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英雄——在谢臣故里访英雄故事

1981秋天,我和保师的同学,欢快地骑行保定涞源的山间公路上。当行至满城县岭西村西侧高高的山岗上时,见一座烈士纪念碑亭巍然矗立。阅读碑文始知,这是为1963年在冀西特大洪水中抢救当地群众牺牲的、国防部追授为“爱民模范”荣誉称号的谢臣及11名牺牲战友而立的纪念碑。碑亭四周青山环抱,不远处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清晰可见,清澈的界河水哗哗流淌着,轻轻诉说并传播着英烈不朽的精神。

2021年清明节,我再次专程前往谢臣烈士纪念碑亭,为烈士祭奠扫墓。隔日,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前往英雄狼牙山东北侧脚下、悲壮古易水河畔烈士的家乡易县西水冶村,采访了十数位上了年纪的乡亲们。多年来我一直心中琢磨着的,谢臣烈士在危难当头,毅然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救助他人的故事变得越来越淸晰,一个鲜活的、令人信服敬佩的真实的英雄形象,渐渐高大起来。

党的光辉照我心

谢臣烈士,1940年7月出生于狼牙山脚下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2年,其父谢显奎带领全家逃荒,开始了艰难的劳工生活,因同日本监工斗争被开除,不得已又回到了老家。谢臣的父母积极参加抗日支前工作,因工作突出双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在两位最亲最近的共产党员的引导下,谢臣从小就追求进步,热心参与村中的公益工作。在乡亲们眼里,谢臣是个少言寡语、诚实肯干、孝顺长辈、爱做好事的勤谨孩子。那时乡亲们都夸这个小名叫“大宝”的娃娃。1953年,村里成立了初级社,由于谢臣爱社如家,社里决定把放牛(后来是放羊)这样关乎初级社重要财产的任务交给了他。一次,谢臣带回家来一棵牛蹭痒痒碰倒的榆树,父亲严厉地批评道:“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集体的财产,怎么能拿到自己家里来,赶快扛到社里去!”谢臣原想,不就是一棵被虫蛀空的朽树吗?什么材料也不能做,只能当柴烧,算不了什么,但看到父亲生气地斥问,才知道自己做错了。社员们都一致称赞谢显奎热爱集体的老党员本色和严谨的家风。社里还有一位共产党员叫谢洪斋,谢臣管他叫“三爷爷”,是个老羊倌,经常向谢臣传授革命道理和放羊的技巧。当时,社里给每位羊倌发一把油布雨伞,一块防寒用的毯子,一把新羊铲。按规定,这些东西一年一发,以旧换新。第二年,羊倌们都按规定换领了新的,独独谢臣没去领。第三年,第四年还是没有去领。大家跑到谢臣那里一看,见那把雨伞已经补了三层,毛毯磨得只剩下了半块,羊铲也磨秃了半截。老羊倌谢洪斋明白,谢臣这是在为集体节约开支呢,不由得从心底里为这娃竖起了大拇指。在党的光辉普照下,在老一辈革命精神的传带下,1959年11月,谢臣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看到儿子政治上的进步,父亲谢显奎十分高兴,但他同时又为谢臣“拧上了螺丝”:“共青团员可不是一个大牌子,光是听着好听不行。它要求你要更加听党的话,更多更好地为人民办事。我刚入党时也是光顾高兴,不知道怎样当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是老党员告诉我,要时刻想着为人民办事,凡事冲锋在前,不能后退,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谢臣深深地点了一下头,把这些话牢记在心里。谢臣入伍前一天,特地把毛毯和雨伞收拾干净,然后交还给了社里。谢臣牺牲后,乡亲们就把这三件旧物当作“三件宝”,当作谢臣爱人民爱集体的实物见证保存着。

在“大学校”里淬火

1960年3月,谢臣参军了。经过部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里淬火,谢臣已被锻打得愈加坚硬、钢强。入伍后,谢臣又有了“新三宝”:毛泽东著作,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事迹书籍和心得日记本,这三宝平时他都装在挎包里,或放在床头边,哪怕有一点空闲,他都要仔细地阅读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得记写在本子上。他看到连队外出野营,无论住在哪个村子,都得到乡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亲密得就跟一家人似的。战士们大爷大娘地叫着,为乡亲们扫院子、挑水是每天的常态工作。谢臣深深感受到了军民间的鱼水情深,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民为什么爱护我们?因为我们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人民军队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战无不胜。在谢臣心里,人民就是父母,人民就是兄弟姐妹。他还在笔记本的扉页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格言:看人民高于自己,学人民改造自己,爱人民胜过自己,为人民舍得自己。入伍三年多,谢臣调动过6次工作,每次都是愉快接受。无论是当炮手、炊事员、驭手,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从无怨言,总是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比如驯生仔马,谢臣运用在初级社里放牛放羊的经验,悉心照料。俗话说,马通人性,很快一匹最劣顽的马被他驯养得服服帖帖。有一头瘦小体弱的小黑骡,谢臣用心切碎草料,勤添勤喂,有时甚至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为它加料;天寒地冻的夜晚,他把自己御寒的棉大衣脱下来给它披在身上。谢臣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战友”。一天,谢臣赶着马车不小心轧倒了路旁的一棵玉米苗,他立刻停下来,一看没有压断,就用土培直扶起来,浇上水。第二天又专门跑过来,一看玉米苗长得还好,他开心地笑了。以后路过这里,他都要给这棵玉米苗和周围的玉米苗松松士,施点肥,这棵玉米苗尤其长得粗壮茂盛。东高士庄村头有一条小河,每到雨季村民都要蹚水来往。谢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利用休息时间发动全班,搭起了简易的踏石桥,被乡亲们称为“爱民桥”。他看到牲口不小心啃咬了群众的树皮,忙用泥巴仔细地糊好,以便树伤早日痊愈;看到群众的水井里有马料草,他就在井旁安了个洗桶的槽,每次用军马桶打水前,先仔细把马桶里的草料枝叶清洗干净了才入井;看到村里建学校,就早晚赶着大车拉料奔忙;看到五保户家缺劳力,就主动伸手帮忙……谢臣把学雷锋行动,具体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乡亲们都称赞他“真热心,真勤谨,是咱老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谢臣积极要求进步,连续3次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危难时刻的英雄壮举

1963年8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击华北,造成101个县、2200万人受灾。谢臣所在驻地冀西高士庄因暴雨加上游水库溃坝,一片汪洋。驻地部队奉命协助地方全力保护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谢臣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地往返于村庄和山坡高地之间了,奋力抢救着群众和财产。8日凌晨,巨大的山洪呼啸而来。在生死关头,人们慌乱着往山上跑,他却向山下奔来,边跑边呼喊乡亲们上山。一个浪头打过来,把他卷进激流,在河道的拐弯处又被浪头冲到了岸上。他爬起来,猛然发现离自己几米远的洪流中,社员王洛荣的女儿王莲子边呼救边挣扎着,眼看就要被洪水冲走。谢臣像平时帮助乡亲一样,毫不犹豫地拖着疲乏的身子再次跃入洪水中,使尽全身的气力将王莲子推到了岸上,自己却被卷入漩涡中,再也没有浮出水面……谢臣牺牲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追记一等功。国防部追授他为“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5班为“谢臣班”。贺龙、聂荣臻元帅、罗瑞卿大将为他题字。谢臣的英雄事迹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连环画,收进《青年英雄故事》一书。

谢臣是我们身边的英雄。在英雄所在部队的驻地,都矗立有谢臣烈士的雕像和纪念场地,毛主席和周总理曾数次接见并勉励谢臣班的战士代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年谢臣所在营教导员、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来满专程纪念谢臣烈士并题字。在满城,岭西村的谢臣小学学英雄、做英雄实践活动成为了该校的传统;在英雄牺牲的高士庄、岭西一带,乡亲们每年清明节都举行庄严隆重的纪念活动。在英雄的家乡易县西水冶村,所到之处,都洋溢着对谢臣烈士的敬慕和作为乡亲的自豪。近年来,满城区委、区政府将谢臣烈士纪念碑亭修葺一新,前往瞻仰纪念的保定市民和各界人士越来越多……英雄爱党爱人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英雄。

界河、狼牙山、易水河会永远记着,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燕赵之子。

编辑:晚小阁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大家都在看

紧急提醒!收到这样的“疫苗信息”立即删除拉黑

助力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保定日报社吹响学雷锋集结号

追寻,心底那片片动人的云彩

力促夜间经济发展!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十项举措

南山最新发声!

Hash:5ffd1fec27050a13ac948dd80eb1e5694a34507d

声明:此文由 保定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