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前

久居濒临渤海的津门,我却不知道距离我们很近的山东北部有一块渤海革命老区。来到滨州,处处可见的红色文化元素,让我切身感受到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感人故事。

渤海老区以山东滨州为中心,西靠津浦铁路,南接胶济铁路,东临渤海,北近津南抗日战争爆发后,滨州周边先后建立了清河区、冀鲁边区根据地,坚持平原抗日,巩固发展武装。1944年初,根据形势的需要,为便于两区相互依托、相互配合、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党组织将原有的清河区、冀鲁边区合并成立渤海区,在此形成了一块稳定持久的后方基地。渤海老区作为当年特殊的战略行政区,自1944年1月设立,至1950年5月撤销。如今的滨州,革命老区的历史遗迹布城乡,保留的、新建的纪念馆、博物馆、碑塔、墓园等35处,用大量的实物、建筑、图片、文字告诉人们这里曾发生的故事。

两天里,我参观的每一个地方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看着展览、听着讲解,仿佛时光穿越,把我带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在杨柳雪教育基地、在老区机关旧址、在陈户烈士纪念园……雕塑、图片、文字、实物史料,再现着无数次战役、无数次场景、无数个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一幅幅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老区的发展沿革、老区的重要贡献、老区可歌可泣的人与事,无不让我感动、震撼。

在滨州这些红色革命遗存中,我发现几乎每一处都建有烈士纪念碑、纪念墙、纪念塔,这一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老区纪念馆里建有一座烈士英名录碑廊,整洁干净,肃穆庄严,长长的廊道曼延,共有162米,中间竖有四块大理石石碑,上面雕刻着能收集到的烈士姓名,他们的生殁年月、籍贯及身份。

站在纪念碑前,我陷入深思,馆里陈列的和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那些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固然可亲可敬,但这里记载的每一个名字同样光彩照人。石碑上雕刻着这些普通的百姓、战士,生前默默无闻,但他们付出的代价同样可贵,生命只有一次,他们将生命交给了这块土地,用青春谱写了壮丽的乐章。

站在纪念碑前,我特意观察了一下,看到有许多平凡的群众,他们与那些营团级干部、与那些战斗英雄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接受后人的瞻仰、缅怀。造碑者不以身份地位排序,平等地将每一个付出生命的烈士一一镌刻,这体现了后人对生命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看着纪念碑上这些名字,你就会感到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平凡孕育伟大,官兵来自群众,站在碑前,我对这些话有了更深的感悟。

站在纪念碑前,密密麻麻的名字遍布其上,仅在老区纪念馆的烈士英名录碑廊,就刻有牺牲烈士的名字55308人。收集姓名、刻碑建墓,告慰先烈,是一个浩大繁琐的工程,也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人民群众以血的代价改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他们不分职级高低,不分职业身份,全部被刻上石碑,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Hash:24ca68889a5c9d0d7c63e02765332aac3162b58f

声明:此文由 今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