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入选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建议名单?进来看看~
提起杨艳家庭,在白岩镇可谓是家喻户晓。多年来,她们始终坚持崇德向善,文明礼让,以民为本,爱岗敬业,在当地传为佳话。因为在创造文明和谐家庭活动中,她们这个家庭积极参与,并以她们家庭的日常形象和实际行动获得了镇村干部及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杨艳夫妇是尊老爱幼的模范,更是慈善友爱的典范。结婚19年来,杨艳的公婆一直同她们吃住在一起,买菜、做饭、洗衣等日常家务事均是杨艳夫妇两人主动分头负责,很少让公婆去承担。偶尔因为家庭琐事纠纷,也从不在老人面前争吵。去年,由于婆婆脑萎缩治疗无望,出门经常找不着路回家,不得已两个老人从城头搬回农村老家,同兄弟家居住在一起。杨艳夫妇除了负责两老的生活费、医疗费外,每月还要买点吃穿之类的东西回老家看望二老。杨艳爱人的堂哥九七年去世后,留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两位70高龄的父母,为了不负堂哥临终托付,杨艳夫妇宁愿省吃俭用,也要尽力帮助堂嫂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如今虽然四个孩子均已成家立业,大爷爷仍时常找杨艳爱人要点零用钱。大舅子2008年得脑溢血住院,杨艳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全部治疗费用,出院后经常资助他们解决经济方面的困难。在与同事朋友相处中,杨艳夫妇注重换位思考,坚持知足常乐,切实践行“吃得亏,打得堆”。---试问天下几人能做到?问及睦邻友善方略时,杨艳总结了两句话:损己才能利己,与人为善方可助己善终。
杨艳夫妇是崇德向善家庭的模范,更是爱岗敬业的标兵。认识杨艳的人,都会这样评价她:“党性强、作风硬,爱学习、有思想,有能力、有本事。”2003年,作为助理农艺师,她主动申请到白岩村领办蔬菜种植示范点,成为普定县第一个下村当“农民”的技术干部,通过承包4.2亩土地种植反季节蔬菜,“做给农民看,带着村民干,帮着农民赚”,带动当地38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并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的目标。2004年至2009年,作为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艳在组织落实6000亩韭黄标准化建设项目中,她亲自蹲点指导,手把手教群众推广韭黄遮光筒软化技术。经测产验收,较常规软化亩增产15—20公斤,增收90—120元,实现了“完成一个项目、培训一批农民、留下一项技术”的目标。2010年2月,经省市有关专家评审,由杨艳主持实施的“普定县玉米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应用”项目,具有省种、省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推广应用后深受农民欢迎,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被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授予全省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因为常年超负荷工作,杨艳经常感到腰酸背疼,她以为是太劳累造成,也就没有太在意,一直坚持上班,直到2013年5月19日县里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到县医院体检,才检查出她的左肾因患慢性肾盂肾炎已坏死,同年6月到重庆军医大学作切肾手术,医生建议在家休养半年,但因为单位工作繁重,9月中旬杨艳便返回单位上班,刚刚切除一个肾的杨艳被镇党委明确为镇长助理兼韭黄社区党委书记,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她身先士卒,敢于担当,多次在处理上访、“拆违”行动、处理阻工阻路行动中,敢打硬仗,从不因为身体欠佳而回避矛盾和困难。
杨艳夫妇是一心为民的楷模,更是两袖清风的表率。杨艳是个“工作狂”,她的作息时间就是“5+2”、“白+黑”,时常利用晚上时间到村组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尽可能让群众听得明白,并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解惑释疑;还经常应蔬菜种植户需求,多次在周末时间到农业产业基地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从不收取一分钱的打车费,真正以恭敬之心尽责,以勤勉之心履职,始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近五年来,通过反复轮训和开展跟踪服务,杨艳先后带出农民技术员16人,培养科技种植示范户80余户,创建农业科技学用成果转化示范点3个。同时,指导白旗绿色蔬菜发展合作社、李后番茄种植协会、新寨韭黄种植发展协会完善“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运行机制,积极网络种植专业户、经纪能人和外来大户参与产业化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环节村级“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
“我来自农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奉献的一份心、一份力,这既是我内心心底农民情结的回归,也对组织的信任交一份答卷。”这位献身“三农”20年的农技干部,凭着对党和这片土地的赤诚忠心,生动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的为农情怀。杨艳坦言:我这么多年如一日的恪尽职守,以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只是千千万万中国妇女的缩影;只有继承这种光荣的传统美德,才能把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美满。
来源:瀑乡女
监 制 : 袁光婷
编 审 : 杨兴龙
编 辑 : 杨小莉
Hash:0bd79dec436877fcb7dec783e0e010fa9867c33a
声明:此文由 普定县妇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