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公坪记

鲁山山脉横亘在沂源博山两区县之间,蜿蜒崎曲,成几十里山地。山与山不同,岭与岭有异,就渐依了形状面貌的差别,被唤作峰,唤作崮,唤作坪。志公坪居鲁山之阴,池上乡界。山高不过千米,其趣在登山无道,游者须穿林越溪,攀石援壁而上。冬季雪落更将山前山后封个严实,山下的休想上去,山上的更莫敢下来。山顶林场的守山人则动用早就备办妥贴的储备给养,捱过三月两月再说。如今山上植了参,圈了羊,乡里有双万亩板栗林基地建设,又是“道拉吉”(朝鲜族语,即桔梗池上桔梗因在东北腹地声名赫赫,又专称中国池上桔梗)种植工程,守山人已是乐此不疲,宁守寂寞地决不下山的。

时值盛夏,天大旱,淄河水早已杳无踪影,空留满滩若屋若斗、如熊如牛的顽石,被日头晒得嘎嘎破裂。三、四只痴鹅被暗褐色乱石衬得雪白,如仙物一般。

穿过河滩,冲着一条沟壑状的幽谷进山,不时竟有一、两户人家掩映在竹树之间。人家门前,拓出稍平坦一片地面,必用乱石另砌一间厨房,厨房留出的窗洞又必被炊烟熏燎出乌黑的边缘。那乌黑的洞眼下极规矩地堆了干透的枯柴。往往这附近的树木就细而修长,争相拥向天空。再往里去,则有陡崖险坡,树皆杂木,枝杈错纵遮天蔽日,使原本明白的沟壑也隐而不见。试想山雨滂沱之时,此溪定然轰隆有声,堆云喷雪。

上躲扑面枝蔓,下拔绊腿草莽,人物都在林莽里作水底潜泳一般,左奔右突好大阵功夫后,顿时豁然开朗,一个个鱼贯浮出。嘘嘘喘过复继续向高处攀去,树木渐稀而满目危石堆卵,哪里还辨出依稀的路径。小心翼翼地踩实了,跨一步又一步,俯了身体匍匐而上。几块如屋的硕石,突兀而立,招来呜呜的风吼,又都似处立不牢,大有翘然滚去之势,及至到了它们的高处,仍一阵阵汗颜。好在危石之上,有了十来步平缓,使游人骤得消停。紧紧相跟着,又是三、四百米悬崖岩峭壁,最后循一鱼脊样的山梁而上,便望见了山房的檐影和山顶的积云。

山顶地势平缓,多矮树与灌木,唯极顶志公庙旁有一参天古柏,浓荫匝地。临风极目,山脚各村,房舍似豆,陌上马牛,走蚁一般。顿感如入超然物外之境,若小住三天五日,恐怕亦“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山下旱情持久不解,山顶侧坳里竟亮亮地蓄着偌大一面小湖,好客的主人甚至已备好几根鱼杆,殷切地邀游人中擅此举者临渊垂钓。山顶尽是裸露的砂岩,哪来的水源呢?主人笑而不宣,只引我们来到一僻静处,蹊跷原来在此。

只见一面数丈绝壁之下,由壁跟处生成幽幽一道石缝,瘦极的一线清泉就从那竹筷子般粗细的缝道里汨汨流出。据说这一线泉流雨淫而不汪一分,旱极亦不枯一毫,真真一眼灵泉无疑了!曾有人以此水煮茶品茗,齿颊留香,竟三月不沾肉味。

近前屈身用坡上折来的草茎作吸管,足足畅饮亥时,不舍而返。  

志公坪多发黄花,原名黄花山,后山民感念志公善民恩德,在山顶修志公庙,树志公碑,故名。

1988年10月3日

2006年盛夏,我在原池上林场黄场长陪同下,再次由池上陡沟村登志公坪,途中不时可见大型挖掘机在山道上施工,一些大如屋宇的巨石被掘出,几百年长就的古松连根刨起,逦迤的新土碎石即将指向山顶,看到又一处天然景观在人类的“热情观照”下在劫难逃,梗骨在喉。

让河水自由流淌,让溪山自由生长,在当下人类活动所及的区域,竟然成为了第一难事!

亲爱的,谁能知道这是为什么?

2008年1月4日又记

(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为刘培国先生原创文

若需转载请联系此公众号

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

刘培国

Hash:4834a472b20cddb4be8f14dbab69566fccbcfdec

声明:此文由 颜山孝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