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探幽——迟浩田上将故里
寻古探幽——迟浩田上将故里小视频
岁月是一壶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有了浓浓的故乡味道,醇厚弥香,回味无穷。这世间纵有千灯万盏,却不及故乡的油灯一盏,因为在游子们的心中,那一份乡土的注视和等待,总能在寒冷的黑夜里拂来一丝温润与慰藉。故乡是岁月中最美的画卷,无论是农家小院照壁中间大红的福字,还是火炉边自酿的美酒,或是那门扉贴着的喜庆对联、挂着的火红灯笼,以及那袅袅的炊烟,旺旺的犬吠,都带有一种令人眷恋老家的味道。无论做多大的官,还是发多旺的财;无论身处天涯,还是游荡海角;无论是在觥筹交错间,还是在幽幽独处时,那一圈思乡的涟漪都已然潜滋暗长着,活色生香了一份爱的期盼。母亲的唠叨里,满是爱的情愫;父亲的默语中,承载着无声的挚爱,老了容颜,厚了思念。正如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十几年前那篇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怀念母亲》的散文,字里行间融入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以细腻入微、深刻朴素的感情,形象生动地讴歌了伟大神圣的母爱,对故乡母亲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忠孝不能两全使他在母亲弥留之际,为国而不能尽孝,令人感叹不已,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迟浩田,1929年7月生于山东招远市阜山镇迟家村,中国共产党党员。1944年6月参加工作,1945年7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合成系毕业,大专文化,上将军衔。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他为政清廉、治军严明、不畏强敌、温厚谦逊、平易近人、儒雅大气,半生驰骋在血雨腥风的战场,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是著名的战斗英雄和英勇无畏指挥千军的骁勇战将,在当代中国军事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书法及文学艺术方面,迟将军也有很深的造诣,有“儒将”美称,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对于他的身世和出生地,世人却知之甚少。为了探究迟将军身世和其出生地的历史渊源,2019年2月10日(古历正月初六),老于父子驱车来到了生他养他的迟家村,开始了年后首次“寻古探幽”。
迟家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城区东南15公里,城子水库西岸中游,北与西罗家相邻,东与古山屯隔水相望,南与西城子、张家院接壤,西与向阳岭交界,总面积4.2平方公里,西距黄水公路2.5公里,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周围有九顶桃花山、大埠顶和鸳鸯埠顶,三面被城子水库的水拥抱着,只有西北与大埠顶一脉相连,形成一个半岛小山村。
航拍村貌
航拍村貌
航拍村貌
相传明永乐年间,迟世、迟河(据1997年华龄出版社出版的《招远市村庄简志》记载,而该村2015年所刻村碑上却是“迟明迟河”)由山西洪洞县贾村大槐树底下迁来,定居在大沽河畔,取名“迟家安”,取迟姓安村和居家平安之意,后人为了叫着顺口简称“迟家”,1958年因修城子水库,而北迁现址。目前全村不足200户,人口500多人,有迟、刘、徐、张、纪、王、姜、尹等姓氏,迟姓占95%以上。
《招远市村庄简志》迟家篇
航拍村貌
航拍村貌
航拍城子水库
迟家村进村路很有特色,尽管天气异常寒冷,从西北村碑处进村,长长的水泥路两侧高高的塔型松柏仍然苍翠盎然,如两列整齐挺拔的士兵,夹道欢迎客人的到来。过小桥进村后,爷俩顺南大街东行,在街北不远处一农户门前碰见几位正在闲聊的村民,相互寒暄后,得知其中68岁的迟书敏先生还与我老家马格庄于连新、于立新有亲戚关系,一下拉近相互距离,在他的热情引领下,我们拜谒了位于村南城子水库北岸墓地中迟浩田将军父母坟墓,将军父母的坟墓混杂在本村坟墓群中,墓碑与其他墓碑没有什么两样,没有任何装饰,甚至还不如一些普通人的墓碑,如果不是迟书敏先生提醒,老于父子怎么也想象不出眼前这座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坟墓,竟是赫赫有名共和国上将父母的坟墓。
向迟书敏先生等了解村子有关情况
迟家村村南墓群
迟浩田上将父母墓碑
走出墓地,在村南果园旁放飞无人机,对整个村庄进行了航拍,接着在迟书敏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又对村子的主要街道进行了拍摄,从航拍视频和现场所拍图片看,小村不大,但村内房屋规划建设的比较整齐,主要街道已全部硬化。不少农家大门红灯笼高挂,整个小村还笼罩着一层浓浓的节日气氛……
航拍村貌
迟将军1929年7月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母亲生下11个孩子,夭折4人。他在兄弟5人中排行居三,母亲昵称“小三”。家里人多物薄,将军小时候的记忆就是一个字“穷”,住“家徒四壁”的矮屋,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为了让“小三”将来衣食无忧,改变土里刨食的命运,将军7岁那年,父母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将其送进村中学堂读书,期望他通过读书,将来做一名“先生”(老师),因为在父母看来,“先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收入稳定,还能吃上饱饭。
迟浩田上将年轻时照片
为了不辜负父母及家人的期望,他拼命吸吮知识的雨露,聪慧加努力,其每次考试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如果照此一直走下去,他一定能当上一名称职的“先生”。然而日本鬼子的侵略,却打碎了“先生”梦。1941年的一天,日本鬼子“大扫荡”到了迟家村。当时村子西边大庙(道观),是八路军用土翻砂试制手榴弹、地雷的“兵工厂”,被鬼子发现后一把火给烧了,并疯狂地烧杀掠夺老百姓生命财产,乡亲们到处躲避。
当时,迟将军的妈妈什么东西也顾不上带,拉上几个孩子就往外跑。妈妈心惊胆战地喊着这个叫着那个,拽着孩子们的手拼命地跑,想尽快冲出鬼子的包围圈。一双小脚、几个孩子哪能跑得快?在村头的河畔遇上了鬼子,丧心病狂的鬼子一拳把幼小的将军打倒在地,用穿着铁掌皮鞋的脚把瘦小的妈妈踢到了沟里,也正是这一次,将军和妈妈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杀人场面,看到鬼子的野兽暴行。凶残的日军杀害了一个刚结婚不久的新郎,又在光天化日之下轮奸了新娘。目睹这惨不忍睹的一幕,孩子们感到妈妈那攥紧他们的双手在颤抖。乡亲们也都个个咬紧牙关,攥紧双拳,但也只能强压怒火、用仇恨的目光进行着无声的反抗,心灵挣扎在痛苦的无底深渊。
村委大院
也正是这一次血与火、生与死的经历,震撼着妈妈那颗慈软的心,和家人商量后,妈妈毅然作出了送“小三”当兵的决定。妈妈那天对将军说:“小三,你要和二哥一样去当八路,不打走鬼子,日子没法过!”母亲后来对将军说:“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过安稳的日子,这些孬种、坏蛋为什么欺负我们这些老实巴交的老百姓?看来,光靠当一个先生,挣几顿饱饭,改变不了我们穷人的命运!”将军正是怀着母亲的期望和鼓励,毅然踏上了革命征途。硝烟战火中,他不畏强敌,冲锋陷阵,打鬼子、攻老蒋、抗美援朝,一路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其从一名普通的小八路成长为闻名遐迩的战斗英雄,直至成为一代名将、国家军队的主要领导人。
清朝,村中设有几处私塾,上世纪三十年代,该村办起新式学堂,学堂由村会管理,村正迟学义兼管文教财务,委员迟奎管理杂务,利用庙租地20亩和村会山岚地开发资金的一部分做为公共积累资金,拨出定数兴办学堂。学生每年交30文便可入学,教师先后有迟学义、迟德安、迟京青等。此后,兴办新学,聘请县学堂毕业生李秀、李本修、李虎文等任教,教授国文、算术、美术、体育、音乐、珠算等新课,培养出一批新时代青年,迟浩谦、迟浩田等都是该校学生。这时学堂课桌、板凳都由公费提供。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有学生30多名。后因日寇频繁扫荡,曾时断时续近两年,建国后改为初级小学。
该村旧时有一古庙(后改为道观),位于村西北500米处,占地2000多平方米。传说此庙建于清朝中后期,当时该村一姑娘梦中被观音点化,化缘修建此庙,庙分南北两殿,雕梁画栋,在当时甚是雄伟,南殿左右门房有把门将军神像,高三尺有余,凶神恶煞。正殿正中立佛像一尊,高约九尺,左右分上八仙、下八仙,十八罗汉、八大金刚塑像全是泥塑彩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围墙外设一钟楼,大钟重约千余斤(可惜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化掉)。该庙随时代变迁几易其主,到上世纪初,该村一道士当主持,改成道观,有地20余亩,山岚10余亩,道士8人。该道观被村民视为神圣之地,周围好多地方人都来烧香求签,香火盛极一时。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兵工厂一度在此,后被日寇发现,竟丧心病病狂地将此道观放火烧毁。
该村具有良好的革命传统,抗战初期,农救会长迟书章秘密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迟合智任指导员,迟宝兴任副指导员,领导抗日救亡活动,发动组织青年参加抗日队伍,先后有迟浩谦、迟浩田、迟浩忠、迟浩学、迟忠诚等10余名青年参军,5人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八路军兵工厂长期住在该村,村民以保护和配合兵工厂工作为己任,多次粉碎敌人的偷袭和扫荡,为此遭到日伪疯狂报复,将该村神庙(道观)付之一炬。解放战争中,该村又有20多人参军,100多人参加支前队伍,9人在解放战争中牺牲。解放后,该村历任党支部书记先后为:姜昆明、迟宝兴、迟京彬、迟浩言、迟忠堂(革委会主任)、迟书瑞(革委会主任)、迟浩言、迟浩乐、迟浩勇、迟守喜、迟浩新、迟芳德,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迟浩功。历任行政领导人先后为:迟宝兴、迟京彬、迟书训、迟忠堂、迟书瑞、迟书坤、迟浩坤、迟浩新、迟浩胜、迟守国,现任村委主任迟京林。
该村在外名人除了迟浩田上将外,还有以下几位比较有名的人物:
迟浩谦,迟浩田二哥,曾用名迟浩礼、罗森,1925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曾任北海舰队作战处处长。
迟忠诚,1916年生,曾任湖北军分区司令员。
迟浩学,1922年生,1938年入伍,曾任广东军区高炮师师长。
迟星北,迟浩田上将的儿子,1957年9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北京市人大代表。曾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政委,2012年任总装备部陆装科订部政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后勤部政委。
迟星北少将
该村的革命烈士共14位,他们是:迟守云,1926年生,1947年12月参军,1948年台儿庄战斗牺牲;杨保本,1920年3月生,1939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入党,1940年10月莱阳蒋家战斗中牺牲;迟宝义,1923年生,1939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马石山战斗失踪,1956年追烈;迟宝春,1916年生,1940年7月入伍,1942年肥城战斗牺牲;迟忠善,1894年生,1939年1月入党,2月参加八路军,1942年招远齐山战斗牺牲;迟忠信,1925年生,1947年2月参军,1949年10月厦门战斗牺牲;迟合兴,1916年生,1942年入伍,1943年10月莱西草坡战斗牺牲;迟好明,1925年生,1943年入党,1947年2月参军,11月牺牲于莱阳将军顶;迟京章,1928年生,1947年2月入伍,同年入党,11月牺牲于莱阳将军顶;迟忠道,1925年生,1947年2月入伍,同年入党,11月牺牲于莱阳将军顶;迟殿堂,1926年10月生,1947年2月入伍,1949年10月牺牲于厦门;迟书欣,1917年8月生,1939年3月入伍,1947年7月辽宁四平街战斗牺牲;迟好纲,1930年4月生,1947年2月入伍,11月牺牲于莱阳将军顶;迟芳春,1921年6月生,1942年2月入伍,1946年3月辽宁四平街战斗牺牲。
建国前,由于长期受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的制约,该村的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却无力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业机械,推广科学种田,农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58年政府发动修建全县最大的水库——城子水库,因当时条件限制,虽然占用该村大量土地,但未能解决该村土地上水问题。1965年冬,党支部发动群众,修建了该村第一座水库——许家洼水库,库容量4万立方米,解决了许家洼一岭农田用水问题。1972年修建了泥沟水库,库容量达10万立方米,解决了西北一岭的用水问题。1980年冬天,修建了西沟水库,库容量达10多万立方米。1983年在大沽河两支流中挖了一座4万立方米容量的平塘,1985年为解决果园用水,又修建了庙耩水库,库容量4万立方米。这样一来,该村辖区内农业用水灌溉基本达到100%。
对迟家村的寻古探幽,使老于深深地体会到著名作家雨袂独舞那段关于故乡十分经典的一段话:“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故乡的鸡啼、犬吠、蛙叫、蝉鸣都是歌。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故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情。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母亲的唠叨里全是温暖的情愫,父亲的沉默里尽是无声的挚爱。”人啊,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无论你地位有多高,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最难忘却的是故乡山水,最想吃的是故乡的饭菜,最想听的是乡音乡韵……
Hash:3ce7f54b363de59e71c26c1118f3fb60eae86294
声明:此文由 文茂书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