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大刀长矛抗击日寇
在虞城县古王集乡,至今还传颂着79年前该乡大王庄村民自卫队队员的壮举[ 时间:2021-05-14 08:54:34 | 来源:商丘网 ]
虞城县古王集乡大王庄村广场前采访组记者听当地村民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大王庄村百姓抗日的故事。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虞城县古王集乡大王庄抗日英雄纪念碑前,当地村民向采访组讲述当时抗日的故事。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村南的河洼是一片麦田,风在低吟,挺拔的麦穗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吟唱,吟唱79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悲壮的抗争赞歌。
这里是虞城县古王集乡大王庄村。5月7日,本报“百年华诞寻初心”融媒体采访组走进该村,在村庄主干道英雄路旁的大王庄抗日英雄纪念碑广场,聆听了英雄村庄抗击日寇的故事。
“1942年的那场战斗就发生在村南头的河洼里,共牺牲了16个人,其中有我父亲和他的两个堂兄弟。”84岁的王乐德是烈士王世甫的儿子,时隔多年,回忆起牺牲的亲人,老人依旧动容不已。
牢记英雄历史,传承英雄精神。多年来,村民王玉敏一直在搜集整理那段历史资料。
“我伯父王世更是22位参战人员之一,他健在的时候,详细回忆了事情的经过。”王玉敏说。
自古大王庄村民就有习武强身、保家卫国的传统。1942年春节过后,村民王秀春家聚集了三四十个从周边村庄前来习武的年轻人。提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他们个个义愤填膺。经商议,大家推举王秀春、王世档、李天固为领头人,组成村民自卫队。大家商议决定,自卫队要保护好村庄,时刻防备日军,准备随时抗争。
1942年3月26日,农历二月初十上午,两个日本兵骑着马突然闯进大王庄村,对王秀春、王秀文兄弟二人的妻子欲行不轨。
王氏二兄弟正在铡马草,听到呼救声,提起铡刀,拿着木棍,直奔过来。兄弟二人和其他几个村民一起,先后将两个行凶的日本鬼子杀死。
村民自卫队很清楚凶狠残暴的日军肯定会报复,于是当即组织村里的妇孺老幼转移,青年劳力留下来保护村庄。随后,日军调集兵力,向大王庄进犯。
男儿一怒,为国为家。当天下午,22名自卫队员手持大刀长矛冲向了前来报复的日军,在村南的河洼里和对方展开了殊死肉搏,最终16人战死。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日军伤亡数人。他们恼羞成怒,纵火将大王庄村烧成一片废墟。
虞城县志记载:“1942年3月26日下午3时,日军在大王庄与村自卫队展开激战,打死打伤我自卫队员21人,晚11时,日军放火烧毁了大王庄村所有粮食1万余斤,房屋28间,树木150棵,家禽200只,家具70套,衣物、生产生活用品不计其数,损失惨重。”
“当时,日本兵是全副武装,陈文青和刘继汉等人死里逃生。县志上记载的是死伤21人,后来,核实发现,还有另外一人,就是年龄最小的李万修,当时才十五六岁,在和日本鬼子拼杀中被活捉,然后被绑在树上,当成活靶子刺死。”讲述至此,王玉敏的眼里闪烁着泪光。
丰碑不朽,浩气长存。2015年夏,古王集乡为16位烈士设立了大王庄抗日英雄纪念碑,碑高6.4米,巍然耸立,正面刻着烈士和参战人员名单,背面刻着他们的英勇事迹。
“牺牲的16人中,有一人的名字是‘开封无名氏’,我听我伯父说,这位烈士是一位地下党人,开封人,但姓名不详。”王玉敏遗憾地说。
时光荏苒,英雄精神永恒,英雄荣光照耀家乡,古王集乡踏上了发展新征程。近年来,该乡依据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确立了“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打造城市后花园”的发展定位;依托独特的状元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推出打造全国“状元小镇”“亲子教育基地”的计划。同时,他们还积极拓宽思路、有效整合资源,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突破,全乡呈现出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景象。
“古王集乡党委、政府将提升和完善大王庄抗日英雄纪念碑广场的基础设施当作学党史、办实事的一项重要活动,广场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广场已被确立为虞城县红色教育基地。大王庄村村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必将激励全乡人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古王集乡党委书记蒋茂申说,该乡将会继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抗战精神,提升全乡人民的幸福感。
记者感言
勿忘国耻 吾辈当自强
大王庄村民们自古就有习武强身、保家卫国的传统。面对全副武装的日寇,他们没有丝毫畏惧,大刀长矛对阵刺刀枪炮,展开了悲壮的肉搏厮杀。
群众自发抗日运动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79年前,大王庄村民成立抗日自卫队,英勇抗击日寇就是典型的群众自发抗日运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铭记历史,谨记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遭受欺凌屈辱。也正是无数先烈不惧强敌,以满腔热血保国卫家,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来源:商丘网
Hash:d3c8e7b3160ce9e1b180d50bea1df5d33ef1ccc8
声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商丘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