越宽。”李洪德说。
李云曲村废弃坑塘变身“聚宝盆”,是庆云依托河长制打造“致富河”的一个样板。
为了调动群众参与治河的积极性、主动性,庆云将推行河长制与富民产业发展相结合,对河滩进行规划整理,引导群众种植油菜花、油葵、有机牡丹等观赏性经济作物。同时,采用“村集体+农户”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模式,销售收益由村集体和村民自由分配,既美化河道环境,又带动群众增收。
目前,沿河种植的油葵、苜蓿等经济作物已有800余亩,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致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纵深推进河长制工作,努力把庆云每一条河流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致富河。”庆云县县长孙洪昌说。
责任编辑:杨敏
来源:德州24小时
供稿电话:0534-3868369
Hash:0f0c40466bd20d6db3dbee3d207de43f0816e4e7
声明:此文由 庆云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