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海上碑的传说
1
背南面北,上书楷文: “星河影动”,“撼雪喷云” ,“万斛明珠”,“砥柱狂澜”, “难为水”。
字体苍劲有力,用辞言简意赅,行文出神入化,可谓登峰造极。这便是我国北方千里海疆难一见到的名胜古迹——海上碑。
此碑所有碑文同在一石。“星河影动”、“撼雪喷云”、“难为水”三碑为横书。“万斛明珠”、“砥柱狂澜”两碑文为竖书。
底座庞大可容百人坐立。此碑涨潮之时没入海中,落潮之时露于浅滩。碑石久经海水洗礼,表面光洁润滑,如处子肌肤。
海上碑始刻于清顺治乙酉年间(1645年)。碑身座南面北,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因势造形,巧夺天工。
北为面,立于岸上可观碑文,文中意景与海景交融,引发游人遐思。面北又可减少海浪对碑文的冲击。南为背,背面可抵御海潮以保护碑文,使其历经沧桑三百五十年,依然字迹如初,清晰可辨,历历在目。
海上碑碑文由苏京、王铎、阎毓秀三人所书。
2
中国历史上1645年前后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烽火遍燃,战乱不止。明王朝京师失守,崇祯吊死景山,奸党马士英为挟君秉政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践位,设防于江淮,以御清兵。
明唐王朱聿键(隆武)、朱聿锷(绍武),韩王朱本铉(定武),桂王朱由榔(永历)均想为君,内部各派争权夺利,对皇位跃跃欲试。
李自成建大顺王朝之后新败北京,散兵游勇沦为流寇。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新主又急于平息各处战火,攻城掠地开拓疆域。一时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此时,身为明朝旧吏的苏京看到明遗老遗少只知醉生梦死,得过且过,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并无复国之志,其立君复明收复失地的愿望已成泡影,便愤而辞职归里。
苏京回安东卫后,以云游山林海滩,吟涛作赋度日。过着逍遥世外,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他曾在《上寺望海》一诗中写道:
云树连天沧海东,吾家近地是蓬瀛。尘蒙短发终何济,早上滩头学钓翁。
一日,适逢挚友王铎前来拜访,顿时高兴万分,便出城十里恭迎,相携入府进第。王铎曾与苏京同朝为官,因志同道合而成为莫逆之交。
相见后互道离愁别绪,交谈国事民情,畅言今后何去何从。王铎将河南至山东沿途所见诉与苏京,两人抚案沉思,默默无言,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
3
王铎来访后,苏京常与其涉足山寺古庙,垂钓于河湖塘埂;或登山吟诗赏月,或出海浪里泛舟,倒也情趣盎然。
一日,来至岚山头海神庙前,此时正值潮水暴涨,但见海上风起云涌,浪花飞溅,惊涛裂岸时真如卷起千堆雪。
暮云低垂,弥漫的潮气与飞溅的浪花融为一体,似云非雾,在庙前飘荡。然庙前巨石却巍然屹立,抵御着滚滚而来的巨浪。苏京击节吟道: “真乃撼雪喷云”。王铎接吟“确为砥柱狂澜”。相互对视,联想起时局及身世,不觉哈哈大笑。
两人触景生情,流连忘返,于海神庙前,促膝畅谈至夜晚。此时风停云散,波澜不惊,晴空万里,皓月当空。
明月伴繁星倒映于一片汪洋之中,更加神奇壮观。偶尔一波击来,星光摇曳,岸边溅起的浪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如珍珠撒落。
此时王铎已有“万斛明珠”一文在胸,苏京已知其意,颔首握笔立就“星河影动”四字,但字体较小,王铎不解其意,苏京微笑言道: “岂能占尽风流,留一方与后人如何?”
王铎顿悟,笑道: “苏公真乃胸襟似海。”
4
当晚两人尽兴而归,后苏京出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常怀念此时,曾以诗志之曰:
尚忆岚山口,孤帆入海年。衔杯看蜃市,高枕对楼船。多难余生在,浮名知己怜。陇头今夜月,似为故人圆。
之后,工匠昼夜赶制,不日落成。只见碑文字体雄劲,刚柔相济。一时海上碑周围观者如云,游人争相先睹。
此后二十六年再无文人墨客敢撰碑文与此齐肩。
时光荏苒,至清康熙十年(1671年),安东卫守备阎毓秀多次来观赏海上碑,每次来时伫立良久,终无言而返。
曾与人言道: “此空白一碑,欲写无言,欲罢不舍。先前二公为文章泰斗,书法绝伦,无缘交往,抱恨终生。”最后终是决心一搏,挥笔留下苍凉一书“难为水”。
此句出自《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一语。或引唐涛人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
“难为水”此句意在,其一:为写实,睹此汪洋一片,再难为水;其二:暗喻苏王二人的碑文及已是此景的人间极品,无人敢于伦比。
5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纷纷在落潮时到海中开采礁石作石料盖房。附近许多礁石被一扫而空。惟独海上碑所处的礁石,虽然质地很好又便于开采,却毫发未损地保留了下来。使我们今天还能够一睹古人遗迹。
或许当时人们是出于对古迹的敬重,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海上碑,岚山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迹,每天都在经受着惊涛骇浪洗礼的古碑。
愿你长驻海滨,伴随着日益兴旺的新岚山,一起走向未来。
来源:日照关注
编辑:晓彤
Hash:504b18861f3e5699a6a4f90821978758c04181f3
声明:此文由 日照生活海洋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