㉓上高会战遗址——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旧址
江西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留存着诸多见证峥嵘岁月的史迹物证。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广播电视台影视旅游频道承办“守初心 担使命——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系列活动,一百件革命文物,一百个红色故事,一档节目,一个展览,一本读本。追根溯源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红色革命旧址,见证峥嵘岁月,目睹百年风雨,历经沧桑,依然矗立。让我们跟随“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第二季踏上红色之旅,发挥江西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23
抗战史上的一座丰碑
建筑年代:清代
建筑面积:310㎡
风格:中式
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宜春市上高县翰堂镇道陂自然村,建于清代,原为民宅,占地面积310平方米。旧址门厅大门两侧抹灰条上写有两条标语:“军令重于山”、“纪律重于山”。
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旧址内景
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日本侵略军以赣西北的上高为中心,集结65000余重兵,发动了一次扫荡战。在以上高为中心10余县在内的区域,中国军队与日军侵略军进行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战,史称“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开始前,守备南昌附近的日军第11军与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正处于长达两年的相持状态中。对于没有稳定给养的日军而言,相持便意味着不断消耗。假如攻下上高,占领湘赣公路通道,便可沿线抢夺物资,并为其西进长沙打开通道。因此,日军于1941年初,决定趁其独立混成第20旅团、第33师团与第34师团皆在赣之时,组织一次“灵活、短距离的截断进攻作战”。兵分三路,以图将第19集团军包围至上高地区,一举歼灭。
日军向上高方向进犯行军
然而,在日军集结至南昌附近的同时,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也侦查到了日军的动向,并通过侦获的文件,察知了敌军攻打上高的意图。因此,我军队确定了以保上高为中心,采取诱敌至预设战场并歼灭的方针。因上高之得失,为敌我胜败之关键,所以中国方面将这场战役定名为“上高会战”(日方称“锦江作战”)。
上高会战经过要图
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中,上高作战不仅是一场获胜的战役,还是一次难得的、中国军队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的诱敌深入歼灭战。参战的日军第33师团、独立第20混成旅团均遭到重创,第34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据战后报统计,这次会战毙伤日军15000余人,缴获大量战利品。上高战役的胜利,不仅使受挫的日军第33师团推迟前往山西,而且在当时大大鼓舞了全球反法西斯同盟的士气,被当年国内各大报纸誉为“媲美台儿庄胜利的赣北大捷”。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缴获的武器
中国军队能够成功摘取这颗胜利果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面战场的指挥得当,以及将士们的骁勇善战。上高会战的各作战单位皆以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为总指挥,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成为整个上高会战中国军队指挥枢纽中心。
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
上高会战“坚守上高”的中心战略思想,是由罗卓英总指挥坚守才得以保证的。在会战开始的第3天,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召开参谋人员联席会,少部分参谋认为日军是扫荡战,因此,提出放弃坚守上高,主张待日军扫荡后撤退时再予以反击。此时,罗卓英表态:“上高以西,无阵地可守”。当某军参谋长打来电话,仍然坚持反对固守上高时,罗卓英接过话机大声呵斥,明确表态坚守上高,统一了全军的思想。
各参战部队官兵在正面战场的付出,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参战的中国军队第49军为原东北军,他们集家仇国恨于一身,抗击日寇骁勇无比,师长作战皆身先士卒。第49军在本次会战中阻截南窜之敌,破敌樟树、清江屏障,护卫锦江,克复高安,追击残敌,奠定了上高会战胜利之基。
第74军高级指挥官在官桥视察战场
49军第26师排长曾天耸是马来西亚华侨,家中世代经商,家境优渥。抗战后,因报国心切而投军。3月19日,曾天耸与日军在经楼遭遇,亲自冲锋与日军肉搏。他刺死日军8名后中弹牺牲,年仅22岁。临终前,他仍不忘嘱咐部下:“我死了值得,你们不要管我,快去冲锋。”
上高会战中追击日军的中国官兵
上高战役的胜利,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员各方面的协助。上高会战之时,正值皖南事变两个月后,新四军战士的流血牺牲让中国共产党人极为悲愤,上高的国民党特务也开始逮捕我地下党成员。然而,上高会战中的共产党员们却仍以民族大义为重,冒着被暴露的危险,在战略上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日作战。
当时,参战的19集团军与30集团军与上高本地,都有着不少地下党员。其中,当时的上高县长黄贤度以县长的公开身份,为支援正面战场作出了许多努力。
1940年初,身为地下党员的黄贤度,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上高县长。会战期间,黄贤度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了3万余民众支援参战部队。在官桥激战期间,黄贤度带领工作人员,冒着枪林弹雨,从后方赶到前线阵地慰问74军将士;当青阳桥被敌机炸断后,黄贤度亲自率领民工,肩背弹药箱,冲过浮桥,将急需的弹药送到镜山战场最前线。在前线指挥的74军军长王耀武见此情景,感动得流泪,同黄贤度紧紧地握手。
此外,中国共产党在上高会战中,也为动员群众支前作出了极大贡献。“军队没有民众,打不了胜仗”,这是当年《江西民国日报》战地记者采访上高会战后的感慨。在上高会战中,当地群众担负起破坏公路、阻碍敌人行进的重任;共献出稻谷15万担,木料数万根。
在官桥包围战时,从修水调来的增援部队来到上高边境的凌江口,因桥毁无船,不能渡过。此时,附近的县政府工作人员和地下党组织及时协调群众,临时组成了架桥工程队。两岸老百姓撑来了大小竹排,甚至带来家中的门板、餐桌。仅用一天时间,便架起了浮桥,使我军辎重人马顺利渡江。谈到这次会战支前工作,罗卓英也多次提到“民众效命”、“民众用命”。
上高会战胜利后的庆功大会
上高会战结束后,罗卓英将自己使用的一个墨盒赠送给了19集团军总指挥部所在民宅的房东。该墨盒呈六角形,盒盖上刻有“个个还要爱国”六字铭文,是军民团结一致抗击日寇的见证。
“个个还要爱国”墨盒
上高会战是抗战时期相持阶段正面战场抗战国共合作取得完全胜利的典范战役,是我国抗日战争中十三次大捷之一,也是抗日正面战场二十二次影响最大的会战之一,更是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台儿庄等战斗之后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2013年,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高会战遗址
上高县所保留的16处上高会战遗址不仅数量可观,而且类型众多,几乎涵盖了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除19集团军总指挥部外,还有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部特务营旧址、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战地妇女服务团旧址、中国军队第74军战时指挥部旧址、中国军队第74军战时医院旧址以及多个战场遗址。
中国军队第 19 集团军总部特务营旧址
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部特务营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翰堂镇下山村竹埠自然村,建于清代晚期,原为地主左连山的居所,建筑面积928.34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特务营是以警卫勤务和执行战时特殊性任务为主的一支部队。上高会战期间,为了保护总指挥部的安全,作为警卫部队的特务营营部设在离道坡自然村不到十华里的竹埠自然村。除担任警卫任务外,还负责收集情报。在上高会战中,特务营在主战场最前沿发挥了尖刀作用。旧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74军战时指挥部旧址
第74军战时指挥部旧址位于上高县锦江镇凌江村,含敬庭翁祠、孝先翁祠两处建筑。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敬庭翁祠、孝先翁祠均为民国早期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40平方米;旧宅正面都为外八字门,其中敬庭翁祠大门两侧写有标语,内容为“发扬国魂、砥砺党魂”。
在上高会战中第 74 军作为中国军队主力打败日军,被誉为 “抗日铁军”,授中国军队最高荣誉“飞虎旗”一面。旧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74军第58师战时指挥部旧址
中国军队第74军第58师战时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官桥村。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建筑面积462平方米,建于清朝中、晚期,正面为外八字门廊,大门两侧墙壁上有当年书写的标语,内容为“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1941 年上高会战爆发,第 58 师就布防在上高官桥、宜丰棠浦一线,与第 57 师共同筑起抵抗日军进攻上高的最后一道防线。该旧址是中国军队第 74 军的指挥枢纽,见证了上高会战的胜利过程。旧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72军新15师战时指挥部旧址
中国军队第72军新15师战时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刘家村,原为民居,建于清代晚期,建筑面积397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第72军新15师会战初期集结于甘坊,作为预备队相机而动,上高会战后期中国军队转入包围歼灭日军阶段,第72军军长韩全璞率领新15师奉命从铜鼓三都驻地赶赴上高增援,在追击日军途中师部驻扎于此,指挥伏击日军,并成功全歼了东溃的日军一个炮兵中队,为上高会战的全胜作出了重大贡献。旧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 19 集团军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
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翰堂镇翰堂村,建筑面积710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1939年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司令部驻扎在上高汗堂镇翰堂村道坡自然村期间,大批进步女青年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随军进入上高翰堂,组成妇女战地服务团。她们的主要任务是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定期组织演出,鼓舞士气,业余期间教当地小孩识字。上高会战胜利后,因国民党追查进步青年,妇女战地服务团没有随十九集团军转移,随之解散。
妇女战场服务团女青年们在抗日救亡期间深入前线,鼓动宣传,战地救死扶伤,融洽军民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旧址见证了上高会战这段历史,也见证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合作打日军的史实,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军队第74军战时医院旧址
中国军队74军战时医院旧址位于江西宜春市上高县界埠乡堆峰村,原为晏国保私宅。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建于清代,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一进三开间,大门设在两山墙的南端,外墙高大,不露屋檐。主屋前有半天井,两侧为门廊,门廊之间没有隔断。
因房屋结构采光良好,能够为伤员治疗提供充足的光线,故将医院安排在此。上高会战期间,第74军战时医院积极救治伤员,为第74军提供了有力的后方援助。旧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江西省博物馆 、 上高县博物馆
视频:江西广播电视台
编辑:宋来源
Hash:859a0114fa64cb9d6f0a336ae674f7e341bbb3e8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江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