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和屈辱交织下的“西摩尔街”

刘公岛“西摩尔街”现貌

刘公岛临海的丁公路西端、石码头和铁码头之间,座落有六栋呈“一”字型走向的建筑群,排列整齐、高低错落有致。该建筑群多为石头墙面、灰瓦屋顶,西式烟囱高高耸立,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韵,面朝大海静静伫立在沿街北侧。英租威海卫时期,这条街名为“西摩尔街”,是刘公岛上最繁华的商业街。时光走过百年,沿街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本期《刘公岛百年建筑》,就向您讲述这条百年老街昔日的繁华盛景和屈辱身世。

早期“西摩尔街”上的清代建筑(摄于20世纪初)

早期“西摩尔街”上的沿街商店(摄于20世纪初)

英租威海卫早期,英国军方对刘公岛商业设施建设很少,多利用原有建筑改建使用,“西摩尔街”就是利用北洋海军时期建筑扩建而成。1888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正式成军。当时,北洋海军拥有主力战舰25艘、辅助舰艇30艘、运输舰艇50艘,官兵4000余人,再加上北洋护军及居民,刘公岛上有近万名军民。为方便军民购物需求,北洋海军就在现在“西摩尔街”位置上辟建了一条商业街,尽管史料对该街语焉不详,但从老照片看到沿街建筑都是低矮、简陋的小草房,英军在辟建“西摩尔街”早期也是因陋就简,仅在这些平房商铺张贴或悬挂英文的商家招牌。随着英国殖民者在岛上改建、拆毁、再建等商业设施,这条北洋海军时期的商业街被英伦风情的商业街所取代,消失在历史烟尘中。

1905年刘公岛明信片标注有英文“威海卫西摩尔街”

英国强租威海卫,最初是想把这里建成其在远东地区永久性海军基地,但在1902年因内忧外患改变了原有计划,决定一方面作为训练基地,一方面作为消暑养疴之地。

由东向西拍摄的早期“西摩尔街”(摄于上世纪初)

由西向东拍摄的早期“西摩尔街”(摄于上世纪初)

为将刘公岛建成更适合其疗养、避暑、训练的海军基地,从1918年开始,英海军将岛上中国居民,除为英国海军基地服务的职员和店铺货主及佣人外,一律驱逐出岛。1921年,为了改善环境,满足英国避暑官兵的购物需求,殖民政府出租“西摩尔街”土地,由店铺租户出资,拆除原有建筑,按统一规划重新建成了二层楼房店铺,也称之为“私营商店旧址”。

“西摩尔街”沿街商铺(摄于上世纪20年代)

“西摩尔街”沿街商铺(摄于上世纪20年代)

该街初以英国驻华舰队司令西摩尔的名字命名,后以英国乔治国王的名字改称乔治街,但历史多沿用“西摩尔街”这一称呼。西摩尔曾参加英法联军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和第三次大沽口之战、镇压太平军起义的宁波嘉定战役,以及指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侵略者。1897年底,西摩尔被任命为英国驻华舰队司令,并受英国海军部指派,于1898年到达威海卫与日本交涉接收刘公岛事宜,并对刘公岛港口、周边海域、防务、水文等情况逐一核对和探测,后向英国政府提交了威海卫防御设施建设规划,可以说他是最早踏上刘公岛的英国海军高官之一,因而后来英方将沿海的这条商业街命名为“西摩尔街”。对殖民者来讲,无疑是对西摩尔的褒奖和纪念,但对中国人而言却是一种耻辱。

英国驻华舰队司令西摩尔(摄于1896年)

“西摩尔街”may fong 照相馆(摄于上世纪20年代)

“西摩尔街”作为英国舰队官兵服务的商业设施,甫一开张,各种商号云集。有英人开设的印子坊,还有美、法、俄、日、丹麦比利时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印度朝鲜和威海本地人开办的大小不等的宾馆、酒店,如克拉克酒店、坎厅大酒店、瘸子饭店以及一些皮鞋店、西服店、照相馆、理发店、面包房、油盐杂货铺等,甚至香港上海等地的公司商号,在“西摩尔街”上都设有分点。从历史照片上看,各式商铺林立,中英文广告牌匾举目皆是。每至舰队避暑季节,街上的英国官兵和西方游客,络绎不绝,店铺生意火爆,一时间西摩尔街热闹非凡,是刘公岛当年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当时威海最热闹最有商业氛围的街区之一。

从“西摩尔街”兆芳照相馆走出来的英、日海军将领(摄于1926年)

“西摩尔街”商铺门口的卖艺儿童(摄于上世纪30年代)

“西摩尔街”建筑面积达1921平方米,共四栋,西三栋竣工较早,最东一栋为英利商行杂货品商铺,这个位置建楼前也是该商行店面房的旧址,建造时间较晚一些.

每栋楼的后面都建有一组附属房,与楼房围合成内院。临街的二层楼房均为砖木结构,一层建筑间隔成若干小间,每间面街开门,作为营业铺面。各铺面门头及楼房山头都设有中英两种文字的商家招牌,至今尚有遗迹可辨。

上世纪90年代的“西摩尔街”(摄于1998年)

1930年威海卫收回后,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决定拆除东城门,把城里和码头区连成一片,并将刘公岛一并划入市区,使市区范围扩大。与此同时,在整修和拓宽市区街道的过程中,着手整顿街道名称,将码头区和刘公岛上的英文名称全部废除,“西摩尔街”的称呼也不再使用,而用当时的省市县、旧州府、英雄人物以及山脉名称重新命名。刘公岛街道的命名,如地名有广东街、福州街等,山脉名有旗顶山路,人名如丁公路、邓公路、刘公路等,这种命名方式,与当时的上海、青岛等地街道命名方式一样,均为废除外来名称,而以我国各类地名等重新命名。1981年,地方政府又对岛上街巷名称进行整顿,有选择地保留一些道路名称,同时也采用改名和道路合并的办法,整合成新的街道。取代“西摩尔街”的丁公路仍继续沿用,但带有殖民印记的“西摩尔街”成为历史。

修缮前的“西摩尔街”旧貌(摄于2011年)

修复后的“西摩尔街”(摄于2015年)

新中国成立后,“西摩尔街”沿街建筑一直由驻岛海军某部管理使用。由于年久失修,破败不堪,2010年后弃用闲置。2013年,刘公岛管委修复了“西摩尔街”沿街建筑,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恢复其历史原貌。如今,“西摩尔街”名称已去,但遗址尚存,那一排排中西合璧的商用老建筑、那些斑驳陆离的老墙和依旧耸立的烟囱,见证了刘公岛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刘公岛曾经的繁华与屈辱交织的岁月……于2013年和2014年先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山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

文图 彭均胜 刘巍峰

Hash:b8cc9bbeb376b51ce7a12f67dac1227ce92f6f6c

声明:此文由 爱来刘公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