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最早的后勤军事设施——工程局、机器局、屯煤所、鱼雷修理厂
航拍工程局、机器局、屯煤所、鱼雷修理厂遗址
邹本东/摄影
在刘公岛的铁码头至麻井子船坞之间,有一座连成一片的规模庞大清代建筑群,这里屋连屋,院接院,都是石砌墙面,其中三个院落大门前还敷设有小铁轨,与贯通铁码头与麻井子船坞的小铁轨相连接,这就是北洋海军工程局、机器局、屯煤所、鱼雷修理厂遗址,也是北洋海军在刘公岛上所建立的最早的近代化军事后勤设施。虽历经甲午战火、英国租借、汪伪海军占据等百余年的风雨历程,至今大多保存完好。1988年,这四栋建筑作为北洋海军历史建筑的一个族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午战争时期的工程局、机器局、屯煤所、鱼雷修理厂
北洋海军最早的后勤军事设施
在西方列强坚船炮利和日本侵台事件的刺激下,清廷于1875年痛定思痛后开始大治北洋海军,并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择地营建海军基地,以此控扼京畿海上门户。李鸿章受命督办北洋海军后,即开始大规模外购军舰筹建北洋舰队、着手北洋海防建设。
北洋海军作为一支近代化兵种,其与过去的清廷传统水师有着天壤之别,它需要有功能完善的后勤基地为保障,其中首先要具备为舰队提供靠泊与维修、燃料弹药补给等后勤军事设施。
自1880年始,刘公岛与威海湾开始停泊北洋海军舰船,平静的威海湾和刘公岛也由此热闹和忙碌起来。为方便舰船补给煤水和维修设备,清廷于1881年在铁码头以北至麻井子船坞之间,开始建设工程局、机器局和屯煤所等后勤军事设施,而此时的北洋海军尚未正式成军,这些设施也由此成为北洋海军在刘公岛上扎根的开始,也是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成军的序曲。
英租时期的刘公岛西部景象(明信片)
限于史料匮乏,对上述后勤军事设施也仅作粗略介绍。机器局共购买民地38亩,修造了机器厂车间、住房、水井、围墙等建筑,而后安装从外国购买的各种机器设备。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后,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刘公岛上的机器局主要负责北洋海军军舰的小型维修和零件制配。英租时期,船舶维修仍然是英国海军的军备所需,英海军在原北洋海军机器局开设船舶修理厂,称之为刘公岛基地修船所,利用原有的建筑,开展锻打、铸造、木工、油漆、机修等业务。
与机器局并列前后的工程局,则负责刘公岛北洋海军各项工程的营建,待工程完毕后,再负责管理刘公岛机器局、屯煤所、铁码头等北洋海军配套机构。
鱼雷修理厂是维护、保养鱼雷艇和鱼雷的机构,但也有材料显示它并不设在刘公岛上,而是设在岛外的金线顶附近,对于此种争议,随着史料的不断挖掘,将会得到进一步确认。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进驻刘公岛。1952年,第三海军学校(鱼雷快艇学校)迁入刘公岛,原工程局、机器局、屯煤所、鱼雷修理厂等建筑被继续使用,至今机器局的部分车间仍然保存完好。
从铁码头上看屯煤所正门(摄于英租刘公岛早期)
修缮后的屯煤所正门
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爆发地
甲午战败,日军占据刘公岛近三年,时隔三十年后,日军铁蹄再次踏上刘公岛。1940年,充当汉奸走狗的汪精卫成立汪伪政权,并在南京设立海军部,下辖华南、华中、华北3个海军要港司令部,其中华北要港在三支海军中实力最为强劲,司令部设在刘公岛,管辖威海、烟台、连云港三个基地及其所属派遣队和练兵营。
汪伪海军起义旧址
岛内练兵营就设在原北洋海军机器局内,其主要职责就是为汪伪海军训练新兵。从1938年至1944年,先后训练了9期新兵,每期半年时间。第九期新兵于1944年6、7两个月入伍,共200人。这些新兵大部分是被汪伪海军欺骗过来的失学失业青年,他们入营后,整年过着不得温饱、挨打受骂的“囚徒”生活。当时,岛上练兵营内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刘公岛上真是好,四面环水是孤岛。学兵好比笼中鸟,想跑也跑不了。海军的伙食真是‘好’,一日三餐吃不饱。馒头就一个,咸菜一小条……”加上不少人在做学生时就有较强的爱国、报国思想,反日抗日情绪逐渐在基层官兵中悄悄蔓延开来。
1944年下半年,八路军在胶东地区发起了局部反攻,先锋部队逼近威海、烟台等城市。饱受压迫欺凌的新兵们,感到汪伪政权的末日即将到来。在卫兵队少尉队长郑道济的带领下,新兵们于11月5日成功发动了武装起义,是当时华北伪海军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汪伪海军起义旧址
次日凌晨,起义官兵共600人分乘4艘舰艇离开了刘公岛,弃船登陆威海双岛港。八路军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派人与他们联系,在党的团结抗日政策的感召下,起义的组织者郑道济等人,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后来,这支部队被编为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郑道济任支队长,这是我军建军史上第一支以海军命名的部队。1945年春,有着强烈革命思想的杨子荣毅然抛下妻儿加入了“海军支队”,从此,英雄的杨子荣与这支英雄的部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解放战争中,海军支队的官兵有的参加了东北作战,有的回到山东组建海军教导队。全国解放后,中央军委命令,调原刘公岛、龙须岛起义人员170余人参加了人民海军的战斗行列,成为海军建设的骨干。全国第一批潜艇部队有4艘潜艇,其中3名艇长、1名艇政委是刘公岛起义的;第一批出国参加艇长班学习的8名学员中,有4名是刘公岛起义的;第一批4艘驱逐舰的舰长,有3名参加了刘公岛起义,为新中国人民海军建设作出了贡献。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龙头板块
北洋海军曾在铁码头北、机器局东侧建有一座宽大煤舱,称之为屯煤所,北洋舰队使用的燃煤均在此供给。1898年,英国强租刘公岛后,英国海军仍利用屯煤所煤仓储煤。但随着大批英国军舰的涌入,原有的煤舱已经不敷使用,所存之煤不得不堆放在煤舱外露存放。
1910年代初期,为了改善存储条件,英国海军在紧挨着煤仓北部修建了四栋相连的煤库。
屯煤所维修前旧貌
修缮后的屯煤所辟为“历史选择展馆”
从屋顶结构看是四栋建筑,实际上内无隔墙,为贯通一体的大仓库。整个煤库可储煤6000吨。为了便于运输,煤库分区铺设了直通铁码头的铁轨,并构成了一个完善的运输路网,不论是上煤还是卸煤,都可通过轨道运送车来完成。
屯煤所维修前旧貌
屯煤所维修后现状
库房内部的立柱由砖石砌成,屋顶由钢架构筑,钢质优良,虽历经百年风雨,但钢质屋架仍保持完好如初。库房檐下设有水槽,房头设有汇流槽,库房北面建有一大型储水池,雨水通过接水槽进入汇流槽,然后通过管道流入储水池,形成完备的集水系统,所储之水通过吸水设备供给下方的煤库和修船所。
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岛人民海军管理,由于闲置多年,加上年久失修,部分屋顶已经坍塌露天。2017年,刘公岛管委对屯煤所进行修缮,按照文物建筑修旧如旧、保护利用原则,辟建“历史选择展馆”,使闲置了几十年的历史建筑重放异彩。展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陈面积22000平方米。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历史选择展馆”
该馆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谋求复兴的历史视角,通过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展板和油画,扶以声光电半壁画、LED视频等技术手段,运用对比、写实的手法,全方位观察甲午战争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力量,回答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百年前曾经承载着自强求富梦想的刘公岛真正见证了历史选择,为刘公岛教育基地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历史选择展馆序厅
历史选择展馆展厅部分景观
2017年6月,历史选择展馆通过山东省委组织部统筹推进胶东党性教育基地建设验收,并正式启用,被誉为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龙头板块。昔日人迹罕至的屯煤所等西部北洋海军历史建筑群,随着“历史选择展馆”辟建和对外开放,前来参观学习的全国各地党员络绎不绝,至今年3月底,共接待各地党员班1200多批次,学员5万多人,从省内各地市拓展到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涵盖了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了党、政、军、民、学等各个群体全覆盖。并与武警指挥学院、海军航空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刘公岛党性教育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彰显,不仅是全国党员接受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干部群众接受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课堂。
文图 彭均胜 刘巍峰
Hash:a0e8dd9e117c4db0bdcfb53006a30f7ea0684a36
声明:此文由 爱来刘公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