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台前思大禹 古吹台上觅佳音

开封市区东南隅有一公园,名为“禹王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最早是叫“吹台”,相传春秋晋国音乐家师旷在此台奏乐,取名“古吹台”。入口处是一座门楼式牌坊,上写“古吹台”三个大字,是清乾隆二十七年河南地方官何煟题写的。

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音乐家,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他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

登过这高高的台阶,我们来到台上。吹台过去很高,明朝时期有10米高,周长百米,后由于黄河泛滥,泥沙淤积,仅高出地面约7米。

西汉初年,梁孝王喜好吟诗吹弹游乐,又在吹台兴建殿字亭楼,种植名贵花木,修建成一座豪华的园林,称为梁园

登上吹台,迎面的就是这三间两层的御书楼,该楼的门楣“功存河洛”四个大字是康熙所题的。

也许是受师旷大师的影响,这里成了音乐、戏曲爱好者的集聚地。几次登吹台都遇到了在这里休闲娱乐的音乐爱好者,今天这里排演的是耳熟能详的豫剧。

嘉靖二年,开封屡遭黄河水患,当地又在吹台上兴建了禹王庙,希望以此镇住黄河水患,古吹台又被改称为禹王台,延续至今。

庙内大殿供奉着禹王塑像,东西两侧镶嵌着禹王 “治水图”和“庆功图”大幅砖雕

庙门口的树上挂满了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红色绶带,这里的香火挺旺盛的,庙里的僧人还会给人看像测算八字。

大殿东西各有一小院,东为“三贤祠”,西为“水德祠”。三贤祠建于明正德十二年,是为了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同登吹台而建的祠堂。据载唐天宝三年,李白、杜甫、高适在此幸会饮酒赋诗,留下了《梁园吟》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庙后就是这乾隆皇帝的御碑亭,它正对着禹王庙的后门,在禹王庙的中轴线上,亭中碑高1.85米、宽1.05米,御碑最上面刻有二龙戏珠,碑上刻着清乾隆皇帝南巡开封吹台时亲笔写的一首诗。

乾隆来此地时看到禹王台的美景和康熙御书的“功存河洛”匾额,禁不住吟五言律诗一首,以作留念:“京国探遗迹,苔碑率隐埋。何期得古最,果足畅今来。胜日停銮跸,凌晨陟吹台。传踪思颉旷,作赋羡邹枚。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寻廊榄郊郭,俯极崔巍。杜子真豪矣,梁王安在哉?无须命长笛,为恐豫云开。”

御碑亭往北为一砖磴道,从台顶下到平地,有一组新建四合院,正房里面塑有李白、杜甫、高适三贤相聚吹台的故事。

这里还塑有一段流传千古的李白与梁园才女前朝宰相宗楚客孙女宗煜的爱情故事“千金买壁”。李白将《梁园吟》题写在粉墙上,不识货的一僧人看到洁白的墙壁被涂举布欲擦,宗小姐因爱慕李白的才华,出千金买下此墙壁。

这座四亭桥架在禹王台北面的护台河上,三孔四亭,据介绍这样建筑的古桥已极为罕见。

桥头边即是碧霞元君祠,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泰山顶上那座祠堂是她的道场,我们这边称她为“泰山老奶奶”。

园区东部长眠着河南辛亥革命起义牺牲的11位烈士,1911年,开封的革命党人分别联络红枪会、仁议等民众团体,组织武装起义,由于这次起义准备不足队伍不纯,终因被告密而宣告失败。

这是陵园里耸立的孙中山铜像,一九二九年冯玉祥在河南主政时所立的。后面的壁照上铭刻着先生名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先生对改革开放早就有先见啊!

这是专门塑有沈竹白先生的雕像,他并不在这十一烈士之中。这十一位烈士被杀后是由沈竹白先生将他们安葬的。民国成立后,沈竹白又为就义烈士遗属的善后及建立纪念碑事宜上书省议会,面见豫督张镇芳,终于获准给烈属发放抚恤金。1914年沈竹白触犯了袁世凯,被杀害于开封孝严寺寺后。

烈士墓为圆顶,青石条砌成八角形图案,建在面积为225平方米的台座上,墓前树碑一座,碑“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墓壁上,镶嵌着赞扬烈士的题词如记述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

Hash:a8c540ed13a02881134572c7e77bd7586c73902a

声明:此文由 钟鸣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