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里的党史 | 《共产党宣言》首印版的传奇

《纪念馆里的党史》,讲述各纪念馆“镇馆之宝”的故事,带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本期为大家讲述——《<共产党宣言>首印版的传奇》,一起来看~

音频

视频

山东东营历史博物馆的一处角落里,陈列着一本珍贵的文献,这就是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虽然岁月已经褪去了封面的铅华,但我们还是能依稀见到那标志性的马克思半身像。

这是国内第一版公开正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禁,该版本一度消失。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广饶县刘集村,一名叫刘世厚的老农民,捐出了他珍藏的《共产党宣言》,才使这一版本重见天日。

身居乡村的老农为何手中有如此珍惜的藏本?广饶藏本首页右下角有一方红印,“葆臣”二字清晰可见。研究人员根据这一线索调查藏本的来历,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1921年夏,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从上海归来时也带回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宣传品。

在王尽美、邓恩铭的领导下,山东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共产党宣言》成为研究会学习的重要文献。这位“葆臣”就是济南早期共青团员和中共党员张葆臣。在济南的党团员学习活动中,这本盖有葆臣印章的《共产党宣言》,又辗转到了另一名早期女党员刘雨辉手中。1926年春节期间,刘雨辉回故乡广饶县刘集村时,把这本《共产党宣言》带到了刘集党支部。从此,这本革命文献便在这偏僻的乡村经历了不平凡的50个春秋

广饶刘集党支部成立于1925年春,当时整个支部只有六七名党员,支部书记刘良才经常在晚上召集大家学习《共产党宣言》,宣讲革命道理和文化知识。他指着封面上的马克思像跟大家说,这些道理都是这人在书里讲的。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亲热地把马克思叫做“大胡子”。

刘奎湘(刘集党支部第一任书记刘良才之孙):这个屋就是当年我爷爷成立第一个党支部的地方。他们三人小组就在这商量的搞的一些活动,就在这里。当时刘俊才领着入党的时候就是用个被子,把窗户堵上了,这个弄上个红包袱,举手宣誓。成立以后,在这里学习《共产党宣言》,发动了群众,有的没有位置就在院子里开始听。

1930年11月,敌人加紧了对广饶县共产党组织和党员的搜捕。山东省委决定将时任中共广饶县委书记的刘良才调走。临行前,刘良才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刘集支部委员刘考文。随着形势的恶化,刘考文估计自己随时有可能被捕,就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忠厚老实、不太引起敌人注意的刘世厚保存。不久,刘考文、刘良才等一批党员被捕杀害,广饶县党的活动进入低潮。

刘世厚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冒着生命危险将这本书藏在家里。

荣子录(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上个世纪30年代以后,国民党对整个文化进行了“围剿”,当时如果发现有谁拥有或者是学习马列的著作,就会被打成危害中华民国,就安上这么一个罪名,轻则被收监入狱,重则就被杀头,所以当时也是非常危险。

抗战时期,日军曾三次扫荡刘集村,全村房屋几乎被烧光,但这本《共产党宣言》在刘世厚的保护下却安然无恙。他曾冒着敌人的烈火爬上屋顶,从鸟窝中抢救出这本《宣言》。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部队的侵扰,刘世厚仍然不得不到处藏匿这本书。一直到1975年,已经84岁高龄的刘世厚老人才放心地拿出了这本收藏了大半辈子的文献。

颜华(原广饶县博物馆馆长)

在那儿征集文物,21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一个老党员说,我还有一本书,那个时候学习用的。用个小盒子盛着,但是我一看1920年8月版,这个又是中文本,很可能有参考价值。

如今,全国已经发现12本首版的《共产党宣言》,它们被收藏在不同的地方,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本已是国家一级文物,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年收藏和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刘集村已经建成了共产党宣言纪念馆,村民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继续讲述着“大胡子”老人的故事。

综合 共产党员网 学习强国等

编辑 冉晖昱

校对 何雅琦 罗梦丹

审核 黄鑫

Hash:04c0493a1fbbcfca6fe716570f2710a451e749e6

声明:此文由 先锋成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