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送程尊师东游有寄》 唐•罗隐

华盖峰前拟卜耕,主人无奈又闲行。

且凭鹤驾寻沧海,又恐犀轩过赤城

绛简便应朝右弼,紫旄兼合见东卿。

劝君莫忘归时节,芝似萤光处处生。

释义:

有寄:有所寄,如《江陵愁望有寄子安》,就是说在江陵远望愁思有感,所以有诗寄给子安。

闲行:漫步。

鹤驾:对仙人车驾的敬称。

唐•耿湋《游钟山紫芝观》:“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

典出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即周灵王的太子晋,尝乘白鹤驻缑氏山头。

犀轩:古代卿所乘的用犀皮装饰的车。后用以敬称人的行踪。

赤山: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南门。

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举而建标。”李善注:“支遁《天台山铭序》:往天台,当由赤城山为道径。”

孔灵符《会稽记》:“赤城,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王琦注:“《太平广记》:章安县西有赤城山,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余丈。”

《海録碎事》:“顾野王《舆地志》云,赤城山有赤石罗列,长里余,遥望似赤城。”

清•朱彝尊《罗浮屈五过访》:“况今天地多战争,赤城华顶风烟惊。”

绛简:即赤章。道教祀天奏章用“玉书绛简赤丹文”。

典出《黄庭内景经•仙人章》,以其用丹朱书写而得名。

兼合:合并到一起。

罗隐(833年-910年)

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原名横,后因屡试不第,改名为隐。唐末新城饮贤罗家(今富阳城阳乡)人。祖知微,福唐县令;父修古,曾应开元礼。

罗隐“龆年凤慧,稚龄能文”,读书于鼍江岸上之鸡鸣山麓。大中十三年(859年)已在贡籍。咸通元年(860)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因其恃才傲物,所为诗文每多讥讽,触怒权贵,以致十试不第。“困居长安,寒饿相接”。其间,又遭丧妻之痛,遂漫游江淮。曾任衡阳县主簿,仕途坎坷,终不得志。

光启三年(887年),因邺王罗绍威荐举,罗隐东归钱塘进谒钱缪,惧不见纳,乃呈诗稿一卷,以旧作《夏口》诗标于卷首,中有“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之句。镠览诗会意,不觉大笑,遂待之为上宾,授钱塘县令,拜秘书著作郎。

罗隐工诗能文,有“江东才子”之名,与陆龟蒙、皮日休齐名,又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誉满江左。一生怀才不遇,同情劳苦大众,后世江南一带盛传“罗衣秀才”出语成谶故事。其主要著作有《江东甲乙集》、《谗书》、《淮海寓言》、《两同书》、《吴越掌记》等。又善行书,《宣和书谱》中曾录御府所藏罗隐行书数种

《唐才子传》称他“少机敏,善诗文,诗笔尤俊拔”。

台山

台州天台山蜿蜓于东海之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享誉海内外。自古以来,天台山就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姓三十景,无名无姓数不清”的说法,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渗透,山、岩、洞、瀑各具神韵,形成了古、幽、清、奇的独特风格。

并以绚丽多姿的形貌和深邃厚实的内涵,孕育出华夏文明苑囿中一棵散发着独特芬芳的奇葩,这就是“天台山文化”。以神秀的山水为依托,以宗教文化为特色,自唐宋盛行迄今并对日本韩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她由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学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组成。1700年来,“两宗”文化互相渗透,涵盖台州六邑,造成了佛道共存、三教互融的文化格局。

石梁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唐诗之路”的目的地,面积6.5平方公里,距县城23公里,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诗人都为此留下不朽的诗篇。作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梁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花岗岩天生桥”,梁长7米,宽不盈尺,世所罕见。

华顶景区“天台临四明,华顶高百越”,观云海,看日出,赏奇花,品佳茗。72莲华峰之顶,独享“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华顶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天台山主峰,海拔1095.4米。享有“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的美誉,是十分理想的休闲、养生和避暑的胜地。这里是“江南茶祖韩日茶源”之誉的天台云雾茶的核心产地,相传三国吴时葛玄在此植茶,已有1800多年历史

赤城景区“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在孟浩然等无数游客的心目中,这座位于县城北1.5公里赤城山是天台山的地标。赤城山在一片苍翠中,因其色赤,独树一帜,历来被看作是“台岳南门”和天台山的标志。“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的赤城山,高306.5米,山间洞穴密布、树木葱郁,遥望如城堡高矗,在四山青碧中显得格外挺拔清丽。山顶有梁妃塔,塔高27.5米,四面七级,与国清寺隋塔遥相呼应。

琼台景区“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唐诗人李白倍加推崇琼台仙谷“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相传这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从仙人九元子受金液神丹的地方。南端的天然石椅则是葛玄、吕洞宾、白玉蟾等高道炼丹之处,故名“仙人座”。台上有唐宋以来柳泌、天和子、康有为等人的“蓬莱仙境”“观止”等题刻。最高处,黄帝祭坛、祭天坛、祭地坛屹立峰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摄影: 许明扬、雨墨影秀、陈嗣勇 等

诗路天台┃《春山行》 唐·贯休

诗路天台┃《天台老僧》 唐·贯休

诗路天台┃《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唐·李白

诗路天台┃《忆天台》 唐·皎然

诗路天台┃《送邢台州济》 唐·皎然

诗路天台┃《送重钧上人游天台》 唐·皎然

诗路天台┃《行桐柏山》 唐·姚鹄

诗路天台┃《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 唐·曹唐

诗路天台┃《代简国清老惠梅》 宋·曹勋

诗路天台┃《山居杂诗九十首·朅去天台居》 宋·曹勋

诗路天台┃《山居杂诗九十首·天台坐忘身》 宋·曹勋

诗路天台┃《忆天台》 宋·曹勋

诗路天台┃《断梅三首·寄迹天台见未曾》 宋·曹勋

诗路天台┃《思归天台》 宋·曹勋

诗路天台┃《送张无梦归天台》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山居杂诗九十首》 宋·曹勋

诗路天台┃《菩萨蛮·天台不是登长道》 宋·曹勋

诗路天台┃《武陵春·玉露金风寻胜去》 宋·曹勋

诗路天台┃《刘、阮妻二首》 唐·元稹

诗路天台┃《桃源洞》 明·潘碧天

诗路天台┃《寒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石梁》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国清寺》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桐柏观》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赤城》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天台道中》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送人》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桐柏宫留题》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题国清寺三隐》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明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游天台山回,别省院诸公》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题桐柏宫》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入天台山留别王河秀才》 明·孙一元

诗路天台┃《寻天台山水》 明 · 孙一元

诗路天台┃《台山篇》 南朝(梁)• 李巨仁

诗路天台┃《天台纪游 六首 华顶归云》 清 • 魏源

诗路天台┃《幽溪雪瀑》 明 • 释传灯

Hash:1ee9eda247c6c39f944f821679198e9bf16a92c5

声明:此文由 墨香茶谣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