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仙境之途:汉代石棺画像解析

生与死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对待人死亡的态度不同,丧葬习俗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3月30日上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的罗二虎教授,为孔学堂的听众带来了一场以“通向仙境之途:汉代石棺画像解析”为主题的讲座,带领大家透过汉代画像石棺,探秘汉代的丧葬文化。这也是孔学堂传统文化讲座之考古系列第十六讲。

罗教授特写

汉代人把石棺也称为“金棺”。画像石棺是一种较特殊的葬具,其制作费工,在汉代无疑也是一种作为厚葬使用的葬具。其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显然较高,并在家族中可能是较为特殊者。可见当时人们视这种棺为富贵之物。

仿木石棺(四川泸州崖墓)

罗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汉代石棺画像的概况,认为汉画像石棺有着很强的地域性。从时间上看,汉画像石棺出现并流行于东汉,个别的为三国时期以后;从地域上看,以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内。画像石棺的数量众多,为研究当时的丧葬习俗、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美术和这一区域的历史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通过一系列丰富的图片资料,罗教授为大家生动展示和讲解了汉代石棺画像的内容与当时的丧葬观念。他把中国西南汉代墓葬中发现的画像分为神仙仙境与升仙、驱鬼镇墓、吉祥等三大类。画像的内容以仙境与升仙为主,驱鬼镇墓也表现了死者升仙的愿望。“吉祥”是对所有画像内容的一种概括,同时也是汉代人对待丧葬的一种基本态度。

升仙画卷(西王母仙境)——汉代石棺画像

(常与西王母相随一起出现的物像有灵芝、三足鸟、九尾狐、玉兔、蟾蜍、仙人,以及道士(方士)和棺主人等。此外,表现仙境和象征仙境的画像主要还有天门(阙)、大司、凤鸟、日月神、仙人、谷仓(大仓)、鳌山、扶桑树、云纹、山形纹、柿蒂纹、莲花、柱铢、白雉、离利等。

鳌山仙境图

成都郫县新胜墓石棺一侧)

墓主升仙图

(四川乐山墓崖出土石棺一侧)

(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出行场面,并加入了一些非现实的幻想成份。)

伏羲女娲与交尾双蛇

璧山新民村崖墓出土1号石棺后端)

(该画像中两神身下有两条蛇交尾,其蛇首分别对准两人的下身,展现了生殖崇拜的含义。)

讲座现场

持续两个小时的讲座吸引了来自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花溪大学城的师生以及市民群众共300多人参加。

作者:杨雅捷

图片:杨亚清

审稿:王 雄

Hash:81a5e865240a2c439637198728342f379b697d18

声明:此文由 孔学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