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唐五代、清代城墙

5月20日报道 成都,曾经是一座被古城墙围绕的城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城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城市里消失了踪迹。成都发现唐代城墙,筑城材料多为唐五代、清代城墙,清代城墙跨越900年 左手唐代右手清代 脚下跨越900年,成都新发现一段古城墙 去年开始,通锦桥附近的饮马河边,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发掘出一段成都的古城墙。唐代城墙的包砖,与清代城墙的压脚石,隔着一条散水面。站在散水面前,左边触着唐代城墙包砖,右边抵着清代的压脚石,脚下则跨越900多年。据介绍,该段城墙将进行原址保护。

5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发掘新成果。在成都市青羊区通锦桥附近发现了一段古城墙的夯土和包砖砌石部分,为东西走向,略呈弧形,其中西侧城墙保存较好。成都发现唐代城墙,筑城材料多为唐五代、清代城墙,可分为唐五代、清代两个时期。

5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锦桥附近发现唐及五代,清代两个时期的城墙,为研究成都古城墙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

考古专家鉴于历史记载,四川成都的城墙建于明初,在宋、元城基础上筑成,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城垣建筑。明末,战乱频繁,城墙多被破坏。时至康熙年间,由四川巡抚在明城废墟上重新修建了清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又花费巨资重修,所建城墙周围长二十二里八分,上有垛口及箭孔8122个,八角楼4个,炮楼4个,城墙高5丈。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筑城材料多为唐五代、清代城墙,唐代城墙的包砖,与清代城墙的压脚石,隔着一条散水面。站在散水面前,……↑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锦桥附近发现唐及五代,清代两个时期的城墙,在新华道北校场西路口,转头向北,映入视野是远处的灰色--成都北校场的古城墙遗址。不停留,跟着新华大道上的汽车、电马儿往前走200多米,在一处不起眼的小巷子右转,便是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的工地,在里面,考古人员不久前发掘出一段成都的古城墙。

5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锦桥附近发现唐及五代,清代两个时期的城墙,为研究成都古城墙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进一步补充了资料,对研究成都城市与社会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城墙有望在未来得以保护,展示成都深厚历史底蕴。

文章来源于:https://shop234259578.taobao.com

Hash:70871f837f8c64acf01535be43dd097864b2dba1

声明:此文由 健康就知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